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16-05-14潘信国
潘信国
[摘要]概述山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定位、特点、形态,并结合实践从渗透、推进、拓展、强化、升华五个方面对课程资源的利用进行阐释。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80
随着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科学教育体系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科学教育中课程开发相对滞后,对于一些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开发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就要通过编写校本教材、举办科学讲座、开展新闻阅读、组织主题参观、联系实验室开放等多种形式,创新科学教育内容,将前沿科学中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应用及时传播给青少年,促进学生对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的认知和应用。
一、科技创新教育和课程资源
(一)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
科技创新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品质,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共处、学会创新,形成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为了使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几个概念
课程资源开发是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院、展览馆、工厂、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实物资源,又有标本资源,还有文本资源、信息化资源和隐性资源等,具有广泛性。开发山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旨在通过利用山区特有的环境资源、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纷繁淳朴的乡愁资源、方便实用的基地资源、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和各具特色的家庭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构建更为丰富又贴近实际的课程体系。
二、山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
1.课程资源开发的定位
科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益补充与完善,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贯彻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协调好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2.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
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应具备四个基本特点:其一,课程是以知识传授、活动体验、能力提升为综合主题的校本课程,课程目标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其二,课程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双重价值导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性课程。其三,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其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
(二)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形态
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形态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显性课程是指实物资源、标本资源、文本资源、媒体资源等。我校现已开发了《山区高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读本》《科技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方法》等校本教材,以及科技创新论文选编、创造发明实物展示等。隐性课程以构建科技创新文化为主,如班风、校风、教风、学风、学习环境、校园文化之类的教育现象均可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氛围的陶冶。
(三)山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
1.依托学科教学——渗透
新课标要求,各学科的教学都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依据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将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元素,创设情景介绍一些对科技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科技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编撰校本教材——推进
近年来,我校编撰了一批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如《乡土旅游》《身边的物理》《趣味化学实验》《花卉栽培技术指导》《Pascal语言程序设计》等共计18册。这些校本教材,由于科技兴趣导向明确,可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定期开讲,很适合教师开展创意活动。
3.开设创思讲坛——拓展
创新思维讲坛是第二课堂的创新,是第一课堂的升华。校本教材虽然包含了最基本层面的科学知识,但对于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却难以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开设“创思讲坛”,有效弥补了这一缺失。通过“创思讲坛”引领学生走进生命科学、空间技术、光导宇宙、信息高速技术等领域,这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创思讲坛”素材注重实效性、全面性,取材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助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开展实践研究——强化
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实践研究以活动为载体,强调亲身经历,去“做”“考察”“实验”“调查”“探究”“操作”,让大脑得到全面锻炼、开发。科学实践研究注重过程的真实性,让学生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氛围中体验和了解,让创造潜能得以充分释放,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大数据”时代要求“大科学”领域。“大科学”框架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数学、思维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等,运用更为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去思考、分析、决策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技术素质和工程素质,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5.借力竞赛平台——升华
青少年科技竞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励学生的斗志和勇气,激发其自信心与成就感,促进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有关发明创造的一些技法,其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同时得到提高。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创意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让优秀学生通过竞赛平台展身手、显锋芒,使学生形成探索新知识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四、结语
科技创新教育永无止境,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永不停步,我们要进一步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将创新性教学与创造性学习结合起来,不仅要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资源,还要发挥家庭、社会、学校这些隐性课程资源的影响,使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真东.对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0(3).
[2]谢伟琦.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J].中学教研,2013(1).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