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

2016-05-14许松泉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所学数学知识生活

许松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可见,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应考虑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教材和实际生活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结合生活实例,激发求知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一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处理是否妥当,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程度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所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来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使所学的数学问题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计算式题”的时候,我是这样导入的:一辆从厦门开往福州的公共汽车,原来有乘客52人,在中途下去了16人,又上来39人,问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里以“公共汽车的上、下车”为实例导入新课,可以唤起学生以往乘车的生活经验。这样就使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也就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再现生活场景,架起认知桥梁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即社会”。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象地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现象,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条件,创造性地把数学知识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掌握新知识,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我在课堂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老师发给学生一些面额不同的人民币,“顾客”根据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多少数量的商品进行估算,然后付给“营业员”的钱是否刚好,若有多余应找回多少零钱。通过这样创设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买卖东西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既能很快地领悟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又可以形象感知数量间的微妙变化,使学生能够对不同人民币有个深刻的认识,对购买商品的过程也有个清楚的认知。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适时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亲自探索,发现问题。

又如,学生在学习完质量单位后,经常会闹出“妈妈的体重是50克”等诸多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是因为质量单位没有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形象,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太少了的缘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创设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步骤一:

【估一估】让学生掂量书本或文具的质量

【目 的】让学生感知身边物体的质量

步骤二:

【称重和数数】有初步轻重的直观感受之后,称一称1千克的鸡蛋、苹果、梨,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目 的】一步感受一千克的质量。

步骤三:

【想一想】通过图片感知1头羊、1只鸭、1个成人等的质量。

【目 的】想象感受常见的各类物体的质量。

以上教学环节,都源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例当作教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并学习数学,生活场景的再现为“数学与生活”架起了桥梁。

三、感知应用价值,解决数学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应培养学生一种能力——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感悟,进一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知识点,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逐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我即兴出题:“一家商店新装修,长15.3米,宽12米,要铺上边长60厘米的方砖。请你帮高老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购买多少块方砖?”

这是一道综合型题目,不但考查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也考查了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还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列出了这几种算式:

①(15.3×100)×(12×100)÷(60×60);

②(15.3×12×100)÷(60×60);

③(15.3×12)÷(60×60÷10000)。

第三种方法学生尚未学习小数乘除法,还不会解答。大多数学生能够用第一、二种方法计算出需要购买510块。这时,我问:“是不是买510块就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该买多少块才合适。

A说:“买125块就够了,这样节约还不浪费。”

B说:“我算过了长15.3米刚好铺25.5块,宽铺20块,一共510块,不用多买。”

C说:“还是多买几块比较稳妥,因为砖块要切割,切割完后剩下的不一定能够用了!”

D说:“而且去买的时候如果那种款式的砖没有了,这样颜色不一样铺起来就不好看了。”

……

学生激烈的争辩,让我欣喜万分,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实际应用价值,这种活动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他们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内驱动。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巧描述。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里比翼齐飞。

参考文献:

刘海亚.让数学教学与生命成长比翼双飞[J].中小学数学,2014.

编辑 王洁琼

猜你喜欢

所学数学知识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