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课题研究” 推进教科研兴校
2016-05-14陈会彦
陈会彦
提起“小课题研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老师从课题研究专业化角度,铿锵有力地叩问读者,令人深省、受益匪浅。而恰恰如此专业的解读,让一些想推行“小课题研究”的学校管理者,产生怀疑、望而却步。原本具有“草根”性情的“小课题研究”,此时却蒙上神秘的面纱,掩盖本真、平民化的“小情调与大情怀”。事实上,“小课题研究”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和推广,但从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小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来看,大多数是在阐述“小课题研究”的内涵、特点与意义,以及不同学科“小课题研究”实施策略等,而“小课题研究”价值似乎不太明朗。为此,笔者结合本校“小课题研究”实践,从“调查表”谈起,再议“小课题研究”,为积极倡导“小课题研究”摇旗、呐喊。
一、从“存在问题与小课题调查表”谈起
在“小课题研究”之始,先采用“存在问题与小课题调查表”,对学校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表格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其中有若干个空格,这是为每位老师留足空间,可填一个也可填满。每位教师结合以往真实的教育教学经历。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仔细梳理自身存在尚待解决或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这是每位教师制定每学期“小课题”的重要资源。第二部分是准备研究、解决的小课题。表中“名称”空格是由“存在问题”提炼之后制定的学期内重点解决的问题。即制定的小课题名称;其后还有小课题的研究初衷、预期效果。其旨在引导每位教师“滤寻”纷繁复杂的“存在问题”,从而确定自己每学期重点研究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小课题”。学贵有疑,教更应有疑。其实不怕教育教学存在问题,而怕没有问题、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想方设法地积极解决问题。师者如医,不仅要能“望闻问切”,诊断出“病因”,更应中西医结合、对症下药,治好“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显然,没有积极、切实、细致和准确的调查与发现,就不会引起真正的思考,也就不会把握解决问题的主导权。因此,“小课题研究”价值正是从这张调查表开始,并渗入研究的过程。
二、“小课题研究”实施环节及其解读
学校实施“小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如下循环操作的流程环节:
第一环节:培训总结。引入“小课题研究”之初,首先结合“小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从“小课题研究”的内涵、特点、意义、选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为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理论培训,并描述“小课题研究”的愿景。培训意图就是让教师了解“小课题研究”,促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投身此项活动。当然不要希冀一次培训就能点燃教师持之以恒参与其中的热情,只有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让教师真正体验“小课题研究”所带来的益处,享受到研究、发现的快乐,才能真正地发挥此项活动的价值。因此在每学期初,都应对上学期“小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引导每位教师深入反思自身研究的成功与失误,并将成功经验加以使用和推广,以及将遗留的存在问题再进一步研究、解决。如此一以贯之,有规律地引领、深化教师“小课题研究”,必将促使“小课题研究”获取科学和有效的开展。
第二环节:选题。每位教师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依据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认真填写《存在问题与小课题调查表》。继而运用小课题“选题”策略,制定出科学、有效、适合本人教育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关键是选择核心或自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第三环节:立项。实际上来讲,从《存在问题和小课题调查表》登统完毕后,既已立项研究。当收集、登记和统计完毕、经过研究讨论之后,可以将那些新颖独特、科学有效、具有深人研究价值的小课题向学校推荐,成为学校规划研究课题。而后经学校领导小组研究、评审,确定为校级课题,并可以进一步报送县、市以上级别课题研究部门,申请审批、争取立项、深入研究。如此层级递进,凸显“小课题研究”的草根性、平民化,从而更体现其在教育科研中重要的基础地位。
第四环节:研究阶段。按照学校具体情况,一般每学期初制定小课题,学期内为研究阶段,学期末总结提升,假期内完成结题并选优结集。事实上“小课题研究”是由每位教师自主完成的研究活动,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草根性、平民化的“小课题研究”尽显眼前。但在研究阶段,应定期指导和全程跟踪管理。比如,可以邀请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对“小课题研究”进行全程指导:可以由年级组、教研组带动,分类协作、组织相关小课题的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借鉴,并充分挖掘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应及时帮助教师总结反思“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梳理好“小课题研究”方向,促使其更加科学有效,直至完成结题、结集。
第五环节:结题。在“小课题研究”之初,不应过分要求每位教师都能以“教育教学日志”、“教育教学叙事”、“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等专业化的表达方式结题。而应本着以“草根式研究”、“平民化研究”为“小课题研究”的活动宗旨,循序渐进地指导教师。学会研究、学会表达、学会写作、学会结题,每学期哪怕进步一点点,也是引入“小课题研究”的成功。
第六环节:宣传、奖励。为了促进每位教师更加积极地投身“小课题研究”,学期末应尽量帮助每位教师做好“小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对每位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行书、成文,应求真、求实、求精致,尽量帮其完美地辑录入《巧步微行园》成果集,大力宣传、推广,让每位教师的研究成果都能获得赏识和尊重的机会。另外,每学期还要在结题的小课题中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课题,给予表彰和推荐,成就和满足教师展现自我的内在需求。
三、“小课题研究”价值的再认识
引入“小课题研究”活动之初,存在自己的“研究初衷”和“未来展望”,即通过“小课题研究”。帮助发现并解决学校实际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逐步引导每位教师走进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生活,促使每位教师懂得尊重、珍惜生命,弘扬生命本色。促使生本教育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期望“小课题研究”能快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促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学习、积极实践、积极创新、积极总结与反思,逐步提升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有特色的教育科研文化氛围;期望“小课题研究”能更好地为教师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生本课堂等教学研究服务,逐步生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促使每位师生怀着幸福期待的心情,走进树人学校,并为生活在树人学校而感到自豪。显然如此美好的初衷与展望。正是“小课题研究”价值最真切、最美好的体现与追求。
