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让生生互评更有效

2016-05-14林应功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

林应功

摘 要:课堂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特别是在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参与评价是提高他们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目前广受实践证明的生生互评,更是给评价体系带来了创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求知氛围更浓郁,学生的互动性也有所改善。但是热闹的课堂不代表效率高,不代表质量好。使用“生生互评”模式还是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而只有解决这些困难,才能发挥其评价方法的真正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快乐和轻松中学习。以促进“生生互评”为出发点,讲述更加有效的互评方法,旨在普及这种评价方式,为小学语文制造更多的教学惊喜。

关键词:生生互评;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

生生互评模式是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产物,也是随着素质教育开展而深刻影响我国教育的教学思想。评价往往是激发一个人学习欲望的外在途径,因为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肯定会更加深刻,得到的批评也会记于心中,而且“当局者迷”,往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生生互评”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改变了老师单方面教学的模式,提倡团结互助精神,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科学有效的“生生互评”还需要注意很多方面,下面做详细介绍。

一、一知半解,乱象生

“生生互评”模式看似是比较简单的教学模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双方都有学习意义。但是这样片面的理解却导致了此方法的错误实施,因为一知半解的模仿,而导致出现更多的教学问题。如,下面这个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夸父逐日》一课时,请班上的某位学生针对“于是夸父拿着手杖……”这一段进行朗读,要求感情到位、语言准确、动作清晰。该生读完后,老师让其他学生对朗读进行点评。很多学生举手,想要表达意见,课堂也变得积极热闹。有的学生说:“他的声音太轻了,吐字不清楚。”有的说:“他有读错的词,如……”有的又说:“他读的没有感情。”这时再看朗读的那位学生,本来兴高采烈的脸,再也露不出笑容。老师问这位学生:“其他同学给你指出的缺点,你认为对吗,你接受吗?”这位学生勉强地点了点头,气氛开始变得尴尬,而且对这位学生后续的课堂观察发现,他再也没有抬起头来,似乎想要这节课赶紧过去,而且发现在后来好一段时间里,此生的表现都不是很积极。

总结来说,我们会发现,同学在相互评价时,往往会从他人的错误和缺点出发,指责他人的不足,这样他们的自信心更受到打击,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但是作为被评价者,又希望能够听到鼓励,有的老师更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错误地将课堂的“热闹”当做高效,甚至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不公正的评价)宣布相关发言者的成绩,属于混淆是非,严重打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给评价的学生一个不好的榜样,不善于发现他人优点。

二、拨开云雾,究其因

1.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老师是评价的核心和权威,是课堂的唯一裁定者。正是这种单一性、单向性、模糊性、一元性、程序性的评价存在,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对老师产生极为依赖的心理。

2.对新理念理解偏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元素,如,联系阅读、主动提问、自主讨论等,这些是学生课堂地位提高的表现。但是其评价方式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生生评价”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在形式、内容、标准、功能和主体方面浮于形式,而未深入内在。学生可以相互评价,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老师的手里。这样过于简单而浮躁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学,更不是“生生评价”体系的最终教学效果。

3.教师自身素养低下

目前师资力量缺乏,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自身素质比较低的教师更无法适应创新和变化的教育时代,无法成为推进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有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能力低下导致教学水平不高,即使模仿“生生评价”模式也只是流于形式,机械刻板,甚至通过错误的分析方式得出错误的结论,不利于教学。

三、方法得当,效果显

“生生互评”模式在学习共同体的背景下进行,能够相互促进和提高。学习共同体是通过改变客观和主观的环境营造一个共同的学习氛围,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成为学习共同体,从而相互监督,实现共同进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借用此方式,为“生生互评”奠定基础。从客观环境进行改变:将课桌摆成U形,中间的通道为老师的位置,可以随时走到每一位学生的身边。主观上:同桌为一个单位,两个人可以在课堂和课下进行学习交流,要求课上不能影响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也需要两个人共同合作,一个人回答完成,另一个人作补充或者评价。通过U形的课桌排列方式,让学生之间实现面对面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而且形成最小单位的共同体。老师能够在通道中给予每个学生相同的注意力,小范围的课堂讨论既能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机会,实现共同进步。从教学观察中发现,原本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会因为与同龄人的交流而变得爱说话,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交流式课堂使小学语文不再是优生的天地,而是每个孩子的舞台。以此,更加坚信,只要方法得当,学习共同体就能够让“生生评价”环境更加有效。

(一)营造和谐机智的评价环境,让互评有温度,学有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真理。而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唤醒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对教师而言,创设一个优异的课堂环境是责任,也是创新教学理念得以实施之地。

