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6-05-14蔡松钦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方法

蔡松钦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较低。就此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原因;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农村孩子在习作方面与城市孩子的差距尤为明显。农村的小学生,提及写作文,望而生畏,总是抱怨写作文困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

一、现状列举

如今,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严重抄袭的现象,并且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其次,作文的内容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结构混乱,标点符号使用不规则。除此之外,经常把方言直译成普通话,造成语法错误的情况。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讨厌写作文,他们害怕自己的作文写得逊色,被老师指责,被同学嬉笑;害怕自己的作文写出对事情和事物的真实看法、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后,遭到他人的“白眼”。因此,渐渐地失去写作文的兴趣。每一次写作文,大部分学生也都是敷衍了事,特别是有要求作文字数的时候,他们便想方设法拼凑字数,而不管内容与题目有没有关系,导致写的作文偏离题意,不伦不类。

2.缺少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直接的原因是缺少素材的积累。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不能正确使用字词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识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即使对某些事物有着独特的想法,却找不到贴切的字词或是没有更新颖的字词来完整的表述,往往只能“见毛就是鸭”的来应付作文,在他们的作文中几乎是陈词滥调的重复。

三、解决方法

1.培养兴趣,给予鼓励

针对小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指导和相关的作文活动。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过程是怎样的?谁说的、做的引起了你的注意?当你被蒙上眼睛,拿着鼻子去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会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就能体现。通过游戏活动,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叶圣陶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兴趣、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转变。他们可能因为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而变得乐于写作,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记“闷棍”而丧失兴趣。因此,在批改作文、写评语时,我们要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动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2.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字。”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头戏,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一是有的放矢,即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观察得细致、持久,从而获得较为具体、丰富的印象,为写作动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观之有序,即指导学生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有序写得才会有序;三是合理想象,即观察时引导学生想象,从而丰富观察时的感受,充实作文内容。其次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调解沉闷的教学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材科。例如,时令活动,调查、采访活动,竞赛活动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开放了课堂作文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3.扩大阅读量,积累好词佳句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并恰当运用于作文中呢?首先,从平时的语文课文中积累。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有着丰富的词汇及优美的句段。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积累并具体举例说明哪些词、句、段适合用于哪类作文中。其次是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积累。平时多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报刊,并引导学生阅读后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或做好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第三是在作文中运用好词佳句。刚开始就要求学生运用好词佳句,对于学生来说会有点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可以先加以口头示范,接着鼓励学生试一试,最后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运用于作文中。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词汇就会不断增加,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写作时就不会言贫词穷,而是妙笔生花了。

4.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读、写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心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其次,这四个能力的发展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是一天天逐渐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说许多的话。

总之,作为农村地区薄弱环节的作文教学,学校和教师要切实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以学习的心态、务实的心态组织作文课堂教学,不断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努力缩短与发达地区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沈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对应策略[R].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2006.

编辑 范昕欣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方法
学习方法
浅议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可能是方法不对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