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次试教对中班幼儿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例谈

2016-05-14戚立红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养成教育教学活动

戚立红

摘 要: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结合一次试教活动中不同两班幼儿所表现不一的行为现象,进行事后思考、梳理,一是表明了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提出了“创设学习性情境”“开展渗透性教育”“拓宽主题性活动”等策略,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形成。

关键词:养成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

【情境再现】

随着地域性“教学新锐”教学展示活动的开展,我园小傅老师为了能在活动中如其所愿,经本园组内多次研磨后,再次决定提前去某园进行借班试教。但两次截然不同的试教情况,不仅再次促进了小傅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引发了我们共同参与试教活动的老师许多深刻的思考。具体让我们从两次同一内容不同班,孩子们所不一样的学习表现说起。

第一次试教(中1班):孩子们伴随着轻音乐进场,有的认真地舞动着身体,有的前后时快时慢地玩耍,有的左右游离队伍乱摸……一种非常随意、随性的状态。等小朋友们坐下,傅老师用逼真的声音,充满童趣和诙谐地表演小鹿被大灰狼追赶,小白兔着急叫唤小鹿“快跑,快跑,到我屋里来躲藏。”如此声情并茂的表演,深深吸引着大部分小朋友,静静地听着故事,感受着小鹿的危险……但谁也没想到,有个别孩子,转来转去,还不停地发出怪叫声,还有位小男孩窜上窜下,根本没有觉得这是在上课,还习惯性地踢前面的椅子,拉周边孩子的衣服……

第二次试教(中2班):小傅老师同样用音乐让孩子进场,孩子各个自主表现,面对笑容,一副开心样。等小朋友们坐下,老师同样边讲边演,下面的孩子情不自禁的,不约而同的,时而紧张害怕,时而面露笑容,似乎完全沉浸于故事之中,自己就像是逃窜的小鹿,紧张又害怕,又像是小白兔,焦急地等待小鹿快跑进自己家来躲藏……与老师间非常默契,一起体验律动,一起感受音乐之美。

同样的老师,在不同的班里进行组织活动,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中1班整体感觉孩子们自由性较大,想干嘛就干嘛,显得姿态不一,随性尤多;而中2班给人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幼幼之间,师幼之间,都显得那么和谐、默契,个个炯炯有神,全神贯注地学习互动,生怕自己走了神,错过了美好风景似的。

【引发思考】

试教结束了,我和中2班的周老师的心里都没有平静,我们一直在讨论、反思,同样的一位老师、同一个活动,幼儿的表现对比差距如此之大,幼儿园中的养成教育是何其重要。教育并不是光是传送知识,而更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言行举止。

1.养成教育可以说是现在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从上个案例中,让我们感受到,同年龄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在不同的教育要求导引下,所形成的习惯与行为不同。之所以中2班能形成如此的学习氛围,我想关键在于班级已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自然觉得学习时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2.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难怪我们有“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这一说法。可以说,一个人养成教育的结果表现怎样,或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他的品格、气质等个性特点。因此,日常人际交往中,我们总能从对方的举手投足间,从细微处,体会与感受对方的为人、表达习惯、交流方式等。但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切从规范做起,在互相监督与影响下,才能逐渐形成合乎常理与社会公民所应有的道德行为。

3.养成教育可以说是某单位空间所呈现的一个缩影

幼儿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效益如何,实际上会在孩子日常的放松状态下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同时,幼儿的养成教育的深层次内涵,实际上是与常态的幼儿园教育、家庭关注密不可分的。儿童的本真性,使得他们绝不会刻意遮掩自己的源自自然的表现,换个角度讲,下意识当中,孩子就是这种较常态的表现。为此,于日常细节中关注孩子的养成教育,是我们特别看重的教育着力点和生发点,也是教育效益的监测点。

【实践操作】

基于以上案例事件,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又该如何有目的地开展渗透养成教育的主题活动,进而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呢?经过实践与研讨,我们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学习性情景,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幼儿期是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期,教育者创设各种情景,让儿童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保证。为了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结合“你丢我捡”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从当初组织去校园捡垃圾,到集体谈环境,到进行情景模拟测试。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自觉的行为,更清楚整洁的环境让我们更舒心、更健康。可以说,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对卫生习惯的养成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已逐渐形成了自我的习惯,并不断感染着身边的同伴。可以说,此项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再次告诉我们教育者,孩子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创设实践学习的情境,另一方面,则应遵循一条原则:即让孩子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道德行为。

2.开展渗透性教育,分步骤进行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行为养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把道德行为渗透到幼儿教育各个环节之中,如结合入园环节,学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开心地与父母告别;自主游戏时间,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共同合作游戏,做到不争不抢;喝水如厕时,能主动排队等待,学会礼让,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做到不争不挤不占位;在用餐时,不讲话,不走动,能安静地慢慢就餐等。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需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时间,对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发扬与奖励,从而促进孩子进一步巩固与形成良好行为。当然,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凡事总有个过程,从最简单、最基础的要求开始,循序渐进、有梯度地行进,方可达到最理想的目标。总之,通过一系列典型而又碎小的事情,让孩子们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在彼此感染的作用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净化孩子的心灵。

3.拓宽主题性活动,有指向地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我们除了根据季节、节日及认知、幼儿发展需要等和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设计相应的主题,还能根据时事、幼儿的兴趣生成一些新的主题,使主题活动更加具有时代性,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家庭、学校共同扮演互助协作的角色,而这一习惯的培养,不是我们出一些指令、做一些要求就能够让孩子乐于其中的,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如,我们在“我给奶奶讲故事、我给伙伴讲故事”这一配套式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在学校里将自己最新获取的故事讲给家人、伙伴听,而且,我们以点赞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故事,诚然,这是结果展示形式的阅读效益检测方式,但它同样会对儿童前期的认真阅读形成很强的刺激作用,因为大多数孩子,即使冲着这个点赞,也很乐意进行阅读。

总而言之,不管是古代孔子的箴言“少年若性,习惯之为常”,还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都把幼儿园期培养的任务定格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上。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务必把握教育的关键期,学会用真实而又具有童趣,富有教育的理性的组织开展不同时期、不同范畴,涉及多领域的养成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体悟,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影响,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提升。

参考文献:

王荣.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探讨[J].快乐阅读,2013(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养成教育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