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建设应注重“四性”

2016-05-14金坤荣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四性景点校园文化

金坤荣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今教育特色的时鲜话题。但是,冷眼观察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不难发现,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严重背离学生的需求,脱离学校的实际,偏离文化的本义。那么,文化建设应该怎么做?经过学习思考和探索实践,笔者认为,本土性、独特性、整体性、内化性四个方面应值得重视。

一、学校文化建设要有本土性

有的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掀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他们信奉着“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觉得墙壁上有文有图就是文化。于是在教学楼墙壁上名人并肩而立,名言鲜明呈现,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知识就是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时间,校领导们觉得,校园有书香味了,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其实,把名人画像和名言镌刻在墙上,无形之中增添了文化的意味,也符合了校园育人的理念。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这些名言标语不屑一顾,甚至有点反感。名言标语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空洞无物,脱离学校实际,算不上真正的文化建设。所以,学校文化建设要植根于教育教学,植根于学生活动,植根于学校的环境氛围。

例如,有的学校校园内矗立着毕业生捐赠的孔子雕像。学校围绕孔子这一伟人重建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力量给校园内的景点、大道、楼房进行统筹命名。命名了梅苑、慎思园、时习园、至真园等景点,取名了习得路、博学路、慎思路等道路,征名了思齐楼、知新楼、慎思楼等楼宇。这些根据孔子形象内涵取出来的名字,点化了静止的东西,使它们具有了文化的神韵,契合了校园学习的本质。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指点校园、激扬文字,本土性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所以,校园文化就是校园中的文化,是校园中的人、事、物的提升,是校园中生发出的本土性的文化。它植根校园,丰富校园,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独特性

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些人简单地认为,文化就是把墙上的白色变成花花绿绿的图案文字,这里一块学习园地,那里一块荣誉榜单;这里一块学校规章制度,那里一块学生书法苗圃。再有就是校训、教风、学风专栏。于是,墙壁彩色斑驳了,学生也能够沉醉于其中,时不时地驻足观看。一时间,校园文化好像兴盛起来了。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是这所学校特有的东西,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每所学校都这样把制度、学风等内容上墙变成所谓看得见的文化,那么所有学校的文化恐怕都是相同的,是可以复制的了。况且,把这些内容放在墙上、放在校园里,也没有—个突出的主题。从整体效果看,这样的校园文化,显示不出独特的地方,是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校园文化应该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个眭独特。例如,有的学校致力构建“习得”文化氛围,他们精心设计高雅的文化隋景,开掘校园文化底蕴,校园悬挂着有关“习得”的经典名言,矗立着“学而时习”教育大师的雕塑,张贴着“习得之星”的照片;同时依托课题研究,精心构筑“习得”课堂,培养学生“习得”技能,提高“习得”的质量和效益。应该说,这样的校园文化比较独特,个性鲜明。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的文化个性是否鲜明独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生命力是否旺盛。学校要注重校园资源开发,建立起独特的文化,才能真正地提升学校文化品味。

三、学校文化建设要有整体性

许多学校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时,总是跟着潮流走,刮起了阵风。在国学流行时,学校就一窝蜂地搞国学;诵读流行时,学校就一窝蜂地搞诵读。高潮一阵接着一阵,但高潮过后,学校文化前后出现断层割裂的现象,文化积淀受到影响,显得零碎杂乱,未形成—个系统整合的立体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是全体师生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实践创造出来的。它有校园历史基础,也有现实时代要求。文化建设应当是传承历史的,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一所学校要进行文化建设,应该从本校实际出发,在学校的历史发展回望与未来发展展望中勾勒文化建设主线,做好整体设计,并且坚持在传承中开拓。前后发展应该统一和谐,而不是断层断代;应该统一规划,而不是独立割裂、相互矛盾。

事实上,文化特色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艰苦探索,需要校长、教师几年、十几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今天一个新点子,明天一个新思路,看起来热热闹闹,到头来往往形不成学校个性。最后也形不成学校文化。只有在紧扣学校实际、紧扣原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做文章,传承修正完善,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使文化特色一以贯之地得到发展。

四、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内化性

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的学校简单地认为,文化就是实在的景点,文化就是外在的表面。于是,想方设法地拼命投入经费,挖空心思地建设景点,如建设书形雕塑,规划希望长廊,构想特色文化墙。经费投入了,景点建好了,他们以为,校园文化浓厚了,但教师和学生却对这些没有生命力的景点不以为然。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并非造一个建筑、弄一个景点,就有了文化品味。文化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文化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文化既是口头上的,又是行动上的。景点固然可以为校园文化增添一点亮色,但它不是校园文化的全部。真正意义的学校文化,不仅仅指那些流于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如绿化、建筑、雕塑等,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经费紧张的学校可以每年别出心裁地在学生中开展文化比赛活动,如手抄报比赛、汉字书写大赛等。把优秀的手抄报粘贴在墙上,这样学生就会学习劲头十足,校园文化味道也比较浓厚。

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对校园环境资源进行整理和研讨,发掘人文景点内涵,编写出校本课程教材。如可以把校园人文之景,整理成—个系列,并且配上_定的文字简介,让学生对校园文化之景,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和印象;把校园人文之景,设计成几个探究性学习版块,让学生对部分景点在研究中有—个深入的解读和理解;把校园文化之景纳入综合活动课程之中,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解读学校感悟学校的过程中,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样就把外在性的文化活动上升到课程形态,更能促进和内化文化建设,更能彰显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历练的提升过程。在上述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中,本土性是基础,独特陛是关键,整体性是重点,内化性是深化。在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从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出发,有效地整合开发校内文化资源,才能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四性景点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Where Empires Meet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