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杨欣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是不断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基于日系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先后提出了两种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使得师生的教学效率达到了最大化,学生对于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的课堂的欢迎度也在不断攀升。然而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也需要法宝来保驾护航,那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刺激”,以保持学生们对课堂的参与热度。

关键词:课堂精细化管理;课堂教学创新;刺激;教学实践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我们的学生成为具备一技之长的栋梁之才。一技之长——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做三者的比例不断向“做”倾斜。栋梁之才——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比如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先后提出了两种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即基于日式目标管理表格法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方法[1]和基于工作日志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方法,课堂精细化管理方法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学生对于课堂的欢迎度在不断攀升。然而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也需要法宝来保驾护航,本文以基于工作日志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方法为例说明,如何使用“刺激”这一法宝使得课堂保持被学生们所喜爱的“热度”。

一、两种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基于日式目标管理表格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方法

2015年,笔者结合在日企工作的经验,将日系企业的团队精细化管理法——目标管理表格法运用到高职的课堂教学。该方法的精髓就是给参与者以主动权,即作业和评分均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以充分的自由度,其操作流程见下图。

这种方法对于理论类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好,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有的放矢地学习。并且学生每节课都有高度的紧张感。新颖的打分体系提高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小组分工合作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工作日志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方法

在日系的企业中,员工们需要填写“日报”、“周报”以及“月报”,日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日志。工作日志中要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到通过工作日志提高自己工作技能的目的。将这种方法引入到课堂之中,每一小组一本工作日志,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的参与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该方法比较适合需要实操的课堂,尤其在小组协作类的实操项目中可以记录下学生操作的错误以及注意事项,便于日后查阅。

以上两种方法均来源于日系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皆旨在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协助组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新方法的提出和实施往往是开头容易、中间纠结、而结尾平淡无味。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好好回应学生对新模式的期待,没有努力的去保持课堂的“新鲜度”。

二、保持课堂的“新鲜度”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之后,学生和老师都保持着高度的新鲜感,而这种新鲜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新模式在课堂中的实施效果也随着学生们新鲜感的消退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水平。学生们对于课堂的参与从最初的“争先恐后”到后来的“无人问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的处于变化之中,不断的给学生和老师以新的刺激,从而激发出师生间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如果将学生的听课率以百分比表示的话,在新的课堂管理模式提出之后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很高的(如图2所示),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这种热度均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本文称之为新鲜区。在新鲜区过后由于没有出现新的变化,加上原本学生对该方法怀有的期待,在期待没有得到满足时,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出现断崖式的快速下降,本文称之为矛盾区,即课堂管理方式的一成不变与学生们期待变化之间的矛盾。在经历短暂的矛盾区之后,学生的参与热情就随之下降到了麻木区,并且在一个授课周期内(通常是一学期)的很长时间里,学生都将处于麻木区。一旦到了这个区域无论给学生怎样的刺激都很难再回复学生最初对于课堂的参与热情了。

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矛盾区到来之前就寻求一定的变化,新的刺激的加入会重新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图3所示的结果,如果在整个学期内不断的加入新的刺激,学生对于课堂的平均参与热度要远远高于没有加入任何新刺激的情况。

三、何为刺激?如何加入新的刺激?

本文所说的刺激是指采取积极的措施在一定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中不断加入新的方法,使学生的参与热情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上面。那么如何加入新的刺激呢?这里笔者给出基于工作日志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方法的实践经历供大家参考。

第一次课,让学生们理解工作日志的含义并形成小组,每个小组一本工作日志,并在扉页上面写明组长和组员的姓名。接下来,学生们积极的在工作日志中记录课程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讨论的过程、小组作业的成果,甚至于小组内的分歧等都可以原原本本反映在工作日志上,每次的记录人员皆不相同,且每次课都要求学生进行反馈,反馈可以是基于课程内容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想法和疑问。以下是笔者在实施基于工作日志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时,在一个学期所加入的四个“刺激”:

1.集赞活动。教师会根据小组工作日志的完成质量“点赞”,期末集齐5个赞的小组可以在总成绩上加2分,集齐10个赞的小组可以在总成绩上加5分。学生的参与热情瞬间被点燃,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课前游戏。为了增加组员对整本工作日志的关注度,加入了新的刺激,即每次课前的游戏环节。比如最常用表情速答、非组员记录部分的知识快答等,优胜小组可获得一个赞。从实施的效果看,小组工作日志的传阅率得到了提升,有90.7%的学生会看其他组员记录的工作日志,而在游戏环节推出之前的调查结果只有不到50%的学生会看其他组员记录的工作日志。

3.观察员出访。每个小组派出一名观察员,到其他小组充当观察员的角色,课后形成观察员报告,并采用5级分制对所观察小组进行打分。当被观察小组拿到观察员报告后,认可并采纳观察员意见的,观察员所在小组加一分,期末得分最高的两个小组分别获得一个赞。

4.通关大战。教学任务已经进行了大半,学生们的工作日志也积累了一定的量,通关大战是对课前游戏环节的升级版。由一个小组预报下一次课的通关大战出题范围,顺利通关的小组获得一个赞,没有通关的小组要扣除一个赞。该刺激加入之后,课堂更加活跃了,因为会扣除赞,小组内对于是否参战会有分歧。通关的小组喜笑颜开、没有通关的小组也得到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四、总结

笔者基于实践中总结的学生对于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参与度”变化情况,创新的提出了要在贯彻一种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定期的加入新的“刺激”。并以笔者提出的基于工作日志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例,解释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的刺激,以保障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热度不减。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做法给高职的课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相信该方法的推广可以让师生之间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杨欣.基于日式目标管理法的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5(34).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