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基于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
2016-05-14史小玲
史小玲
摘 要 基于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应针对儿童的生活现象生成教学主题,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确定教学目标,适应儿童的发展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在深度思考中探询儿童立场,不断提升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儿童立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8-00-03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1]毋庸置疑,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意义。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因此,从儿童出发,生成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追寻基于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这是品德教学中教师引领儿童成长的立场,也是品德教学的起点。
一、针对儿童生活现象,生成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是教与学的媒介,是教师组织教学,达成预设目标的重要载体。品德课程强调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回归儿童生活。因此,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等,应该成为品德课堂重要的教学主题。
【案例1】“节约用水”教学主题生成记
笔者执教班级外面有一个水龙头,每当下课,许多孩子都会跑去洗手或洗物品。经过观察,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洗一次手要花很长时间,而且水龙头一直开着;有的学生在涂洗手液时,让水一直哗哗地流着;有的学生经常忘记关水龙头或没关紧……这些习以为常的行为细节反映了学生节水意识的匮乏。之后,笔者请家长配合做了相关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家中同样也存在浪费用水的情况。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养成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品德与社会重要的课程目标。由此,笔者聚焦学生节水意识匮乏的现实情况,将“节约用水”这一主题带进了品德课堂。
教学中,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现状带给学生极大的震撼,笔者剪辑制作的微视频“班级外面的水龙头”,则将学生带回了生活现场。由此形成了强烈对比,孩子们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用水的行为。笔者趁势引领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节水措施,努力养成自觉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同时,以点带面,引导儿童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步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主题源自儿童的现实生活,直面其浪费水资源的不良行为习惯,由此展开的环保教育具体、自然,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自然走进了儿童心灵,引领儿童的现实生活。
二、关注儿童发展阶段,磨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我们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世界、事物、问题的感受和看法是不同的,我们要注意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实际生活状况和需求出发,定位教学目标。
【案例2】“竞争与合作”教学目标磨砺记
在集体备课中,一位教师在教学《竞争与合作》时,对教学目标作了如下分析与定位:
敢于竞争、善于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人的必备能力。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竞争与合作》一课的学习正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既要竞争也要合作才能促进发展,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竞争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参与竞争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竞争的规则;
第三部分:有竞争还应该讲合作。
就内容的编写看,教材比较突出竞争。但从本班学生情况看,三年级学生有过一定的竞争与合作的经历,知道要达成目标就会有竞争。但是,他们对于竞争的理解还没有掺杂庸俗和功利的成分,参与竞争往往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班级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个性内向等原因,表现出不敢或不愿参与竞争。另一方面,由于班级多数学生在家庭中长期处于“中心地位”,与人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个人意识较强,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于“只有学会合作才更有竞争力”缺乏情感体验和感性积累。
于是,备课组重新研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其中并未对竞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而是突出了合作教育。虽然生活离不开竞争,但是对于三年级小学生的竞争教育要适度,过早、过度引入竞争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本课教学应当重在合作教育。此外,三年级学生违规竞争的事例在实际生活中较少出现,将竞争中弄虚作假等负面案例引入课堂并展开分析,可能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对于竞争,主要强调“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正面说明“竞争要遵守规则”;将教学重点放在探讨“如何合作”,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备课组集体“磨砺”而成的教学目标,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在“竞争与合作”这一主题上表现出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存在问题和教育需求的分析,明确了教学重点,由此使教学更加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满足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需要。
三、聚焦儿童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由教师根据教和学的需要而设计。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的需要”,湮没了儿童立场。从学的层面看,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儿童,对于“学什么”“怎么学”,我们能否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的内心进行设计,甚至让儿童根据自己成长的需要和认知方式,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呢?
【案例3】“拉拉手交朋友”游戏“诞生记”
师:小朋友,祝贺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张老师。我们以后会一起学习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等各门课程,做各种喜欢的游戏。我们会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困难。你们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现在,先让我们拉拉手交朋友吧!
(老师与小朋友拉手。)
师:现在我们是朋友了!老师刚才也简单介绍了自己,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我,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在就来问问我。
(学生积极踊跃地提问,师生进行交流。)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已经认识和了解了张老师,可是你们相互之间还不熟悉,现在就让我们相互认识一下,成为好朋友。先想一想,你们以前用什么方法认识新朋友的?
(学生自由说。)
师:现在,同桌之间就用你们刚才讲到的一种方法——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一下,可以相互问一问自己想知道的情况。
(同桌小朋友相互交流。)
师:我们班是一个集体,共有45位同学,那么,你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吗?刚才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通过玩来结交新朋友,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认识和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个游戏就叫“网小鱼”,被捉到的“小鱼”要作自我介绍。
(全班分成四个组开始游戏活动。)
……
这是一节一年级新生的品德课。当孩子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时候,他们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就是如何熟悉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和新同学,并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教师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课堂活动,用游戏带领孩子们愉快地走进小学生活。这一举措切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的要求,符合儿童生活的逻辑,满足了儿童的成长需求。
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因此,品德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主体出发,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都应该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适合儿童生活实际,满足儿童的需要,这是品德教学基于儿童立场的起点。只要我们基于儿童立场,做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腹中有底气的教师,品德教学定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作者单位:嵊州市剡山小学浙江绍兴 312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