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打造品牌品牌引领发展

2016-05-14李唯

中小学德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滨海生命课程

李唯

摘 要 学校品牌的核心内涵是文化品位,培植独特学校文化的过程即创建学校品牌的过程。以学校精神文化为“魂”,以学校制度文化为“纲”,以学校教师文化为“源”,以学校课程文化为“根”,深圳市滨海小学通过“生命自觉”学校品牌建设,培育了学校文化,推动了学校发展。

关 键 词 学校文化;生命自觉;品牌发展;滨海小学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8-00 -04

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被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的无形资产。学校品牌的核心内涵是文化品位,培植独特的学校文化的过程也就是创建学校品牌的过程。[1]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是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灵魂,体现了学校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滨海小学在九年的办学实践中,以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为基础,寻找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按照“建设一所健康、开放、自觉、高尚的后现代化学校”的发展定位,遵循“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优质示范”的建设目标,秉承“培养具有高尚情怀、开阔视野、自觉精神、合作能力的人”的育人价值观,整合教育资源,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出“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教育文化品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一、精神文化——锻造品牌之“魂”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品牌建设之魂。学校精神文化形成于长期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和学校气氛,是学校文化价值观的本质体现,更是形成学校优质品牌的关键所在[2]。 滨海小学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从确立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厚重的学校文化做起,以不断发展的文化内涵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

叶澜教授认为,“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人作为万物之灵,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具有自觉性,能够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个具有生命自觉精神的人,不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还能主动地规划自我、能动地完善自我,把握自身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个体生命的至高境界。但人的自觉性并非先天带来,而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通过后天的实践获得的。

为此,滨海小学建校伊始,就确立了“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围绕此核心价值,构建起学校精神文化体系。以“健康、尊重、诚信、责任”八字校训为引领,形成了“与人为善自强不息”的校风、“立身立教诲人不倦”的教风、“自主自觉学而不厌”的学风,建立了“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的学生观以及“一个教师拥有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力量”的教师观。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滨海小学坚持从儿童立场出发、坚持从教育规律出发,坚持从课程视角出发,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生命自觉精神,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最终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互相成就中成长。

如今,“生命自觉”已在滨海人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沉淀在滨海人的血液,铸造了滨海人出众的气质。在滨海小学,处处绽放出“笑容无拘灿烂,言语无忌天真,心身阳光健康,歌声悠扬和美”的生命状态,滨海教师深深体会到“没有一项工作像教师一样能对别人的生命成长产生影响”,从而对教师职业产生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充分享受到做教师的幸福;滨海学子在“生命自觉”精神的感召下,孜孜不倦地行走在“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的道路上;滨海小学处处呈现出“主动、内省、追索、永新”的生命自觉状态。

二、制度文化——确立品牌之“纲”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实现学校价值目标的保障体系和措施,也是形成学校品牌的重要支撑力量。学校制度文化,即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是一所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3]是学校品牌确立之“纲”。

滨海小学自建校之初,就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自觉为导引,立足学校办学实际,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充分考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群体特点,建立了科学柔性“指引式”制度,形成了《学校管理指引式制度汇编》。

学校不断探索“开明阔放,扎实巧干,高效低耗”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对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深化改革,尝试“教育决策、管理实施、质量监控”的“三责分立”管理机制(见下图),“三责分立”管理机制在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实现了学校系统、科学地规范管理,而且满足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公平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理效益。

滨海小学“三责分立”管理机制

滨海小学还本着开放、民主的态度,创新家校联动制度,从原来单一的学校管理组织和学校家委会的组织结构,改变为四层级家校联动组织结构,包括顶层的(第一层级)为家校联合会、第二层级的学校家委会、第三层级的年级家委会和第四层级的班级家委会,各层级家委会根据《家校联合会章程》由个人自荐和民主选举产生,负责不同层面的家校联动、社区合作工作,设立了各级家委会、家长义工工作室,制定了家长学堂、家长社团、父亲俱乐部的家校联合组织的制度,以及安全家长义工值日的职责、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等。学校还通过“滨海家长学堂”、家长艺术社团、父亲俱乐部等平台引领家长发展,让家长从教育后台前移到教育前台,成为孩子教育的主力和学校教育的坚定同盟军。在开放民主文化中衍生的创新的家校工作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三、教师文化——开掘品牌之“源”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具活力、最具主体性的组成部分”[4],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形成学校优质品牌、促进学校发展的引擎。教师文化一旦形成,又会作为学校情境和文化氛围的一部分反作用于教师群体,从而影响其效能和水平。在教师文化的影响下,教师工作效能的变化会直接引起学校其他不同效能如教学情境效能、学生效能的变化。[5]由此可见,教师文化是影响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文化要素。

