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及艺术成就
2016-05-14姚礼
姚礼
【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以艺术歌曲的创作最为代表。而黄自先生特别强调了钢琴伴奏对于艺术歌曲组成的重要性。本文是以黄自先生创作的具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歌曲《天伦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分析,归纳钢琴伴奏的弹奏方法与特点,并总结黄自先生的艺术成就与贡献。
【关键词】艺术歌曲;和声;伴奏织体;弹奏技巧
一、黄自艺术歌曲《天伦歌》的分析
(一)《天伦歌》的人文及创作背景。黄自的艺术歌曲《天伦歌》是一首具有教育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同时,它也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首作品是根据联华公司的影片《天伦》而创作的主题曲,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首为电影谱写的艺术歌曲。作品创作于我国政治动荡、经济不稳定的30年代,这个时期,这种文化思潮冲击着我国各个领域,连音乐艺术领域也未幸免——以《毛毛雨》为代表的黄色歌曲流传广泛,对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极其深刻,黄自为此担忧,创作了大量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较高的艺术歌曲。《天伦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以孤儿失去亲人的苦痛为起点,发展到人民的发愤图强,最后升华到博爱、奋起的民族志向,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天伦歌》曲式与和声。《天伦歌》是并列三部曲式,为A+B+C,最后扩充并达到全曲的高潮。作品中引子和coda所使用的音乐材料相同,前后呼应,合头合尾。这首艺术歌曲结构规整,乐句进行的较为清晰,所使用的节拍韵律符合歌词的特点,如三连音紧密连接,为突出歌词中号召的力量等。
和声上,充分体现了中西方作曲技法融合的创作特性。使用了很多七和弦。其中,一部分是西方的和声,一部分是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纵向的结合,构成五声性和弦。与前两首作品相比,《天伦歌》的民族性因素增强,这也与它本身的歌词内容和要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对应。
(三)《天伦歌》的伴奏织体分析。《天伦歌》的前奏使用了A段进唱的旋律发展而来的,具有五声调性特点,增添了民族性的色彩。在作品的第10小节转调入近关系调,调性的转换使歌曲增添抒情的情绪。这时的伴奏加强和弦力度,采用切分节奏,节拍重音突出,与A段形成强弱的明显对比,突出悲壮情绪。
C段的伴奏采用进行曲的风格,右手以和弦为主,表现铿锵有力的进行。右手为上行进行,把全曲推向最高潮。左手仍以柱式和弦为主,保持节奏稳定。在作品的扩展乐段,左手的节拍低音上行与右手的八度和弦与音程对应,推动音乐朝向宏伟、壮丽的方向进行。Coda处,与引子材料相同,首尾呼应。
二、《天伦歌》实践研究
《天伦歌》是具有很强民族性因素的作品。所谓民族性,体现在所使用的五声性和声、传统歌词韵律以及歌曲段落发展等方面上。
作品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用伤感——悲壮——兴奋——宏达四个过程来表述。在钢琴伴奏弹奏的时候,要以演唱者的歌唱状态为中心,选择合适的伴奏音量、音色和音质来配合,做到对演唱者的演唱同步,并起到连接、补充、修饰等辅助作用。
作品分为三段,即A+B+C+扩充段落。第一段以五声音阶的进行为主,表现儿童失去父母的悲伤和痛苦,前奏进入时要弹奏的使用稍凄楚的音色,左手低音重复进行,在弹奏完第一个低音后,要迅速的找到下一个跨音区的音符;右手弹奏的要有棱角,在前奏结束的时候第四小节的T方向的延音处,要给演唱者留有准备。演唱者进入后,左手整体的踏板使用的要连贯。随着作品发展,伴奏与旋律声部出现轮唱的形式,要弹奏的流动性强,稍突出一些。后以mf力度出现的具有转调性质的琶音奏法,要弹奏的如流水般连贯。在重复段落,即“小鸟归去”前,左右手伴奏要起到连接和推动的作用,力度渐强,在“归去”处,右手高音区,需弹奏的音响宽厚一些。
第二段,节奏鲜明有力的进行,充满着坚强的生活意志与力量,悲壮而又激动。弹奏时要将切分节奏中的八分音符弹奏的富有弹性,突出四分音符,并与之形成强弱的鲜明对比。在左手震音的弹奏上,要弹奏的音响宏大,把握住第一个低音,弹奏时手腕放松,保持震音以较快的频率进行。
C段回归主调bE大调,乐段以前两段的音调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表现奋起的激昂情绪。进唱时,演唱者与伴奏都要保持兴奋地情绪,弹奏时采用f力度,右手弹奏的要富有力量,左手则要连贯的进行,左右手的配合要抒发音乐强烈的号召力量。在与扩充段落的连接处,要突出左手重音,在后两拍做渐慢处理,以增强对具有表现庄严风格的补充段落的期待感。
作品的高潮在补充段落,即“浩浩江水……”,语气缓慢下来,庄严宏伟的旋律和丰满的和声表现出英雄般的气魄,唱出了作品“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崇高理想。伴奏音型增多,左右手的伴奏织体都变得丰富起来,弹奏的音响要丰满。左手在的节拍重音在第一个低音上,要弹奏的略重一些,右手要将保持音弹奏的有爆发力,弹奏的稍跳跃一些,突出颗粒性的音色。coda与引子的材料相同,遥相呼应,具有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习性。伴奏时也要与回归引子的音色,在最后两小节处做渐慢、渐弱的处理,营造意犹未尽的气氛。
三、黄自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黄自先生用34岁的生命为世人留下了各种体材,近94首作品充分体现着他高尚的音乐品格和创作精髓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值得珍藏和传承的,他的艺术成就如下:
(一)推进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发展。艺术歌曲是黄自一生创作中价值最高的。他将西洋的创作手法,尤其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并探索其不仅在创作手法上,更是在音乐表现上突出传统音乐的特点。他要求艺术歌曲的创作,例如乐句、节拍等必须符合歌词本身内容,并且强调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既不失西方音乐细腻的和声带来的丰满音响,又使作品充满着中国音乐的韵味与意境,堪称是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
(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黄自先生对于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做出的贡献也是很大的。他克尽己责,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例如贺绿汀、刘雪庵等等。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将西方现代作曲理论传教的,命名了“配器”和“赋格”这两门课程的名称,撰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一书。他首创了中国第一支管弦乐团——上海管弦乐团,打破了中国没有自己管弦乐团的状态。考虑到“授课无教本之难,学者无书读之苦”,黄自先生编写和声、音乐史类的课程书籍,不辞辛苦。
(三)通过音乐创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黄自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的影响,赴美学成后,他毅然回国,写民族之歌,赞祖国之魂,倡导创作本民族音乐,重视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音乐。黄自先生响应爱国运动的号召,创作了像《天伦歌》这样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这类爱国主义歌曲的出现,如一声号角般,掀起了爱国主义歌曲的创作热潮,使作品很快便被大家接受和传唱。虽然他在抗战爆发的第二年就与世长辞,但是他创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音乐家。
黄自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才高命短的,他优秀的音乐才华刚刚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就与世长辞了。但他先进的创作手法、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文品格等都奠定了他在我国音乐发展浪潮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他优秀的作品成为我国丰富而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他的创作思想对于后来的作曲家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黄自的创作与生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陈秉义.中国音乐通史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