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活动展示语文工具性特点

2016-05-14顾亚男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具性表达能力语文课程

顾亚男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下,各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是在简单地教学生“拼音”“词语”“组词”等需要考试的内容,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也不利于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在课程改革下,为了真正发挥出语文课程的价值,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了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展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要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工具性;说;读;写

作为素质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下所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并为学生健全地成长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进而在展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呢?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促成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

一、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中展现语文的工具性

“说”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关注点仅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很少有“说”的机会,导致很多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进而在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也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交流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为了展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也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更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如,在作者笔下,总理的工作劳苦具体体现在哪里?总理的生活简朴体现在哪些地方?等等,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后解答上述问题,之后,组织学生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对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提高学生“读”的能力中展现语文的工具性

有人说“读”是一种幸福,在我看来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读来感受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读来饱览大好河山;通过读来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而读也是一种习惯,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体现形式之一,所以,在语文课程工具性的体现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要引导学生在感悟和体会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中所包含的自然美,更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在阅读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录音,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画面感,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后,我再组织学生反复地阅读文本,并从相关的句子解读和思考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为语文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中展示语文的工具性

“谈写色变”是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学生不喜欢写、畏惧写是他们对写的直接表现。但是,写是展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阅读的结果展示,更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多写”的思想,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来帮助学生重新找到写的动力,进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结束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之后,我组织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或者是续写。比如,有学生进行了第二场赛马;有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改写,即:田忌赛马输了等等,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从多角度入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对学生健全地发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展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同时也确保学生在参与多种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而在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熊益举.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突出其工具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3).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工具性表达能力语文课程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