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6-05-14赵艳君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赵艳君

摘 要:自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改革以来,一线的教师工作者们也不断在语文教学研究这条无止境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使得语文课堂的效率逐渐从“低效”到“有效、”从“有效”到“高效”。那么,在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达到高效语文课堂呢?接下来,简要探讨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等。这一课程标准的提出,既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同时又向教师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在于教师通过较少的时间来采用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三重突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能够实现完美结合的前提在于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在上课前,教师应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难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重组教材内容,拉长教学中的“链条”。教师在认真备课时,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得有效的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在教学中,相同的教学课程会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要学会在摸索中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

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强的学科优势,激发自身幽默的教学方式,避免课堂教学中死板和沉寂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为自尊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和年龄大小无关。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其基本的尊重,肯定他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解决他们的疑惑。在创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更要学会做一名优秀的鼓励者,鼓励每个学生使能够拥有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自主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效的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叮嘱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即通过提前阅读课文将自己遇到的困惑、不解的内容画出来,在课堂上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这种带着问题听课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因为只有质疑,才有不断解疑的过程,这种自主思考和勇于质疑的品质正是我国小学生所缺乏的。只有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从被动的学习地位中变为主动,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能力。同样,课后的复习也不应落下,教师应敦促学生在一天的课程后,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再吸收、再消化,从而使知识能够深深存留在脑海中。

“分层教学”是近几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对于优等生,教师不能懈怠,要一如既往使这部分学生成为班级学习的领头羊,当我们的学生看到班级这部分学生认真学习时,这种态度无形之中会化为一种力量,牵动他们学习、向上的心。对于中等生,教师要继续在把握教材大纲基础上,对其进行拔高,使他们能够在掌握基础学习内容的同时得到有效提高。当然,教师在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学困生。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及其闪光点。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尽量多的提问到他们,将这部分学生积极拉入课堂学习中;在批改作业以及卷子时,教师要善于找出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课下辅导。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中,教师不能够也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要尽自己所能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等学习能力对生活问题进行解决。这种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实践中得到检验,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全方位发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语文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在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次挑战,更是教师在一定空间内施展自身教学素养和才华的一次机会。在语文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下,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迎难而上,为国家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力。

参考文献:

李春艳.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师,2012(6).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