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回归简约与真实

2016-05-14王广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法子花样一节课

王广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努力实现课堂边界的“穿越”,努力构建体现快乐、平等、尊重、宽容、批判性思维的生态课堂。可见,课改的落脚点主要体现在课堂上。

近一年来,我进入课堂,听了全国、市区及校内的一百多节课,但是却感觉“江山依旧”,没有太大的令人振奋之感。我们的教师好像有一种“通病”,就是把课堂教学想得太复杂了,主要表现在:一是花样太多、环节太多。花样太多是指教师把十八般武艺都搬到课堂上,一会视频、一会音乐、一会图片、一会实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样样都上;而环节太多是指一节40分钟的课分成十几个环节,看似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实则很难让学生跟上节奏。二是假的太多。假读书、假合作、假质疑、假课堂等太多了。

所谓的花样、环节都是教学的手段或者方法,其最终的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的发展上,不可本末倒置。而虚假的课堂教学误读了教学的本质,教学不是表演,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简约与真实。

第一,课堂教学要化繁为简。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这依赖于教师对教育本质以及教材内涵实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如一节语文课,它的内涵实质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语文教学的一般问题,那就是学生是否把字写端正了、把句子说通顺了、把文章读流利了。如果把这几方面做好了,就可以说是一节好课。之前,我听过一节公开课,好好的一篇课文硬是被分成十几个片段用投影打出来,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感,这其实是对语文教育本质的不理解。语言教学本质是表情达意,而且是通过文章整体来表达的,如果拆开来讲,就失去了文章原有的意蕴。

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就是要求精炼、经济,讲求效率、效果。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应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空谈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没有根基的。没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课堂是肤浅的、低质的。因此,要给课堂留有必要的“安静”,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环节太多、花样太多,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刻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看似热闹的、活跃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

第二,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课堂教学应坚持实事求是,回归真实。真实就是求真务实,“真”在原汁原味、朴素自然,“实”在实效、学有所得。杜绝故弄玄虚,防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戴着新课改的帽子去招摇过市,要严防“假洋鬼子”舞枪弄棒。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假的东西太多,有的教师一上课,说起话来拿腔拿调,听起来就没有真情实感;有的公开课或研究课,在一帮人的“指导”下反复磨课,听起来都“熟”透了,假的让人索然无味;有的课堂让学生合作研讨,不到1分钟就喊停了,这是研讨吗?

课堂教学之“教学”,在陶行知看来是“教学生学”,最终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至于“怎么教”,陶行知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换句话说,就是事情应该怎么做,教师就要怎么教。所以,课堂教学之“真”就体现在如其所是地教。判断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适宜,要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如其所是地呈现了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一节课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选择了某种或者多种教学方法,就要如其所是地贯彻到底。

编辑 于萍 李刚刚

猜你喜欢

法子花样一节课
花样童年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洁齿的花样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可怕的健康警告
酒井法子的AB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