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扬学生个性,体会成功乐趣

2016-05-14屈珠河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激活思维

屈珠河

摘 要:让学生把教师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教师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关键词:激活思维;唤醒情感;解读文本

补白,是新课程对文本解读提出的一个独特的视野,是文本解读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对文章的“留白”进行个性补白,其实也是对课文的“二次创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产生火花的碰撞,达到既能发挥其发散思维,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创作能力的目标。

一、补在内容省略点,激活思维

平白无奇的文字本无悬念可言,但如果教师能巧妙地抓住句末的省略号,引导学生仿照句式接着说下去,课堂上就会出现一句句精彩而灵动的发言。如我在教学《梅花魂》时:

师: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却说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失声痛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

生2:外祖父很想回到祖国怀抱,可又不能回。怎么能不伤心呢?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会读书,读到作者的心坎里去了。外祖父思归难归,那种悲痛心情使他即使那么大年纪了仍然控制不住。

这“空白点”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和无奈,而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或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通过对话,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补白”,让学生入乎其内,徜徉其中,简单处还它个具体,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必然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后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补在言尽意无穷处,唤醒情感

语文教学是感性的教育,当学生的情感被触动时,就会产生表达、倾诉的愿望。学生在读书中多发挥想象,多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课文,使之读书更具有创造力。如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

师:当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时,脑中浮现的是以往的一幕幕,耳畔回响的是摊主说的每一句话,我的心中百感交集,突然明白了——“我”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

(生思考片刻)

生1: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骗局”,一个善意的“骗局”,一个只不过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的“骗局”。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的确,残疾青年真是用心良苦呀!

生2:原来他家里根本就没有马!他是为了我能安心看书,不必为马草卖不出去,无法换钱,失去看书的机会而担忧,不想让我白白地把这宝贵的光阴浪费了。借此也让我懂得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读书的机会。

师:你真读到作者的心扉里了。

面对着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作者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行文至此,突然打住,留下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者在动情的朗读后由此生发,引导学生勾连生活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细腻而丰富的描述。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补白,洋溢着想象的琼浆、闪烁着智慧的灵动、荡漾着美丽动人的情感。

三、补在细节描摹时,解读文本

言为心声,行为心动。人物的一言一行往往折射着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因此,文本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常常是我们挖掘教材、把握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的最佳切入点。在教学中,如能在这些地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则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如教学《唯一的听众》时:

师:老妇人,你真的是聋子吗?你为什么要骗我,为什么要说谎?你看,所有的话都是说谎,老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生1:我想老人应该是想这个小伙子这么尽心尽力地演奏小提琴,再打击他的话,会让他的自信心彻底垮掉,所以要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

生2:老人这样做以后,我会更加尽心尽力地拉小提琴,而且我也会非常自信。有了这两者以后,我的琴技会更加好。

生3:我想老人当时知道这座林子是没有人的,她听到这个年轻人拉得不好听,她猜测年轻人肯定是在家里或人多的地方拉得不好,受尽了别人的批评,所以就到树林里来了。所以老人希望年轻人有一个听众,但她又不想让年轻人知道她听得见琴声,不想给年轻人压力,所以说自己是一个聋子。

生4:老奶奶知道年轻人需要安慰、需要鼓励,需要无声的、默默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她要这样做。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叫体验,我们要读到人物的心里去,就要设身处地地像她那样去想、去思考,这时候,我们就能读得比较深入了。

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文本中的空白就是启迪学生的引爆点。在教会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通过怀疑、辨别、判断、补充、纠正而达到创新,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未知的领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金翎.小学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激活思维
激活文本张力,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借助阅题平台,激活数学思维
多角度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