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生理活性物质对桃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16-05-14罗静静张亚飞彭福田
罗静静 张亚飞 彭福田
摘要: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3年生油桃品种‘鲁星和5年生蟠桃品种‘瑞蟠17号为试材,研究在果实膨大期施用黄腐酸钾、山梨醇、复硝酚钠和硫氢化钠及其组合对桃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桃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桃叶片养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其中,‘鲁星桃以每株用黄腐酸钾750 g、山梨醇750 g、复硝酚钠0.5 g、硫氢化钠0.5 g混合冲施效果最为明显,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对照(T1)提高了29.22%、41.46%、23.84%、28.66%、25.00%及13.51%。对2个桃品种而言,几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组合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了桃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T1相比,T2-T7处理‘鲁星油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3.22%、16.10%、21.23%、11.86%、2.42%及23.46%。与 对照(F1)相比, F2~F7处理的‘瑞蟠17号蟠桃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8.14%、5.33%、20.05%、5.86%、20.56%及27.85%。本试验条件下,‘瑞蟠17号桃以每株用黄腐酸钾750 g、山梨醇750 g、复硝酚钠0.5 g混合冲施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添加黄腐酸钾的T2、T4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
关键词:桃;土壤酶活性;果实品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中图分类号:S662.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8-0067-07
AbstractIn field conditions, the 3-year-old nectarine variety Luxing and 5-year-old flat peach variety Ruipan 17 were used as materials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fulvic acid potassium, sorbitol, sodium nitrophenolate,sodium hydrogen sulfate, and their combinations applied in the fruit rapid expansion period on peach lea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fruit quality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ll the treatm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trient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of leaves. The effect of T7 (750 g of fulvic acid potassium, 750 g of sorbito, 0.5 g of sodium nitrophenolate and 0.5 g per plant of sodium hydrogen sulfate on nectarine variety Luxing was the most obvious. And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and carotenoids in leaves increased by 29.22%, 41.46%, 23.84%, 28.66%, 25.00% and 13.51% . The effect of F7 (750 g of fulvic acid potassium, 750 g of sorbito and 0.5 g per plant of sodium nitrophenolate) on flat peach variety Ruipan 17 was the most obvious. For the 2 varieties, the physiological activator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all improve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leaves,average weight and soluble solid content of fruits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s in nectarine variety Luxing under the treatments of T2,T3, T4, T5,T6 and T7 increased by 13.22%, 16.10%, 21.23%, 11.86%, 2.42% and 23.4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1. The average weight of flat peach variety Ruipan 17 under the treatments of F2, F3, F4,F5,F6 and F7 improved by 18.14%, 5.33%, 20.05%, 5.86%, 20.56% and 27.8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1).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ruit soluble solid conten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a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in the same variet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every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soil invertase, acid phosphatase, catalase and proteinase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treatments with the addition of fulvic acid potassium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soil urease activity.
