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6-05-14罗淑妤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语文教学微课

罗淑妤

【摘 要】“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微课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同时可以灵活地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打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并能随机使用,反复学习。对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这样三个策略:围绕重点难点选择微课内容、抓住时机全程侧重指导、自主个性学习凸显微课优势。

【关键词】微课 语文教学 应用策略、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辅导形式,是有着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因时间的限制、学生间的差异以及资源的有限,一些教学知识点、重难点不能充分地进行讲解和指导,课内的知识不能充分地得以拓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而微课正以它短小精悍、时效性长、反复学习、关注个性差异等优势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课堂或是课外有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提高学习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下面,笔者以多个微课为例,谈谈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围绕重难疑点,选择微课内容

微课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问题聚集,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或是反映课堂上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更适合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因此,微课内容比较适合选择解决教材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一)抓重点,通过对比感受动物写法

动物类文章在整个小学阶段不下50篇,其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以下涉及教材均为人教版教材)还有专门的动物主题单元。如四年级上册动物主题单元有4篇文章,不同作家描写同一种动物的2篇课文——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以及同一作家描写两种不同动物的2篇课文——老舍的《猫》和《母鸡》。在“描摹动物特点,抒发喜爱之情”的微课学习中,教师通过对白鹅两个片段的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家虽然观察的角度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而六年级上册描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真挚情感的课文,主要抓住对动物的动作、神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推荐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对照要求修改写过的动物习作,阅读动物短文并完成练习,通过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练习,让学生明确此类文章的学习重点,对这一类文章的写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克难点,借助动画解决思维盲点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记叙了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带领着勘测队员们在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时认真缜密计算、克服重重困难、巧妙设计线路、为国争光的过程。文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不同开凿方式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设计这节微课时,教师采用图示法形象又直观地将两个隧道的开凿方法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配上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隧道采取的不同的凿进方法。而在介绍“人”字形线路时,教师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火车通过铁路时的轨迹,让学生感受詹天佑的聪明才干。在这节微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了课文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难题迎刃而解。

(三)释疑点,设计练习弥补学习漏点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当节课的知识内容,如何使学生能在课后方便、清楚地弥补课中的不足,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而微课恰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极佳手段。一位教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后,发现学生对文中“‘我们找到的春天在哪里?感受到的春天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还存在着疑惑和解答困难。于是在“找春天疑点再解答”这节微课中,教师重点抓住课文第8自然段,设计了一道连线题(如图1所示)。

让学生从第4至第7自然段中找到相关的答案,进而理解春天就在“小草”“野花”“树木”“小溪”里。接着教师再出示一道连线题(如图2所示)。

通过这两道练习题的设计,学生渐渐明白感受到的春天就是看到风筝在空中飞翔,听到小鸟在枝头欢叫,闻到花朵散发出的香味……在这节微课中,通过设计解决难点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外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释疑,让学习更便捷、自主和富有个性化。

二、抓住微课时机,全程侧重指导

(一)课前引导,提供习作素材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习作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素材,这也是学生面临习作时的一道难题。在“慧眼识素材”这节微课中,教师从三个方面给学生支招:①让显微镜帮忙,建素材仓库;②让放大镜帮忙,找合适素材;③让哈哈镜帮忙,选新鲜素材。让学生学会选择素材,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课前,教师将学生的习作素材进行整理和删选,并在课上展示,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经历、体验,在学校生活中交往、分享,在社会生活中观察、发现,给学生提供了多种素材的选择空间。如何寻找合适的素材,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往往会出现事例不典型、题文不对应等问题。因此,教师先出示学生一篇素材选择不合适的习作,让大家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再呈现另一位学生的素材库,让学生给不同的主题选择合适的事例。通过这样的小练习,让学生学会给各种主题选择适当的素材,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在学会选择合适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选择精彩素材,欣赏优秀学生的习作片段,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

