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武传》究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16-05-14徐逢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李陵衬托苏武

徐逢春

和现行教材同步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开发中心编著)中的《苏武传》一文,写有这样一段话:“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而游国恩等人在其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的“班固的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一节中却是这样论述的:“最著名的是《苏武传》。它表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品德,通过许多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突出了苏武视死如归、不为利诱、艰苦卓绝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李陵劝降时,表现了苏武始终如一凛然不可犯的严正态度,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两两对照,形象是异常鲜明的。最后写李陵送苏武返汉也很精彩:……这又是极其鲜明的对照。虽然这里只写了李陵向苏武表白自己内心悲痛的一段谈话,但其中所流露的重个人恩怨得失而轻国家民族的思想,却更加反衬出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格。”

那么,《苏武传》究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对比,还是对照、反衬?笔者以为不是前者而是后者。为什么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先弄清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关系和区分衬托、对比的方法。《现代汉语修辞知识》一书(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组编)的“对照及其种类”一节,在写了“对照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说,以更鲜明地说明问题的修辞手法”后,非常清楚地表明“对照可以分三种”:(1)对比;(2)反正;(3)反衬。原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在介绍“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一节中,在“对照式”之下写道:“在论证中,把两种意思(或思想)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据此可以判断:对照包括对比和衬托,对照是种概念,衬托、对比为属概念。因为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如果衬托方与被衬托方内容同类则是“正衬”,倘若衬托方与被衬托方内容相反则是“反衬”。2004年2月11日《中国教育报·对比与衬托》一文言:“正衬是指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主体的陪衬,从而使主体形象更为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如以丑衬丑、以美衬美、以乐衬乐、以苦衬苦等。……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主体,从而使主体更形象、更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如以美衬丑、以乐衬悲等。”而《苏武传》正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说,用三个叛徒来衬托苏武,所以《苏武传》用了对照、反衬。

既然对照是种概念,衬托、对比为属概念,能否在说《苏武传》用了对照、反衬的同时,又说用了对照、对比呢?不能;因为“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对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格混为一谈”(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持此说的还有好多家。那么,依据什么来确定双方的主次呢?众所周知,作文皆以“意”——中心为帅,其他均受其调遣,因此作品的中心(包括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理应是判断其修辞的内容是主还是次的依据。如果双方情况相反且都直接为表现中心服务,则无所谓主次,应判为“对比”;倘若一方直接为表现中心服务而另一方是为了突出其而安排的,间接为表现中心服务,那么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应断为“衬托”。

例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其中心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既表现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形象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又表现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这两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在文章中虽多有对立甚至对抗,但都是直接为表现中心服务的,无所谓主次,所以可称之为对比。《苏武传》的中心是什么呢?从文题就可看出是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章写的三个叛徒,并不能直接为表现这样的中心服务;其作用在于突出苏武的民族气节,使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丰满、动人、高大,从而间接为表现中心服务。因此,只能说是衬托中的反衬。

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时下一些论著常将对照和对比混为一谈。例如《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柳斌主编)在“修辞”一部分的“对照”一节下写道:“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辞方法,也叫对比。”这就完全忽视了对照和对比的种属关系。还有高考语文的答案常有如此提法:“反衬(或衬托、对比)。”这更是经不起推敲。《教师教学用书》之所以反衬、对比不分,视本为反衬的修辞为对比,恐怕是因为深受此类乱谈、提法的影响。鉴此,弄清对照、对比、衬托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关系和区分衬托、对比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通联:湖北咸宁市鄂南高中]

猜你喜欢

李陵衬托苏武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苏武庙
奋不顾身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