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更加需要守望

2016-05-14蒙丽霞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线条长大绘画

蒙丽霞

身为人母和人师,我想站在母亲和老师的角度来诠释儿童美术教育中,最常遇到家长如何在不经意中抹杀掉孩子的创造力翅膀的几句话。老师,我的孩子都四岁半了,为什么画个圆都还是歪歪扭扭的?老师,我的孩子已经五岁了,为什么还是什么都画不像!老师,我的孩子六岁了,涂色还是会涂到外面去!一点都不认真!老师,我的孩子怎么画得都不像你画的!如果在不经意中,作为家长的您,把以上的任何一句话无限地放大到孩子的美术学习生涯中,我要告诉您,您的孩子的某些天分或是叫做能力的东西,正在被您一点一滴速冻在了孩子的内心深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线条的表现力问题。孩子小,大脑和手部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动作的协调性就没有成人那么完美,他们在控制手部的运动绘制线条和图形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对线条和形状的概念会很模糊,在你的眼里,也许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植物的种子在刚刚发芽的时候,你会去指责它长得一点都不像它长大后的样子吗?孩子对线条和图形的掌控能力也一样,如果让它生长,给它合适的生存条件,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变得顺畅并明朗起来。因此,家长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即用自己的视角和心态包括自己的表现能力和生活经历套用在孩子的身上进行对比,却总是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忽略了他们需要时间需要认可才会逐渐长大。如同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话和走路一样,绘画的技能和表现能力也是要经历生长发育的过

程的。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孩子画得像或者不像的问题。在数学的领域里,一加一等于二,答案是唯一的,可是绘画的领域里,同一个问题不会有唯一的答案。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画法,也可以用各种各样你能想到的材料来进行表现。同样的画面,在不同的人眼里,因为生活经历和当时的心情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如果一定要简单地用像或是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好或不好,我觉得,还不如用机器来代替这种费心费力的学习过程,如复印机、照相机等等,不就是要一个“像”的结果嘛,直接复制粘贴,省时省力!对于绘画的艺术来说,更应该提倡的是去享受创作过程,用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技法、让绘画以不同的表达形式存在,这才是艺术,这才是绘画赋予人类最高级别的享受!绘画除了给我们以美的视觉效果,它应该还有着令人心情愉悦的功能。它没有固定的表现方式也没有固定的表达方法,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发散思维。当然,在不同年龄、环境的孩子眼里,因为生活的心得不同,再加上感悟和表现能力的不同,同一主题的表达,从来都不会有相同的画面,这样才是儿童绘画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散思维、随心随性、最真实的体现。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允许其进行夸张变形写意等等手法来表现的。家长们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最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最后,我们要了解的是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更加应该重视的是引导。绘画是孩子用来表现自己内心的产物,而不是机械地复制照搬的过程。其实我们经常会责备孩子的表现能力,经常会忽视孩子真正的内心世界。孩子对艺术的认知和表现能力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如果只靠老师的孜孜不倦的启发和引导却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绘画自然会造成选择上的迷惘和困惑。比如,孩子们会想:“我画得像不像呢?”“我用的方法对不对呢?”“老师说我画得好,可是妈妈却说很难看,怎么办?”等等,两种矛盾的思想相互冲击,最终,让孩子无所适从。这就是很多孩子越来越不会画或是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绘画的主要原因。

见到过有功利心很强的家长,喜欢人前人后地攀比和吹嘘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画的好,大肆表扬,画的差了,严厉批评,导致孩子越多越害怕。把眼光放在孩子认真地准备用心地参与的过程中来,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能创奇迹!如果,孩子认真完成了绘画作品,我们习惯用这样的语气告诉孩子:“孩子,你很棒,我看到了你在认真和用心地拿起笔,一点点地完成你的作品,你的勇敢无与伦比!在妈妈(爸爸)的眼里,你已经很厉害了!”如果,孩子没有获奖而我们这样告诉孩子:“孩子,你虽然没站上领奖台,但是,我看到你勇敢地、很好地把你的想法表现出来了,你很快乐,不是吗?所以,你很棒!”等等,这些“如果”,将会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表达艺术。

家长习惯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评价孩子,却总是会忘记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强加给孩子,却忘记了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愿望。我们总是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思维活动,却忘记了,在孩子的眼睛里,有一个国度,那叫童话世界。合不合理只是在成人的世界里存在的逻辑,在孩童的世界里,更多的应该是天马行空的创造和无拘无束的自我表现!孩子年龄小,自然线条掌握不到位,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包容他们用稚嫩的小手,画出可爱的纯真的歪歪扭扭的线条?孩子还没长大,还没系统地学习数学,自然也不知道什么叫比例什么叫空间,我们为什么就要开始指责他们画面的协调问题?孩子喜欢颜色本身胜过物体自身的色彩,是因为孩子自己内心的表达意愿胜过现实物体带给我们的感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去涂抹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爱孩子,但是有一种爱,在艺术的领域里很多人都会忘记它,它的名字叫守望。儿童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不是一秒也不是一分也不是一天,是很多秒很多分很多天,再加上很多次的包容和耐心等候。

引导孩子学会享受过程,学会随遇而安,这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你的每一次包容,都会鼓励孩子勇敢地前行一步。你可能想不到,你的每一次包容,都在保护他们小小的脑袋里的一个个创意!也许有一天,马路上跑的智能汽车来源于你孩子小时候没被打击的一个梦想!也许有一天,第一个为你插上人造翅膀让你自由在天空翱翔的是你的孩子!也许有一天,让你实现在海底生活的理想,是因为你对孩子的包容和鼓励!我们的手,应该是牵引孩子前进路上的指向标,而不应该是那个打掉那个叫做梦想的一巴掌。

因此,我们更加应该思考的是艺术方向的问题,我们应当明确,我们是想要孩子成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千篇一律的复印机,还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生命的个体?画得像不像是绘画专业分类的问题,它永远都不会是美术的唯一要达到的效果。绘画给予孩子的更多的,不应该是其内心的宣泄和对某些事物的向往吗?请给孩子时间慢慢成长,陪着他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和乐趣。孩子在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事,什么年龄要学一加一,什么时候会说话,什么时候会笑,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应该谈恋爱,什么时候会结婚,都是有时间和规律的。艺术的学习过程同样也是有时间和规律的,如果大家都能学会享受和等待,学会包容地去爱和理解,在将来的某一天,孩子长大了,不一定记得什么时候画了什么东西,但是他一定会记得某个时候的你,用你那叫“爱”的包容来理解他的天马行空的创意!也许孩子忘记了所有曾经使用过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但是,一定不会忘记,在其成长的路上,一直守望着的你,是如何微笑着倾听自己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梦想和童话。爱,是给予时间,爱,是给予梦想,爱孩子,也是给我们以时间和梦想!所以,在你的孩子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请记得,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那一棵,守望着他长大的树。

参考文献:

刘娟.美术课堂放飞童心[J].学问:现代教育研究,2012(4).

编辑 王洁琼

猜你喜欢

线条长大绘画
我长大了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