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备课再认识

2016-05-14王劲松

关键词:提升质量集体备课反思

王劲松

摘要:我校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作出了调整,过去的集体备课主要完成“备教案”任务,现在,除了讨论教案,更侧重导学案、学生练习以及不同课型的讨论,反映了从过去教师主导到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且在学校规模扩大后,单个备课组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多人,客观上为“集体备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随着集体备课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体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在肯定现行集体备课制度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它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集体备课工作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集体备课;反思;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1一、对集体备课重要性的再认识

随着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和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部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有所下降。常以一种“应差”的姿态对待,而非带着虔诚的心,总以为既然集备了,导学案和教案也已“统一”了,那么大家的课也就差不离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学质量要实现再跨越,要求我们对集体备课重要性再认识。一方面,课堂教学在规范化和基本质量上均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似乎也进入一种“瓶颈”状态,须要在平稳、规范的基础上寻求再突破。陈旭麓在《反思——也还要一点反反思》一文中说道:“……反思是动态的历史思考,在扬弃中开拓。……反思是实践检验后的再认识,是由己及事的主客体统一运动,它的主体不同于反省只是个体的单一行为,而是许多个体连结的普遍性思维。”教师再成长,需要对集体备课重要性再认识。人的灵魂深处都有“善”。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课堂是精彩的,自己的学生是出类拔萃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备的素养,它主要包括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摘自《教学论》,主编李秉德)。相信每位教师都为形成此能力而不断努力过,探索过。然而,在观察中、接触中,我们发现此“善”、此“能力”、此“努力与探索”有被蒙蔽的迹象。集体备课的“全包化”使得部分人失去了创获激情的可能,使得我们有成为“流水线上一员”的可能,最终使得我们成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而非“创造者”。如何激发教师灵魂深处的“善”,使其内心深处迸发对提高教学能力的渴求,我们对集体备课就不能不再认识。

二、发现不足,寻求对策,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

一方面,集体备课工作已呈现出常态化、具体化且成为整个教学质量重要保证。但另一方面,亦隐约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静默”与“喧嚣”的集体备课。随着学校师资队伍的不断磨合与整合,逐步形成老、中、青,层次丰富,有经验、有活力的一个整体;随着集体备课的开展,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本应成为集体备课工作开展的优势资源,成为迈向新高度的台阶,但目前来看,这种进步趋势不是很明显。部分教师有懈怠现象,部分年青老师有等、靠状况,甚至出现直接“拿来主义”,既不对本届学生状况作分析,也不对学科教学发展的时代性作研究。又如:集体备课“贪大”、“跟风”,导致集体备课内容“失真”。于是乎,“你要的,我全有”,最终结果却是“满纸荒唐言”,“你其实啥也未得到”,“我什么也未见进步”。

针对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形式的方便化和简约化。所谓方便化,集体备课应建立在对老师的信任和方便的基础上,而非将其置于“看管”之下。为何在集体备课时会出现“沉默”?恐与环境有关,将集体备课安排在若大的环境中或几个备课组同处一室,极容易导致“沉默”。因为讨论与辩论往往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面对的往往也是志同道合者,只有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有“知无不言”。所谓“简约化”,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通过群体讨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形成的成果应为导学案指向学生,教案指向老师,而不应以完成各种表格为目的。“简约”的目的是要突出重点,突出解决问题。

其次,提升集体备课内容的质量。“未来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会学习是每一个学习者的时代要求。……学生的‘学会学习是最终落脚点,而教师‘学会教学则是前提条件,实际上我们也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学会教学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学会学习”(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重点讨论教案的生成,探讨适合我们学生以及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要体现课堂知识体系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性与扩展性;要有从我们学情出发的“低起点、小坡度”的层次性;要有“对话教学”和“指导教学”的具体方案,要能够预见“对话”与“指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上的盲区,并作出相应的策略;要有相应的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来激发学习的热情。从全局来讲,每堂课还应有相应的教学立意,立意应表现为“相应主题、学科素养和理性回归”。立意应成为课堂的灵魂,在“立意”引领下实施相应的方法和环节,才能彰显课堂的生命色彩。

在更高水平上研究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体现集体备课效能的最重要方面。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给学生以足够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教学论》,主编李秉德)。苏联赞科夫在其实验教学法体系中提出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不仅明确学什么,而且明白应该怎样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探讨和总结适合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这些都要求导学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做到知识的完备,更主要的是能实现编写者与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对话”,使用者能体会编写者的意图,所以,导学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整个流程中要有相应的指导与点拨,须对导学案设计的每一环节做到有“源头”,有“依据”,“可操作”的充分讨论。如“学习目标与重难点”要建立在对课标和考纲的研读基础上。

最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重视集体备课成果的传承和骨干的辐射作用,使安排合理、内容充实的集体备课成为增强每位参与者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它能引领集体备课走上更高层次.

猜你喜欢

提升质量集体备课反思
促进高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探究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提升网店美工人才培养质量探析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探讨
创新职业技能竞赛管理 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