KeywordsPeach; Soil enzyme activity; Fruit quality;Physiological activators
桃是重要的果树树种,其栽培面积在我国落叶果树中仅次于苹果和梨,居第3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的果品对果实风味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生产中桃外观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风味品质提高较少,有些产地甚至出现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是果实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其含量高低对果实的营养价值、风味口感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叶面追肥、修剪、套袋、化学调控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措施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1-5]。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黄腐酸钾、硫氢化钠、复硝酚钠和小分子碳源物质山梨醇,均在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黄腐酸钾作为一种腐植酸类肥料,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使化肥增效、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物抗性、改善作物品质等作用[6]。不少研究都表明施用腐植酸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作物的品质,这可能与腐植酸能调节植物体内的养分比例和平衡状况及促进酶活性有一定关系[7-9]。山梨醇是蔷薇科果树主要的光合产物、碳素运转的主要形式和非光合细胞中主要的可溶性贮藏碳水化合物[10]。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山梨醇与植物对多种胁迫的抗逆反应有着密切关系,其作为一种碳源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长期继代培养,并保持较高的分化能力[11-13]。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硫氢化钠是一种硫化氢的供体,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中参与调节植物气孔关闭、种子萌发、根系发育、抗干旱、重金属胁迫、耐热激、植物抗病、植物衰老等多种生理过程[14]。目前,有关黄腐酸钾、山梨醇、复硝酚钠和硫氢化钠及其组合在桃树上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以‘鲁星油桃和“瑞蟠17号”蟠桃为试材,研究了这几种生理活性物质在桃果实膨大期冲施处理对桃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桃果实品质和桃园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进行,供试土壤为黏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0.16 g/kg,碱解氮38.03 mg/kg,有效磷96.59 mg/kg,速效钾64.18 mg/kg,pH 5.93。于2014年5月13日对桃园进行条沟施肥,每株桃树施肥量均为硝酸铵钙0.5 kg和硫酸钾0.5 kg。
试验分两部分,分别为‘鲁星试验和‘瑞蟠17号试验。
1.2‘鲁星试验
以3年生油桃品种‘鲁星为试材,随机选取生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的桃树63株,每3株为一个小区,重复3次,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间设隔离株。于2014年5月29日,每株树将不同物质按处理要求(表1)溶入6 L水中后施入树盘周围土壤。各处理生长条件及栽培管理均保持一致。
于处理后18天,分别对各个小区的叶片及0~20 cm土壤进行取样。土壤样品4℃冰箱避光保存,测定土壤酶活性。叶片分为2份,一份新鲜叶片样品4℃冰箱避光保存,测定叶绿素含量,另一份样品烘干后测定叶片氮磷钾养分含量。于6月17日各个小区选取位置及大小相一致的新梢叶片测其净光合速率。于7月1日,各个小区随机抽取20个果实,测其平均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瑞蟠17号试验
以5年生蟠桃品种‘瑞蟠17号为试材,随机选取生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的桃树21株,每单株为一个小区,重复3次,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间设隔离株。处理前,各个小区标记20个大小位置基本一致的果实。2014年7月11日,每株树将不同物质按处理要求(表2)溶入6 L水中后施入树盘周围土壤。各处理生长条件及栽培管理均保持一致。
于7月25日各个小区选取位置及大小相一致的新梢叶片,测其净光合速率。于8月5日取各小区标记果实,测其平均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4测定方法
植株叶片样品全氮含量测定用凯氏定氮法,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 80%丙酮提取法测定[15]。利用CIRAS-3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系统(PPSystems,美国)测定充分展开的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每次重复测定10次,取平均值。可溶性固形物采用TD-45测糖仪测定。百分之一天平测单果重。
土壤蔗糖酶活性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37℃培养24 h;土壤蛋白酶活性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30℃培养24 h;土壤脲酶用苯酚钠比色法测定,37℃培养24 h;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37℃培养24 h;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用高锰酸钾滴定(0.1 mol/L KMnO4,20 min)[16]。
1.5数据处理
应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软件绘图、制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鲁星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与T1相比,几种活性物质单一或组合处理后18天的桃树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均有提高,且大部分表现为差异显著。其中T7处理的效果最好,叶片中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分别较T1提高了29.22%、41.46%及23.84%;是T4、T2处理效果较好;T3、T6处理效果较差。
与T1相比,几种活性物质单一或组合处理的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有所提高(表4)。其中T7处理效果最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较T1分别提高了28.66%、25.00%及13.51%,差异达显著水平。
2.2不同处理对桃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净光合速率是一个重要的光合效率指标。由图1A看出,‘鲁星T2~T7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00%、3.58%、15.88%、12.50%、7.75%及22.00%;‘瑞蟠17号F2~F7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73%、1.90%、18.78%、13.76%、13.99%及22.24%(图1B)。对‘鲁星及‘瑞蟠17号来说,不同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组合处理均能提高桃树的净光合速率。
2.3不同处理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图2A可以看出,与T1比较,除T6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鲁星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2、T3、T4、T5及T7分别提高了13.22%、16.10%、21.23%、11.86%及23.46%,其中T7处理效果最好。从图2B可以看出,与F1比较,除F5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瑞蟠17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F2、F3、F4、F6及F7分别提高了3.28%、2.50%、4.24%、5.14%及9.03%,其中F7处理效果最好。
