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福神信仰考察
2016-05-14张丰帆
张丰帆
【摘要】自古以来,宗教都是人们在困苦之时所依赖的精神寄托,能够减轻生活所带来的苦痛、忧虑与困惑。宗教信仰也是形成人类文化的重要一环,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若是社会长期处在战争、天灾之中,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宗教信仰就是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在日本中世这样一个战乱多灾的时代背景下,塑造出以现世利益为主、能驱除厄运灾祸从而获得福运的七福神是具有其社会意义的。七福神虽然作为一组福神受人供奉,但是七位福神并非组合之后才开始发展的,而是在组合之前,各个福神已经在日本拥有信仰基础。从福神的不断增加和演变,我们可以窥探出各个时期日本社会的不同侧面。
【关键词】七福神;日本
七福神,顾名思义象征着幸福、吉祥、福运等寓意的七位福德之神。这七位福神分别有不同的起源和由来:发源于日本本土的“惠比寿”,来自佛教的天部神祗“大黑天”、“毘沙门天”、“辩才天”,以及由中国传入的“福禄寿”、“寿老人”、“布袋和尚”。这些神祗在传入日本之后与当地的文化融合、演变进而成为日本化的福神,其原有性格以及所象征的寓意必然也发生了变化。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如今在日本依然随处可见有关七福神的神社寺院和各种祭典活动。
一、七福神信仰的成立与演变
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派遣大批的遣唐使以及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文化、政治制度等,为日本带去了儒、佛、道等外来思想,给日本本土宗教信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奈良时期,圣德太子大力推崇佛教、儒教等宗教,并且定佛教为国教,从此奠定了佛教在日本发展的基础。他所主持修建的寺院中,如法隆寺、广隆寺祭拜有多闻天像(毘沙门天的别名),法案寺中祭拜有辩才天像等。由此可知,奈良时代,由佛教传入的毘沙门天、辩才天在统治阶层的影响下得到祭拜和推崇。
进入平安时代以后,佛教与日本本土神道教逐渐合流,佛教由此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当中。遣唐留学僧最澄和空海分别开创了天台宗和真言宗,这两支佛教教派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同时两位佛教大师与七福神的发展很大的渊源,最澄在比叡山以及东京元麻布的大法寺设立了三面大黑天像,因此大黑天信仰很快得到了发展和传播,尤其收到了平民大众的欢迎。空海从大唐回国之后,在严岛神社建立了大日堂,将辩才天供奉在里面。他又在平安京的东寺设立了兜跋毘沙门天像。各地寺院仿效他们的行为纷纷建立了大黑天、辩才天、毘沙门天等雕像,使得这些佛教神祗的信仰得到极大普及。
另一方面,当时日本本土盛行的惠比寿信仰,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推崇和信奉。平安末期的“惠比寿社”附属于“傀儡子”神社,平时作为神社受人供奉,另外也以操控木偶特技娱乐大众,宣扬神德,可见惠比寿信仰已经相当普及,全国各地也逐渐兴起参拜惠比寿的风潮。在之后的室町时代,“惠比寿社”更是独立成为“西宫惠比寿”,在日本受到更为广泛的供奉和敬仰。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七福神融合了佛教、道教、神道教等来自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历经多个朝代发展而最终形成。在这期间,统治阶层以及僧人、商人、武士阶层的推广和传播使得七福神信仰在日本社会得以形成、发展和延续。
二、七福神与八仙的关系
谈到日本的七福神,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将其与中国的八仙联系在一起,有的人提出日本的七福神或许就是模仿中国八仙的复刻版本。客观来看,二者虽然成立过程中并无多大关联,但是其相似之处依然处处可见。
1、七福神宝船与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一直为人所称道,说的是八仙去蓬莱岛赴宴,返回之时决定不搭船,使用各自的法宝渡过东海,结果惹到龙王,与其斗法,最后言和的故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经成为谚语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另一方面,七福神常以搭乘满载金银财宝的宝船渡海而来的形象面世。七福神的宝船寓意是为人们送来财富和幸福,至今日本人仍然相信正月里枕着“宝船绘”睡觉,就能在“初梦”中梦到宝船,为这一年带来好运。而宝船中大多以七福神形象为主。虽然目的和寓意各不相同,但是八仙和七福神都同样具有渡海经历。
2、各持法宝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靠的就是各自手上的法宝,如铁拐李的葫芦,钟离权的芭蕉扇,张果老的鱼鼓,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洞箫,何仙姑的荷花,蓝采和的花篮,曹国舅的玉板,这些法宝又被称为“暗八仙”,经常用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寓意吉祥、喜庆。
而七福神同样皆各自持有自己的法宝,代表了自身的法力和福德。在传统绘画中,七福神都是各持宝物立于同一宝船之中。如惠比寿的鲷鱼、钓竿,大黑天的宝槌,毘沙门天的战枪、宝塔,辩才天的琵琶,福禄寿的拐杖、经卷,寿老人的宝杖,布袋和尚的布袋。这些法宝也分别依据各自的来历有着不同的妙用,也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
3、皆有一名女性神
在八仙中,何仙姑是唯一的女性神,也是颇受中国民间喜欢的八仙之一。八仙经过多个时代的演变,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八仙集团,但是七男一女的组成形式却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并传承至今。
七福神中同样也是只有一位女性福神——辩才天,作为艺术、智慧、财富的女神,其形象也是美丽动人,颇具魅力,是七福神中独特的存在。虽然何仙姑与辩才天的来历、发展都不太相近,但是八仙的七男一女与七福神的六男一女组合在构成上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七福神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参照了竹林七贤,而竹林七贤的七人皆是男性,并无女性,并且当时七福神成立的时代,八仙信仰已经在中国得到确立,可以猜想八仙的七男一女体系对七福神的构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七福神巡礼
江户时代之后,由于幕府和上层社会大力推崇,祭拜七福神逐渐成为一项习俗在日本社会推广开来,其中以正月的七福神巡礼最为流行。起初是从江户地区开始,后来慢慢扩展到京都地区,进而推广到全国。越来越多的人从元旦到一月七日对七福神进行祭拜,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平安、健康长寿、财运滚滚等福德降临。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七福神信仰的产生追根溯源是在中国宗教思想等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日本本土宗教信仰文化进行融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七福神信仰。七福神虽然作为一组福神受人供奉,但是七位福神并非组合之后才开始发展的,而是在组合之前,各个福神已经在日本拥有信仰基础。并且从七福神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莹. 日本的七福神[J]. 日语知识, 2006(7).
[2] 葛亦鸣. 试论日本七福神与中国八仙的文化渊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1).
[3] 吴绍斌, 孙海英. 试谈中国八仙与日本七福神的文化信仰异同[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10).
[4] 邱雅芬. 东渡日本的“中国神灵”[J]. 文化遗产, 2013(1).
[5] 久慈力. 『七福神信仰の大いなる秘密』[M]. 東京:批判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