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16-05-14韩晶辉
韩晶辉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0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使用信封抽取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各有4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给药,实验组给予口服给药,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血糖值为(6.95±2.14)mmol/L,对照组的血糖值为(6.36±2.36)mmol/L(P>0.05);实验组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口服给药的安全性高于注射给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胰岛素;给药方法;I型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b)-0100-02
儿童I型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分泌紊乱疾病,具有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及发病率高的临床特点[1],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造成不利影响[2]。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的效果,特选择了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其中采取口服给药的40例患者在取得显著降糖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报告整理完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使用信封抽取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各有4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40例均符合WHO对儿童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病程在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65±0.07)年,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05±2.31)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分布比为21:19。
对照组40例均符合WHO对儿童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病程在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71±0.08)年,患者的年龄范围在7~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14±2.42)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分布比为22∶18。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受损或不全者;②伴有其他病史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对此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不知情者;⑤患者家长反对者;⑥年龄>16周岁的患者;⑦血液系统异常者。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注射给药,为患者皮下注射10 U的门冬胰岛素,1次/d,持续治疗2周,注射过程中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实验组给予口服给药,指导患者早晚口服胰岛素微囊50 IU/kg,1次/d,持续治疗2周,患者用药过程中,对其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给药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值、不良反应率进行观察,血糖值和不良反应率越低,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对经不同给药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值、不良反应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不良反应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检验,血糖值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值
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血糖值为(6.95±2.14)mmol/L,对照组的血糖值为(6.36±2.36)mmol/L(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率
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50%,1例患者患者服药后出现眩晕症状,未经治疗,症状自行好转;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5.00%,共6例,其中有3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炎症、2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硬结及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红肿。
3 讨论
1型糖尿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病人群主要为青少年和儿童,且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广,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骤、危害性大的临床特点,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否则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关键药物,该药物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例如葡萄糖、乳糖、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可以有效促进糖原、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胰岛素是治疗I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属于临床常见的多肽类药物,具有分子量大、脂溶性差、半衰期短的特点[3],用药过程中,该药物不容易透过生物膜,因此,长期以来临床一般以注射给药为主,但众多实践经验表明,长期的注射给药容易导致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耐药性,因此,如何优化胰岛素药物的给药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胰岛素口服给药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成绩[4]。
胰岛素制成微囊给药具有使用方便、降糖效果显著的优点,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胰岛素微囊可维持1~3周的降糖效果,且被小肠各部位吸收,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5]。胰岛素微囊的大部分胰岛素分子可以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与成形的NP紧密相连,处于包裹颗粒的表明,可以有效抵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这同时也说明了,被包裹的颗粒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最后一点,胰岛素微囊可以集结M细胞,加快药物的循环作用,INS分子和微囊结合后,可以受到NP的保护,有效减少了和蛋白水解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吸收的机会。除了制定微囊状药物外,将胰岛素制成脂质体、乳剂也具有较好的吸收作用,可供患者口服。另外,胰岛素可以制定乳剂和微乳,微乳制剂有Cortes公司开发研究,其水中含有INS及蛋白酶抑制剂,油中含有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磷脂,胰岛素口服后可以被上皮细胞吸收,患者服用后血糖可以出现明显的下降,且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微乳制剂中的甘氨胆酸对INS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协同作用。
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效果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口服给药方式具有降糖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口服给药的安全性高于注射给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承宏.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内侧微瓣法治疗广基声带息肉疗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2):188-189.
[2] 李欣,李正民,费建民,等.支撑喉镜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146例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1):94-95.
[3] 王德乐,陈学良,王韶鉴,等.支撑喉镜联合膀胱镜微创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治疗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415-2416.
[4] 柯慧华,张燕,徐晨霞,等.右美托咪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2):1163-1166.
[5] 杨子江,张梅,聂渝琼,等.纤维喉镜与显微镜支撑喉镜下摘除声带息肉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468-3469.
(收稿日期: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