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情景过程设计
2016-05-14赵冬梅张微
赵冬梅 张微
摘 要:课堂教学的情景过程设计即情景教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
关键词:新课程;情景教学;原理;原则;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将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的教学置于真实的情境中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目标的三位一体。这是对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情景教学的明确要求。情景教学的方式,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情景来提高课堂实效展开了一些研究与论述。
一、情景教学的原理
教师要通过好的情景设计来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掌握情景教学的原理所在。对于原理的掌握,相当于是对情景教学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实践与应用。
1.心理暗示诱导原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方式或者生活的典型情景,直接诉诸学生感官,激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情感驱动原理:即利用移情作用,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加深情感体验活动。通过情景,将学生情感转移到相关的对象上,随着情境的延续,逐渐加深学生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3.角色转换原理:通过特定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过程。让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产生顿悟,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情景教学的三项基本规律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规律,才能创设有效的情景,达到教学目的。
1.牢牢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并进行归纳概括。
2.在情景创设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尊重学生需要。
3.要灵活地创设情景。情景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中,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保持情景教学的生命力。
三、创设情景的方法
1.通过故事创设情景
小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故事有非常强烈的兴趣。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的问题情景通过简单故事引申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游戏活动创设学习情景
鲁迅先生讲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教学《愚公移山》这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除了游戏活动,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活动创设学习情景,如诗歌朗诵、课堂辩论、话剧表演等。
3.结合实物教具创设情景
通过适当的教具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的理论,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知识形象化,道理深入浅出,学生一目了然,也能更好地理解吸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利用实物教具演示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突出的效果。相比其他学科,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依靠小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很难轻松地理解掌握。因此,教师利用恰当的实物教具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实物的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理解相关知识,积累学习经验。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节时,教师让学生自己用木条来搭建三角形、四边形等,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真实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的举例延伸。通过这种实际实物的操作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各种电教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情景。尽管新的教材图文并茂,也足够生动,但都是静态的图形,还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内容制作成动画课件,给学生带来声、色等全方位、新鲜的感官刺激,渲染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景。
5.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生活之中也处处有学问。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及时将问题情景生活化,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景中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授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身边的对称性物体,体验数学的美好。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号召,深入理解情景教学的原理,牢牢把握情景教学的原则,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灵活创建学习情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娜.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吴黎贞.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92-93.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