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6-05-14梅晓瑶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策略

梅晓瑶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人才质量已经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教育水平的衡量标准。传统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通常重视单词记忆以及语法的掌握,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说“哑巴英语”,那么如何增强高校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呢?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研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现阶段,国内高校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教育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也相对薄弱。要彻底转变当前的现状,英语教师应当要充分重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方面下工夫,如果仅仅凭借教材知识的灌输是无法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一、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国内高校往往都是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听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在考试时往往是死记硬背教师勾画的重点,最终导致大部分高校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都属于哑巴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只需要在上课时简单的听听课,做好笔记就可以通过考试,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感觉,便是学习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实际应用时却不能够流畅的和别人进行沟通,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交流都不能够完成,而导致如此结果的直接原因在于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1]。

一方面,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无法激发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现阶段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反复的讲,学生不听的做笔记,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枯燥无味的,长此下去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便会睡觉、玩手机,极大的影响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高校英语课堂班型较大,学时较少。因为近年来国内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渐增多,但是各个高校的教学设备设施并未随之增多,如此便造成了大部分高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把过去三四十人的小班英语课合并成为七八十人甚至一百多人的大型课堂。但这样的大型课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也很难维持课堂秩序,一些教师希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但是常常会因为学生人数过多无法维护课堂秩序而无法进行,最后还是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做笔记,从根本上不能够转变高校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更不用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因为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无法逐一批改学生的作业,也不能够第一时间对学生的近期学习状况予以反馈,很容易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

二、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落后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教学质量。过去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了便于教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帮助。

因此,应当尽快的更新教学内容,选择那些符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的英语教材。一方面要选择包含听说读写译等知识内容的教材,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让高校学生拥有应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英语教材,现阶段高校英语教材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而设定的,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教材内容相对单薄,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合。所以必须要选择包含了多元性话题以及实践活动的教材,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同时网络教学也逐渐开始呈现出其巨大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非常好的配合英语教师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此外,应用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到学习英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学生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等设备来在线实时的和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交流英语学习经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2]。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学生的英语学习空间,促进其知识更新进度,让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以持续提升。

(三)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过去的英语课程设置仅仅注重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其专业知识的结合。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英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型的趋势,这对于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因此,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拥有较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各大高校必须在英语基础课程之后设置针对各专业的专门用途的英语课程,让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实际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英语在其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建立专业英语学习体系。

(四)大班与小班的灵活结合

因为高校扩招的影响,很多高校的英语课堂都采取大班授课道德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是大班授课会造成师生缺乏互动,课堂管理困难等问题,而小班教学却拥有更多的优势。例如说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感情、提升英语课堂活动的细化程度、有助于课堂教学管理等。但是小班授课模式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会让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增多,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笔者建议把大班和小班授课合理的融合起来,但是要注重分合班授课的科学性,针对偏向于理论的基础性课程可以选择70到80人的大班授课,而针对实践性的英语教学或者专业英语教学则选择30到40人的小班授课。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整合师资力量,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合理的组织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五)改革陈旧的考核方式

现阶段,高校英语考评方式往往以总评成绩为主,即是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如此考评形式往往存在考核内容不具体、考评机制单一等缺陷,不具有科学性与时效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笔者认为必须要创新英语考核机制,采取过程性加终结性的考评办法。首先可以适当增加日常测试的次数测试成绩所占比重;其次应当健全终结性考评的测试内容,将听说读写译等试题的比例进行平衡。创新之后的考评机制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日常英语学习情况的监督和评价[3]。此外,我们还能够结合学生日常测试成绩来对教学计划予以适当调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对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须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的设置课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打好基础、重视实践、培养能力、增强素质的教育原则,还应当认识到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齐鹿坪,苏雪梅,蚁曼.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25.

[2]陈红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5(32):48.

[3]高云侠.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19.

(作者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