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男”转型当农民 李明攀:做生态农业探路者

2016-05-14何辉

支点 2016年8期
关键词:种田秧苗农药

何辉

坚守“三不”种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有了信任。在某种意义上,信任是最稀缺的资产,也是公司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超市及菜场里“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的广告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门好生意。但在李明攀看来,这更是一项有益于社会、值得奉献青春的事业。

李明攀是谦益农业(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谦益农业”)创始人兼董事长。谦益农业是一家主推自然生态的农业公司。

李明攀介绍,公司坚持“三不”种田原则: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更出乎意料的是,谦益农业所用的种子,不是科研机构培育出来的良品,而坚持选用老农流传下来的老种子,“既然能一代代传下来,本身就证明老种子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三不”种田原则及选用老农留种,是谦益农业的特色,也是李明攀一直坚守的情怀。

跟众多创业公司一样,在坚守情怀的同时,还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具备持续盈利能力,正是李明攀及其团队的奋斗目标。

“理工男”跨界当农民

李明攀涉足农业,纯属意外。

35岁的李明攀原本是个“理工男”。2001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系毕业后,他先后在多家知名IT公司担任手机芯片工程师。2007年,他所在团队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赴美国、新加坡进修。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李明攀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从2005年开始,他开始频繁地拉肚子,整个人的精神也非常差。医生诊断,李明攀患上了溃疡性直肠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体重从60多公斤骤降至40多公斤,最差时甚至连走一站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李明攀将目光转向了中医,开始改变饮食,加强调理,身体也慢慢好转。

一场大病,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很多想法。“虽说病因很复杂,但至少让我体会到‘病从口入的严重性。”李明攀开始重新审视生活和事业的意义,“手机芯片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如果没有安全的粮食,没有健康的身体,手机再好又有什么用?”

老家在河南南阳的李明攀,将目光投向了水稻种植。他注意到,当前中国一些地方的农业种植还很粗放,通常离不开农药、化肥、除草剂,“并不是说用了化学产品的水稻就不安全,但总没有什么都不用的生态种植来得放心吧。”

2009年,李明攀辞去在上海的高薪职位,来到妻子的老家湖北,准备用传统方式种田,让食物回归本源。他开始一边自学农业知识,一边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自然耕种的经验。

这期间,李明攀相继在湖北黄梅、蕲春建了3个水稻基地。随后,又在河南南阳、山西长治开辟了新的基地。

李明攀为自己的基地取名为“谦益农场”,灵感来自于《易经》中的“地山谦,风雷益”,古人认为这是最佳的农业组合形态。

实施“自然耕种”理念

为什么要把创业的第一地点选在湖北?

除了有妻子家乡的人脉关系外,李明攀更看中的是当地的生态环境。

近日,记者从武汉出发,驱车约3小时抵达蕲春县青石镇,再走约半小时的盘山小路,来到位于半山腰的郑家山村。这里,便是谦益农场的青石基地。这是一个山谷,平均海拔约600米,住户不多,四面环山。正值雨后,远看郁郁葱葱,近听流水潺潺。

“当初,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海拔和地貌。”李明攀指着眼前的梯田说,因地处山间,地势高低不平,交通不便,不适合工业化种植,却正好符合自己自然耕种的理念。比如,水源就因远离工业污染而尤显珍贵。

选中青石农场后,李明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观察当地农民的种田习惯。他注意到,当地许多农民在种植水稻时,仍在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这可能是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追求高产量的思维惯势吧。”

为了验证土壤的安全性,李明攀拿着当地用了农药的稻谷送到有关机构检测,结果发现农药残留等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证明粮食是安全的。

这给了李明攀信心:既然用了农药的稻谷是安全的,若坚持用“三不”原则种田,产出的粮食质量肯定更高。

土壤安全了,怎样保证种子的安全呢?李明攀做了一个让团队都不理解的决定 :不到外面买种子,而坚持选用老农留下来的自然种子。

“以前的老种子,都是在不用农药、化肥的基础上留下来的。这么多年,既然没有被淘汰,说明它就是好种子。”李明攀辗转黄梅、九江等地的偏远山区,花费近两个月,终于在黄梅的老农户家里找到了自然留种。

每找一种老种子,李明攀便小范围试种,效果好才决定留下来。比如有一种叫紫香糯的品种,种出的水稻很好看,能长到1.8米高,结的穗也很多,但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因为一场大风过后,稻株都倒伏了。”

不用农药化肥被称傻子

一切准备就绪,李明攀的自然农耕正式登场。

“三不”种田,在当地成了新闻,甚至有农民讥笑 :“不用农药、化肥也想种田,真是个苕!”“苕”是当地方言,意为傻子。

“不用农药,不是说不管病虫害。”李明攀笑对嘲讽,他用生态办法灭虫害。比如,在田里养殖青蛙、蟾蜍、蝾螈等,它们都是吃害虫的高手。

有时,则要用到物理方法。2013年,稻田里发现了卷叶螟。查询资料发现,这种虫喜欢湿热的环境。如果把稻田里的水位降低,能否“断了它的后路”呢?李明攀尝试降低水位后,果然卷叶螟的数量大幅减少。

