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积累

2016-05-14彭美兰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文字语感

彭美兰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一切文学的基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被称为语感派的代表,他曾多次提出:语文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不是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是语文的根本,是语文的个性,而学习语文的改革之关键在于教法改革。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感受感悟的能力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读中感受,触发语感

洪镇涛老师总结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时,指出第一步就是“感受”,也就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各种典范的语言材料即文学作品,在反复的感性接触中增加自己的语文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感应能力和领悟能力。现在编排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很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语言,而感受语言唯一的办法就是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练习,在读中提高,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教师引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同时,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和开展课外的朗读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3.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并且进行技巧指导。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发音清楚,读音准确,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数读,不重复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把读摆在第一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再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这样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看,也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品中体会,领悟语感

在整体感受语言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透过语言文字去体会深层次的含义。教师应教会学生找到课文的品味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咀嚼语言的味道。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捕捉一篇课文的品味点,在教学中要牢牢地把握住品味点。那么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品味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整体上来把握,如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部分;(2)用得好的字词句;(3)从课后思考题在文中找出相应的部分;(4)改变语序的句子;(5)精彩描述的句段。

抓住了品味点,如何进行品味,形成语感则是关键。根据语言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品味。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教学“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换成“走进这片树林,鸟儿鸣叫,露珠晶莹”,这种表达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哪句写得好,来体会原文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感;又如教学《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先读句子“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再说说这个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然后从句中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再品词赏句,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和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也可让学生从太阳的动态变化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朗读,品味描述太阳上升的词语,如:“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体会想象太阳吃力上升的样子,学习作者是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词、赏句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海里,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如何品味,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摸索实践,结合具体语境,对文章的词、句、段的妙处、韵味、表达效果等,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出自己的感觉和印象。意思明了的句子多读读,内含丰富的句子细细品味,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逐步培养语言感知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先找准语言品味点,并恰当地引导学生品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刚开始时,学生感到新鲜,难以适应,习惯了之后,他们就会主动地把品位语言作为一种解读文章的方法。从而不断地加深自己的语言底蕴,提高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并一天一天进步、成长。三、背中积累,积淀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并主张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有助于驾驭语言文字。”我们的学生感受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又通过有目的的语言品味训练,应该说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要真正的形成语文能力,还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为学生由于能力和阅历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悟透悟彻的程度。因此我们遵循学生机械记忆强的特点,给时间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熟读成诵的方法在诗歌类及较深奥的名作类(如老舍的《草原》)教材的教学上应充分得以体现。学生将大量的古今精品通过机械记忆先吞下去,通过长期积累,把这一切积淀成语感。

三、练中实践,习得语感。

练指语文训练,训练学生的表达。语文训练重在表述,而不在判断。

具体作法是:“一看,二听,三说,四品,五诵,六写。”“看”,用敏锐的观察表现你对文章的理解和领会。“听”,有听读、听讲、听辩;听广播、听电视、听老师读、听同学读等等。主要是用听觉来感受语言材料,锻炼迅速捕捉语言信息,整合语言材料的能力。“说”,有自己说、给人说、正式演说,也可有复述式的说、拓展性的说、原创性的说等等。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锻炼在看后、读后、听后迅速把语言信息转化为自己口头语言成品的能力。“品”,充分运用美读感染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比较揣摩法以及增删减改等方法训练学生。“诵”,即吟诵。它是在深入理解、熟练诵读基础上的一种更投入更具情味,更具有自我创造性和艺术表现力的个性化诵读。吟诵到真切处可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偃仰啸歌,物我两忘,唯情唯诗。

“写”,语文教学的成果最集中的体现在写作上。写作教学除了花极少的时间让学生适应局限性写作外,更多的是遵循自由写作原则。写作应是情感的自然触发,心灵的自由飞翔,思想的自由驰骋三者融合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改变惯常的应付式周记模式,提倡写生活随笔。堂内作文,也尽量减少束缚,命题力求开放,靠近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朗读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觉的朗读训练中,通过这种读——品——记——练的长期反复、持之以恒的语言训练,随着感悟与理解能力的增强,在长期反刍、揣摩中,学习语文的目标将一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广东省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文字语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品味桂峰
品味四季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