学生教育现状的“诊疗机”。学生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恐怕是每位教师和管理者最期待了解的事情。只有了解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更好地落实生本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实际上来讲,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对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比如,语文教师会发现。学生汲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学习范围狭窄,见识广度不够。语言积累少等;数学教师会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缺少循序渐进性,应付心强;学生基础不扎实、计算速度慢、准确度低等;“小科”教师会发现,学生个性差异太大,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低:学生知识面较窄,缺乏想象力;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不足等;班主任会关注,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整个别学生的偏科状态?男生为什么多数英语弱?学生厌学,家长不配合怎么办?显然,这一过程正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现状的“望闻问切”、细致和科学的“诊断”。而在后来的研究、解决阶段,正是教师独立学习、独立尝试、共同讨论,即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获取健康、快乐成长的“治疗”过程。因此,“小课题研究”是学生教育现状的“诊疗机”,存在“诊疗”学生教育现状的价值。
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现今新课改已进入“深水区”,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师者如医,更如神医,不仅要会“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诊断”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知生知己”这是很需要下工夫练就的能力和素养。只有如此,才能切中要害,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事实上“小课题研究”流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多种能力,而某种能力的缺失或贫弱会影响“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质量。每位走进教育行业的教育人,都会有自己的清晰定位,都会有在教育行业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都会期望在师生面前展现拥有实践教育教学智慧的良好形象,而“小课题研究”正是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对于周围的工作环境,以及身边众多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经历思考、解决、调整和总结之后。用教师自己喜爱的写作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草根性、平民化的“小课题研究”。它促使研究成为一种需要、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反思成为一种力量、写作成为一种快乐、职业生活成为一种幸福。如此以研促教,“小课题研究”必会逐步催生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主张”,成就和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显然,“小课题研究”不仅能够提升。而且更会快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这正体现出“小课题研究”的又一价值,即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学校管理决策的“方向仪”。学校存在哪些真实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才会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把握住学校发展的命脉,才会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做出科学的决策。显然“小课题研究”是了解师生工作、学习以及学校常规管理等信息的重要来源。对“存在问题与小课题调查表”,以及“小课题研究”成果集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存在角色的差异,科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主管主任、校长等,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解读。站在学校决策者角度,每次翻阅“小课题研究”调查一览表和成果集,都会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新举措、新方案、新决策。比如,不同年级、学科的教师不约而同地发现,并提出“学生作业抄袭严重,完成情况很不乐观”、“作业缺少针对性,师生付出多,收获少”等问题。为此,针对学生作业问题。学校组织以“如何促使学生作业更有效、更科学?”为研讨话题的大讨论。不同年级、学科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从“怎样留作业”、“留怎样的作业”、“怎样做作业”、“怎样检查批阅作业”等多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举措,初步达成共识,活动效果很好;很多教师面对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且在“大班额”课堂显得束手无策,学校又专门提出“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等“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模式和理论的研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研讨平台,促使学校课堂教学逐步走入“生命、生活、生长”育人模式,以及“目中有人”课堂模式的正确研究轨道:部分教师一直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魔咒,陈旧的教育观念导致产生很多棘手的“问题学生”和“问题家长”。在提供的“存在问题”中。教师直指“问题学生”怎样教育的问题。希望学校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学校校委会经过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树人学校校园综合治理行动小组”,并制订《青县树人学校校园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设立心理咨询室,专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教师、家长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大针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法制教育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获取明显的“综合治理”成效。“小课题研究”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了有价值的研讨话题,为校本研修的课程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为学校教育的“问诊”和“把脉”提供了科学的方案,更为学校管理决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致成为学校管理决策的“方向仪”。
“小课题研究”是“草根式”和“平民化”的研究方式,不需要太过华丽的外表,需要的只是土生土长、带有“田野”气息的真实。“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若诚以对待“小课题研究”,它必会给学校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真诚希望每位校长都能积极推荐并倡导“小课题研究”,并真诚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依托“小课题研究”,逐渐成长为“医术高明”的师者,成为拥有教育智慧的教育教学专家。
(作者: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树人学校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