由图3A可以看出,与T1相比,只有T2、 T4及T7显著提高‘鲁星的平均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0.53%、10.53%及16.69%,T7处理提高幅度最大。由图3B看出,与F1相比,各活性物质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瑞蟠17号的平均单果重,F2~F7分别提高了18.14%、5.33%、20.05%、5.86%、20.56%及27.85%。综合来看,不论是‘鲁星还是‘瑞蟠17号,于果实膨大期施用几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组合均能提高果实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F7处理提高幅度最大。
2.4桃树净光合速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关系
提高果实品质的方法较多,但其原理都是通过提高果树光合作用而提高果实碳水化合物的储运能力,因此叶片光合作用对果实发育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7]。罗旭[18]对金冠苹果的研究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鲁星和‘瑞蟠17号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8910、0.7797(图4)。
2.5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分解、植物根系分泌和土壤微生物代谢的产物,是一类具有生物化学催化活性的特殊物质,参与土壤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19]。由图5A可以看出,与T1相比,处理18天后,不同活性物质及其组合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其中T7处理提高了36.97%。土壤过氧化氢酶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利于防止其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与微生物数量也有关。从图5B可以看出,T2、T4、T5及T7较T1,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86%、11.11%、10.11%及19.41%。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直接影响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从图5C可以看出,除T3之外,其他处理与T1相比,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磷酸酶的活性。蛋白酶参与土壤中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其他含蛋白质氮的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从图5D中可以看出,与T1相比,处理18天后,不同活性物质及其组合均能提高土壤蛋白酶活性,T2-T7分别提高了23.69%、22.59%、41.73%、59.10%、19.17%及71.90%。由图5E可以看出,与T1相比,施用黄腐酸钾的处理T2及T4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的活性,T3、T5及T6均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的活性。
3讨论
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施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农业化学手段[20]。但长期重施化肥,会造成土壤结构变劣、酶活性降低、养分失调和综合肥力下降等[21,22]。黄腐酸钾、山梨醇、复硝酚钠和硫氢化钠均为无毒性的调节物质,它们施入土壤后不仅不会给土壤带来负面影响,还对土壤酶活性及植株生长起到调控作用,与施有机肥相比,成本低,见效快。养分供应是影响果实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23]。本试验中,不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养分含量,其中T7处理效果最明显,与T1相比,叶片中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9.22%、41.46%及23.84%。
果实迅速膨大期是果肉细胞膨大和果实营养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需要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当年叶片同化物的供应对果实增大和品质改善起着决定性作用[24]。叶绿素是叶绿体中重要的光合色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强弱[17]。在本试验中,不同处理均可以显著促进叶绿体发育,促进叶绿素生物合成,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合成与输出更多的同化物。同时,由于同化物供应充足,库器官对同化物的竞争力就增大,向这些果实中分配的同化物总量也会增加,使果实分配到更多的光合产物。本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净光合速率的提高而提高,两者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但本试验中各物质用量为一个定值,是否存在施用量的最大临界值在本试验中并没有得出,各物质及其组合起作用的具体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土壤酶活性能反映土壤中各种生化过程的强度和方向,在土壤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5]。本研究表明,与T1相比,处理18天后,不同物质及其组合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蛋白酶的活性。土壤中的脲酶在农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催化水解尿素,使其转化为无机氮供给植物。Marzadori 等[26,27]研究表明,pH 值为 6~7 时,腐植酸能有效地抑制脲酶的活性。这与本试验中添加黄腐酸钾的处理降低了脲酶活性相一致。尽管脲酶的存在是尿素作为高效氮肥被广泛使用的基础,但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尿素水解过快,会造成大量氨挥发损失,也会对植物幼株造成毒害,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24],因此生产中应适当抑制土壤中脲酶活性。Matzel等[28]研究发现,施用脲酶抑制剂显著减少氨挥发,施肥15 d后,其氨挥发仅为对照的10%~25%。王小彬等[29]利用15N示踪法研究表明,使用脲酶抑制剂可显著提高尿素氮的利用率,其肥料利用率可提高10%~20%。本试验中,添加黄腐酸钾的处理在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蛋白酶活性的同时,能够抑制土壤中脲酶的活性。
4结论
在桃果实迅速膨大期单一冲施黄腐酸钾、山梨醇、复硝酚钠、硫氢化钠以及几种物质混合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鲁星油桃叶片的养分和叶绿素含量,且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添加黄腐酸钾后脲酶活性降低。对‘鲁星油桃和‘瑞蟠17号蟠桃而言,几种物质及其组合处理均可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对单一物质来说,黄腐酸钾效果要优于其它三种物质,几种物质混合冲施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叶片养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及改善果实品质等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单独冲施。
参考文献:
[1]涂美艳.钾素营养对油桃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树体养分的影响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35-37.