滨海小学的教师文化建设以“生命自觉”核心理念为引领,朝着“教师幸福工作”的目标不断探索与实践,致力于以“生命自觉”唤起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和对职业尊严与欢乐的追求,引领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实现生命价值,享受职业幸福。学校逐步探索出“四三”教师培养模式,即:三种策略(职业信念教育、个人发展规划指导、职业忧患意识培养)引导教师确立教育理想;三个层级(基础层级、发展层级、提升层级)促进教师提升职业能力;三项制度(指引制度、学习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帮助教师感受职业幸福;三个工程(课题带动工程、优质课堂构建工程、“五导”模式名师培养工程)带动教师实现整体发展。实践证明,“生命自觉”理念引领下的教师文化是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坚强动力和智力支撑,“四三”教师培养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引领教师朝着幸福工作、幸福成长的方向不断前进。滨海小学“生命自觉”教师文化建设,为“生命自觉”学校品牌建设提供了活水之“源”。

四、课程文化——浇灌品牌之“根”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落脚点,是形成学校优质品牌、促进特色发展的“根”。课程文化是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道德判断、知识技能,自我建构、有效帮助学生发展的思想、内容及形式的统一体,是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要的课程资源及其教育行为,是实现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6]

滨海小学在课程文化构建过程中,努力去除“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教育同质化痼疾,在课程中渗透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想,重组、优化教育资源。我们认为,课程本身的文化特性决定了课程开发活动首先是文化开发的过程,国家课程开发体现的是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优势文化的构建,而校本课程开发体现的是对学校文化的构建,是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校本课程建设既是促进学生自觉健康成长,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催化剂。滨海小学努力将“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贯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坚持将“生命自觉”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完整的人的生命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真正构筑起生命完整的教育过程,并通过人文、科学、艺术与健康四大模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满足不同儿童的成长需求,使师生随着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共同成长。

1.人文模块校本课程:该模块课程包括德育、语文、英语及相关的拓展阅读和表演课程。通过此模块课程的实施,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如独具滨海小学特色的《国旗下课程》,在八年多的实践中把《国旗下讲话》从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四个维度进行扩展,经历了从单纯的讲话到互动的课堂,再到立体的课程,最后到学校文化生成与师生生命成长四次转化,形成了“校长主讲—主题班会—家庭讨论—感悟实践”四段式立体化德育模式。

2.科学模块校本课程:该模块课程包括科学、数学、信息技术及实践探究类课程。通过此模块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重视并乐于探究,提升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学会创新,以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在支持和参与过程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如滨海小学的主题式科学体验活动,让学生的科学学习从课内自然地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学生在主题式科学体验活动中,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延伸至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和进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3.艺术模块校本课程:该模块课程涉及音乐、美术、合唱、书法及相关校本艺术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审美体验、拓展学生审美视野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滨海小学把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办学思想、目标和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以艺术类社团课程为载体,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为学生打造全面健康发展的成长平台。学校还通过每年12月举办的主题为“七色童年,缤纷梦想”的缤纷节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上台展示的机会,它是学校“珍视童年价值”的演绎,是学生张扬个性和展示才艺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表达自己、欣赏别人。

4.健康模块校本课程:该模块课程主要包括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社团课程、体育特色项目、阳光体育及综合实践类课程。通过健康模块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实现美丽“蝶变”,培养阳光、自信、包容的个性。

滨海小学的四大模块校本课程所追求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其在开发过程中始终立足学校自身,并以学校为基地、以文化为基础、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宗旨,[7]成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品牌。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牌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既是学校品牌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品牌不断发展的推动力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经济投入不断增加,学校办学也进入了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新时代。滨海小学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着力构建“生命自觉”学校文化,引领学校走上了“生命自觉”品牌发展的快车道,真正推动了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旭.中小学品牌建设系统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1.

[2]闫振华.学校品牌的创建关键在于建设学校特色文化[J].青春岁月.2011(18):353.

[3]顾建德,喻志杰.关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11-14.

[4][5]肖建勇,张大友.论教师文化及其对学校效能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1(11):105-106.

[6]张泽科,杨丽.以先进文化引领学校和谐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06(4):74.

[7]胡娟.学校特色文化创建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发展的个案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16.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滨海生命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自行车的发明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