1.注重人文关怀,激发评价兴趣

虚伪、敷衍、欺骗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不应该存在,因此,最好的评价是源于真心的评价,而不是程序化的、机械化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是通过语言加工的委婉表达,是学习教育的良好出发点,是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教师肯定和鼓励了某种观点,那么就会回报以更多的观念;赞赏了某一个学生,就会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出现。课堂上评价的真诚与灵活,应该体现老师的教学智慧和表达技巧,既要让学生记住,又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生字记忆环节,有的学困生对这个感觉是最困难的。所以,在某次听写之前,研究了一下几位学困生的生字记忆情况,并标注了几个他们记忆熟练的词。然后在课堂听写时,让这几位学生站在黑板上默写,从他们记忆熟练的开始,增加他们的信心。然后在听写评价时,先去说学生写对的词,并说:“‘XX这几个词写得不错,只要再熟练记忆后面这几个词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这种评价氛围当中,就会有意识地先去发现他人的优点,然后再讨论缺点,如“我认同他的看法,但是……”“他说得对,但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等。这样尊重彼此的评价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友情融于课堂之中,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学生也能在欢声笑语中学习进步。

2.主导主体相融,形成评价共同体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能以“一家之言”作为全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处在被动的评价地位而失去主动性,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究和好奇的欲望降低,不利于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了解童言无忌,相信童真童趣,将评价的权利也放给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说敢做,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习过程真正成就师生共同进步。

长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而且学习也不再是他们的负担,他们会更乐于求知。对于老师来讲,工作劲头更加积极向上,自己也会变得充满活力,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评价方法,让互评有效度,学有方向

将评价权利交给学生,更要指导他们科学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评价质量,达到生生互评的目的。

1.掌握课堂评价的常规

对于小学生来说,评价他人是新事物、新能力,所以,需要老师建立可行的课堂评价常规,主要分为四步:听、想、评、说。听,是认真听取别人的回答,这是高质量评价的基础,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想,是对他人的答案认真思考,并组织自己的评价语言;评,是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说,是用合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人。对于受到他人评价的学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评价进行评价,这种“你来我往”是一种积极的课堂交流,能够促进思想的深化和提高。这也是将学生“捆绑”在一起,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基于这样的模式,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建立评价形式与方法

评价的形式与方法决定了评价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突出的教学意义。从学生互评的组织形式上来说,包括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等评价形式。详细介绍课堂评价方法:多项评价,即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比较评价,即通过对两种或多种答案的比较,分析利弊,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促进自主思考;赞赏性评价,即对他人的回答表示赞同,并说明理由,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补充评价,即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提高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建议性评价,即不完全赞同他人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精神;争议性评价,即对自己的意见做完整阐述,并据理力争说明自己理解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表达的能力;创造性评价,即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说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除此之外,还要与语文学科的特色结合起来,如,进行课前朗诵评价、课文解析评价、课后问题回答评价等,特别是作文评价,对双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3.丰富学生评价语言

虽然评价从认同到反对有几个简单而固定的层次,但是评价语言可以多样化,这样也是对语文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减少“好、对、同意、错”的使用频率,丰富评价语言,如“我认同他的看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与他的意见基本一致,只是……”“可能他的想法也正确,但是我是这样认为的……”等,这些评价既表达了对回答者的尊重,又清晰表达了自己的语言逻辑。指导学生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让评价也充满人文关怀。

4.引导循序渐进的评价

生生互评不是一两次实践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以及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先创新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气氛,实现同桌互评、四人互评等小范围的评价。然后再拓展到整个小组,甚至是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是班级评价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创新精神得到释放,就有更多的想法得以传播,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

(三)搭建全员参与的个性化平台,让互评有广度,学有所得

1.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时间并不是老师讲课的时间,而是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所以,在提出问题后,不要着急从学生那里获得答案,而要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步步引导,深入思考。从每节课的规定时间中,给学生留出10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处于自我思考的状态,这样利于回答,更能保证评价效果。

2.引导客观、公正、真诚的评价

评价不仅是对他人回答的自我意见,更是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的过程。所以,起码的尊重和真诚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实现共同体教学的初衷。教师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时,应该教育他们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然后再说明不足。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也不能全盘推翻他人的观点。而受到评价的学生,也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虚心接受。只有真诚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真诚才能获得知识。

总之,学生互评是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智慧的碰撞。而学生共同体又是一个强大的学习体系,能够实现合作与精神的培养,实现创新与虚心的同时进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生生互评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因生制宜”才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曹小旭.构建课内外阅读学习共同体,让阅读教学焕发活力[J].考试周刊,2014(10):34-35.

[2]张小琴.语文学习共同体:学生“言意共生”的有效学习环境[J].华夏教师,2014(5):83.

[3]刘春侠.语文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共生成长[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5(36):16-17.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