[2]顾红,方金豹,陈锦永,等.长枝修剪对早熟油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1):85-87.
[3]刘厚宇,李源念,刘国琴,等.套袋对艳红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152-153.
[4]朱云娜,王中华,汪良驹.叶面喷施金雀异黄素对套袋蟠桃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7,24(4):438-443.
[5]代天哲,汪志辉,廖明安.PP333对曙光油桃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7(12):40-43.
[6]何永秋,刘国顺,母海勇,等. 不同钾肥组合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影响[J]. 土壤,2013, 45(3): 495-500.
[7]何建平, 陶启珍, 易平. 腐植酸液体叶面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腐植酸, 2004 (1):24-26.
[8]杜会英, 薛世川, 孙志梅, 等. 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 27(4): 63-66.
[9]张继舟, 袁磊, 马献发. 腐植酸对设施土壤的养分、盐分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 腐植酸, 2008 (3): 19-22.
[10]马锋旺,李嘉瑞.蔷薇科果树中山梨醇代谢的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1(3):88-93.
[11]孟艳玲,刘林,白涛,等. 干旱胁迫下外源山梨醇对平邑甜茶耐旱性影响[J].北方园艺, 2009(5):69-60.
[12]Tari I, Kiss G, Deer A K, et al. Salicylic acid increased aldose reductase activity and sorbitol accumulation in tomato plants under salt stress [J]. Biologia Plantarum, 2010, 54(4):677-683.
[13]Taiicgi O, Hiroyuki F, Yasunobu O. Induction of cell divison of isolated pollen grains by sugar starvation in rice[J]. Breed Sci., 1994, 44:75-77.
[14]汪伟,张伟,朱丽琴, 等.植物硫化氢生理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31): 78-82.
[15]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6]关荫松.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杜, 1986:260-360.
[17]杨建民,王中英.短枝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3,27(4):28-29.
[18]罗旭.不同海拔高度对金冠苹果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19]张兴义,隋跃宇,王其存,等.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玉米生产力的关系[J].土壤通报,2007,38(4):657-660.
[20]Bhme L, Langer U, Bhme F. Microbial biomass,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wo European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nvironment, 2005, 109(1/2):141-152
[21]张道勇.氮肥的利用率及其损失问题(一) [J].土壤通报,1981(3): 475-481.
[22]李秀英,赵秉强,李絮花,等.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591-1599.
[23]王岩,沈其荣,史瑞和,等. 有机无机肥料施用后土壤生物量 C、N、P 的变化及 N 素转化[J]. 土壤学报,1998,35(2):227-233.
[24]古润泽,董海福,郭平毅,等.多效唑对桃树生长结果的调控效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12(3):225-227.
[25]姜勇,梁文举,闻大中.免耕对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 2004,35(3): 347-351.
[26]Marzadori C, Francioso O, Ciavatta C, et al.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jack bean urease in the presence of peat humic acids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extractants[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00, 32(5): 415-420.
[27]Dong L H, Yang J S, Yuan H L, et 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s of two fractions of Chinese lignite humic acids on urease[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08, 44(2): 166-171.
[28]Matzel B J. Recent research on problems in the use of urea as an nitrogen fertilizer[J]. Fretilizer Research,
1995,42:321-329.
[29]王小彬,辛景峰. nBTPT在改进尿素氮肥施用技术中的作用初探[J].土壤肥料,199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