(二)课中指导,教授写话方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写话内容是写“可爱的动物”,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有一定的难度。在微课中,教师首先出示了大象的鼻子和兔子的耳朵请学生猜动物,让学生初步知道抓住动物外貌的特征可以知道是什么动物。接着通过读儿歌、猜谜语的方式同样让学生用抓住动物特征的方法猜出动物的名称。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以金鱼为例,从眼睛、嘴巴、身体、尾巴几个方面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描写,并用上形状、颜色等词语进行各部位的细节描写。为了使描写更生动、形象,微课中以金鱼的尾巴为例,将尾巴和扇子进行对比,并让学生学会用比喻句进行描写,在此基础上形成片段,从词到句到段的层层递进,让学生找到写话的规律。

(三)课后辅导,掌握说明方法

科普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常见,如产品介绍书、药品说明书、倡议书等。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材里都编有说明文,特别是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中还以单元专题编排的方式,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进行集中性、专题性阅读学习。因此,我们在“走进科普文”这节微课中,通过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对科普文进行分类整理,以课文中的句段为例了解学习说明方法,进一步明确学习这类文章,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根据说明对象如何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体现科普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清楚。最后,选择一篇说明文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的印象,提高对说明方法的应用能力。这样的微课十分适合课后学生对此类文体进行复习、巩固。

三、自主个性学习,凸显微课优势

微课这种集讲解、练习为一体的视频学习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难题,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局限、学生差异等不足。

(一)打破学习时空,注重个性化辅导

哲理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数量约20篇,这类课文往往在小事情中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学习这类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课堂40分钟的学习并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对道理的体会也会存在模棱两可或一知半解的情况。利用微课,能打破学习时空,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非常好的个性化辅导的形式。如在“生活中的哲理”这节微课中,教师以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课文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时代背景的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钓鱼的启示》一课中抓“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词“是”和“非”,再联系上下文明白“是”和“非”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而体会当时作者抉择时左右为难的心情。这样细致入微的讲解后,学生对于哲理的领悟就会茅塞顿开。

(二)随机使用,迁移写作方法

对于进行同类专题文章的阅读学习,微课可谓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在“至亲至爱——爱在细微处”这节微课中,教师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和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间真情”为例,出示单元导语,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方法,即深入字里行间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梳理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练习,对不同的细节描写进行恰当的选择。在欣赏佳作时,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厚实文章的内容,还有助于抒发美好的情感。最后,对这节微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提炼了写此类文章的方法,并学着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再如,教材中有不少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的人物,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少年周恩来,小英雄雨来,卖火柴的小女孩,好汉查理……这些人物或有着悲惨的命运,或有着率真的个性,或有着爱国的情怀。设计微课时,教师可呈现课文插图和课题,帮助学生回忆和整理,并归纳出写人文章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如《绝招》《她是我的朋友》《触摸春天》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顶碗少年》《梦想的力量》《杨氏之子》《夜莺的歌声》以事写人塑造人物形象;《好汉查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英雄雨来》选择独特的事例彰显人物品质……课的尾声,布置分层练习,或选择一篇写人的习作至少补充一处细节描写,或是选择一位印象深刻的小伙伴,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他(她)的独特之处,表达同窗之情。

(三)反复学习,巩固知识体系

在“小学古诗词归类复习”这节微课中,对小学六年学习过的诗词曲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并教给学生分类的方法和简单的诗词常识。如:按内容主题分,分为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节日风俗诗、爱国诗、反映儿童生活诗等;按作者分,将出现过的作者及数量进行统计,如李白6首,杜甫4首,苏轼4首,杨万里4首,王维2首,辛弃疾2首;按意象分,如同样是写“水”的诗,《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中“水是眼波横”,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恰似银河从天而降,西子湖中“水波潋滟晴方好”,黄鹤楼边“孤帆远影碧空尽”……通过文字的呈现和教师的配音解说,使学生对小学六年学习过的古诗词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另外,微课中还对诗的章法结构、诗词曲的区别、常见的词牌名进行初步的讲解,直观、明了,让学生对古诗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最后,设计有关古诗词文学知识和应用的练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微课因其内容丰富、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教学资源,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因此研发的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同时因为一个微课一个主题,切入口小,所以过程可以充分地展开,突出主题。相信微课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并助力课堂,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语文教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