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学生的几点忌讳
2016-05-14王寒伍喜兰
王寒 伍喜兰
教育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批评也是一种教育的有效手段,但不少老师对批评驾驭不准,往往使批评成了学生与教师对立的导火索,最终把师生关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评学生时做到既保全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并净化他们的灵魂呢?这确实不是靠简单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觉得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小题大做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把偶然的失误当成是一贯的,把正常的学生犯错说成是破坏班级形象及利益。这种小题大做、言过其实的批评方式,不能使犯错的学生心悦诚服,也不会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因此,批评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可夸大其词。
二、忌不分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不分场合,在全班公开点名批评,或在大庭广众之下指手画脚,结果被批评的学生,有的因抬不起头而自暴自弃,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大人有大脸,小孩有小脸,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展开批评,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三、忌语言尖酸刻薄
批评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如何使批评的艺术让每一个学生都欣赏,确实是每个有责任心的领导、班主任及老师认真考虑的问题。我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注意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态度及方法。对于性格外向、热情、起伏较大的学生,在其犯错误时,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过失,直接的批评对他们的触动也是直接的、迅疾的;对性格内向或情绪稳定的黏液质学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较稳定,有时甚至顽固,所以适当的时候,便可以给他们以“当头棒喝”,刺激、惊醒其错误意识后,再跟他们交流;对内向压抑的抑郁质学生,一般情况下采取间接的批评方式,较为曲折、含蓄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心理上放松,减少对抗的内容,而且也容易使他们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
四、忌热炒热卖
遇到棘手事件需要冷静,学会冷处理。老师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急于解决,可以“冷”上几分钟,也可以“冷”上几天,切忌生气发火,出现过激语言及过激的行为,甚至粗暴简单地对待学生,这样做不但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而且还会把问题搞糟,造成不良的影响,降低老师的威信。“冷”处理的好处是,首先,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直接顶撞;其次,老师利用“冷”的时间,可以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对当事学生来说,在“冷”的时间内,他会进行反思,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很可能会主动找到班主任或老师承认错误。
五、忌动辄请家长
学生犯错,老师请家长,当着学生的面说明情况,要求家长配合教育,想法很好。但往往事与愿违,许多老师请家长时,常常是在对学生很生气的时候,对学生的错误不一定能理智的分析,对学生的错误通报很可能不客观、不全面,有时还会有抱怨的情绪。更有甚者,因为学生犯错误影响班级声誉,老师还会把怨气撒到家长身上,对家长训斥。很多家长会因此而无地自容,而学生更是胆战心惊。我们的家长都是以孩子为光荣、为骄傲的。犯错误就请家长,会使家长在同事、邻居、亲友中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回家把怨气发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长在老师那里受了委屈,更会对孩子产生怨恨心理。于是,很多家长出现两个极端:(1)溺爱孩子者,偏听孩子的辩解,把怨气撒在老师身上,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这部分学生会故意气老师,从而对老师以后的教育更加叛逆。(2)大多数的家长,一腔怨气都发在孩子身上,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一顿痛打,也许会让孩子在淫威之下害怕、妥协,但绝不会使孩子真正服气。孩子会对老师不理解、不信任,这样很容易埋下仇恨的种子,在一定条件下孩子会更叛逆。
六、忌动辄告班主任
班级管理离不开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默契配合,共同构筑教育学生的铜墙铁壁,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学生才能健康成长。但有的任课教师,事无巨细,只要学生有违纪、犯错,首先想到的是向班主任“告状”,这降低了老师的威信,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施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过自己的真心、诚心和信心,教育、感化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忌偏宠偏爱
偏爱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或出于满足一己私利的需求,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偏爱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师德的缺失、教育观念和教育评价制度的落后。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人生境界,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学会正确地评价学生,学校更应建立健全有效的、科学的相关机制。
当然,“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陆永彬.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