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的双翼:兴趣与方法
2016-05-14朱从元
朱从元
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属于动力系统范畴,而方法则属于技术操作的问题。从教学的立足点来看,英语教师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科学的方法,提升博览英语读物的兴趣,从被动的阅读发展到积极阅读。那么,采用什么方式才能把学生吸引到阅读的兴趣殿堂里来呢?现在我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操作办法,谈一些感悟。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兴趣,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来说,需要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突破口,设置必要的“诱饵”来吸引学生。比如,精心捕捉一些奇闻趣事方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一些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挑战自己现阶段的能力极限,找寻自己在本年龄段的情感寄托。这样,他们渐渐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均会充满好奇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第一,以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每节课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或以口头的方式,展示自己单词背诵(靠积累单词来突破阅读的工具性障碍)的成果,并给予肯定或表彰。平时可采用积分的方式鼓励学生,而到期中或期末时,可将积分换算成相应的奖品,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威方面。
而对于课外,我们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能记忆单词的机会,不管是学生的有意阅读还是无意阅读,都要让其在阅读中享受收获信息的快乐,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若干单词或词组。比如,英语阅读中,常常有许多陌生词“障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尽量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或猜测相关词汇的大致含义。如此,学生对自己探索出来的“新大陆”产生了成就感,就会兴趣盎然。又如对若干派生词的识别,学生通过此词与彼词的近似含义,来摸索其规律性,便可找到记忆单词的“便捷通道”。时间长了,兴趣也就浓了。
第二,在阅读前设置简洁导人,激发学生阅读愿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英语阅读训练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构思和准备。精心准备的关键是一用最简便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可设计不同的导人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多元化阅读技能的目的。
专家指出:“导人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可见,导入能够唤起学生对新的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阅读训练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人手段,引而不发,让学生为释疑心中的一连串问号而急于阅读,为释放心中的丰富情感而畅快地阅读。
第三,设置问题,激活阅读思维。
学生有了阅读的心理准备之后,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其视野。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特征,设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注意3个环节。一是问题要明确具体,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要把握住这样的层次——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出来的,但经过努力,一般都能正确回答出来(也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是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对学生形成一种引力,一步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教师更有必要对其进行阅读技巧指导。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自己的阅读行为,实现兴趣所指向的目标价值。
一是略读的技巧。
这是指粗略地阅读语言材料的“面式”读法。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理解,对整篇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学生往往从文章的段落结构、重要句子里的关键词、段首段尾句或中心词以及问题中的题眼,就能够粗略地判断文章要阐明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以及需要读者在理解过程中突破的难点在哪里。这是学生在平时常用的高效阅读方法,当然,在考试时也就成为学生“秒杀”题目的高效答题方法了。
二是跳读的技巧。
这是指学生带着明确目的寻找特定的信息,从而忽略无关内容的“点式”阅读,适用于细节检索式问题。在教材上,学生阅读课前的问题,常常可以训练自己的跳读技巧。跳读法也是为获得特定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过程,让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句、找到中心词,并能对生词作出猜测,以绕过阅读障碍,达到自己的阅读目标。
现以鲁教版九年级英语“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Reading阅读课为例,我在阅读课前设置了跳读任务:Scan the artlcle to find out what these numbers mean:10,12,200,2000。接下来我进行了方法指导:让学生直接搜寻数字,并阅读数字前后的内容,确定数字所表达的信息。不一会。学生便找出了数字所对应的信息(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略)。
三是细读的技巧。
细读是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段细读,注意细节和语言结构,处理好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作者的本意。如许多叙述性文章,学生可一边读一边划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when,where,who,what,why)等要素,或做一些简易笔记,这样,就很容易能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并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即明确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从而基本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
四是“读中记”的技巧。
阅读语言材料时,熟记文中的重要事实、情节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重要手段。加强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背诵重点句型、段落主题句、课文主要段落、结论;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文章,设置某段的思维导图,然后由学生复述该段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同样的方法,由学生细读各段,最后将各段的内容串在一起,从而全面理解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我们要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个案和文章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实现科学化的阅读。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