不用化肥,怎么给庄稼提供“营养”?李明攀决定用自然肥料。水稻收割后,在稻田里种上紫云英,这是一种绿肥,水稻育秧前让大面积的紫云英烂在地里,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在稻田里撒菜籽饼、米糠等,这都是有机肥。此外,沼液的使用,不仅是极好的肥料,同样具有很强的驱虫、杀虫作用。

不用除草剂,怎么除草?用人工。

很多困难,都是边摸索边解决。为应对杂草,李明攀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合作,对市面上的插秧机进行改造,插秧机插秧时,能在秧苗的中间压出一个凹槽,让秧苗根部的土壤凸出来,在秧苗的周边形成一个“护城河”一样的保护圈,既能排渍又能抗旱,还遏制了杂草的生长。

就这样一路坚持下来,稻田的产量逐步上升:从最初亩产300斤稻谷,到400斤、500斤,现在平均亩产稻谷能达到600斤。当然,基地旁其他村民的稻田,亩产都在千斤左右。

“目前,在产量上我们处于劣势,但我们的粮食品质会更高。”李明攀认为,既然是自然耕种,注重的是粮食质量,在产量上必然会差一些。比如,其他农户的秧苗通常会植得密,但自然耕种就不行,如果秧苗密得连青蛙都跳不进去,还怎么防病虫害呢?

不过,李明攀也坦承,用生物链等“土”办法不能100%防治病虫害,“我们愿意承担由自然耕种导致的一些损失,因为这是我们创业的初心。”

李明攀的坚守,开始赢得农民的尊重。在看到谦益农业的大米售价比自己高出一大截时,他们开始主动减少了喷农药的次数,“人家‘苕不用农药都行得通,我们为什么一季要用三次农药呢?”

5年来首次扭亏为盈

谦益农业的大米价格,究竟卖到多高?

在谦益农业京东官方旗舰店上,该公司出品的一款名为“黄花粘”大米,5斤装售价49.5元,1斤接近10元钱;另一款名为“长香丝”的大米,5斤售价则高达69元,相当于1斤13.8元。

记者注意到,谦益农业的大米,每斤单价基本都在10元左右,的确比2-3元的普通大米要贵不少。

单价这么高,会有人买吗?

对此,李明攀并不担心。有着IT基因的他,深谙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之道:像这种有故事、有个性的产品,更适合在网上营销。

不做传统的广告,而改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等手段宣传;不走传统的经销商路线,而是在京东、微信商城、淘宝等电商平台上销售……2015年,谦益农业销售收入超800万元,创业5年来首次扭亏为盈。

不过,李明攀并不认为他的营销是讲故事。“与其说消费者是在购买我们的产品,不如说他们是在购买对我们的信任。”当前,少数不法商贩为谋求暴利,以次充好,明明用了农药化肥偏要说是生态种植,“而我们坚守‘三不种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有了信任。某种意义上,信任是最稀缺的资产,也是公司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信任的力量,让李明攀及其团队充满了信心。

去年7月,他们在网上进行了一次众筹活动,纯粹由公司自己的微信推广,没想到仅仅两天时间,便完成了300万元的众筹目标。很多参与众筹的人,都是农场大米的忠实客户。

这次众筹成功,让李明攀和他的团队更加坚定地认为,品质和信任,是农产品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从今年起,谦益农业的大米也开始进驻实体店。目前,在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教工超市与武商量贩超级生活馆均有销售。

拟用工业思维做生态农业

跟很多创业者一样,李明攀一路走来,有人支持,也有人质疑。

有人提出,自然耕种提倡古法,无视现代科学,这是不是一种倒退?

“其实,我们也讲科学种田。”李明攀不认为他的农场是在“反科学”,而是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结合,比如秧苗密度、生物肥料、生物除虫、物理灭害等,都是科学。

还有人提出,谦益农业的种植方式是在“反工业”,因为在山区人工种田难以做到规模化、集约化,也就难以降低成本。

这一点,确是李明攀当前最大的困惑,不过他也不认同是“反工业”,而是在探索一套工业思维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何为工业思维的生态农业?李明攀解释,简单地说,是探索种植环节的标准化,即把什么时候播种、怎么育秧、密度多大、一株秧多少棵苗、怎样培育饼肥、秧苗长到什么时候水位多高等工序细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项工序的最佳工期摸索出来,并建立标准,然后再到其他地方推广。”

也有人质疑这种种田方式:农产品的地域属性强,每个地域的地理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极其复杂,在某一个地方监测出的标准是否能适用于其他地方?

对此,李明攀也承认,地理位置不同,农业生长规律也不同。“我们也摸索了,山脚下和山上种植规律的确不一样,但主要是时间上存在差异,比如山下育秧比山上要早半个月,其他的工序操作细节大体差不多。我们在山下试种了一年,效果还行,再经一两年摸索,就会越来越完善。”

“当然,这种工业化思维种植模式,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摸索,不是立马就可实现。”尽管遇到各种困难和质疑,但李明攀说,“我会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都是生态农业,即便身处工业时代,我还是想为生态农业的未来探索一个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种田秧苗农药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农民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