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说理艺术

2016-05-14于涛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说理思想政治艺术

于涛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是一种生产力,学会运用科学灵活的说理艺术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从而更好地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启发人的自觉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企业团结和谐,增进理解,实现企业和个人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的目的,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说理;艺术

说理,即向受教育者讲道理。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工干部的必备素质。讲究说理的艺术,指在说理时采取艺术手段,使教育对象心悦诚服,增强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一、说理时易犯的几种“常见病”

教育者在说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病”,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道理肤浅。教育者理论根基不牢,说理时,不能充分运用理论根据,只是从表面上阐述一些肤浅的道理。比如:对于一些纯理论性的问题,只能从表面和浅层次上判断其正误,不能从根本上分清是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教育对象“刨根问底”时,便束手无策了。

道理空洞。说理时,理论脱离实际,言之无物,一味地讲大道理,讲空话,而不能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暂时出现的困难,帮助干部职工解除思想困惑,结果讲出来的道理,职工不愿听。

道理零乱。讲理时条理不清,层次不明,思想缺乏逻辑性,语言缺乏严密性,所讲的道理与主题毫无联系,使人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产生反感。

道理庸俗。有的教育者专讲小道理不讲大道理,过分地简单化、庸俗话。如:在做思想工作时,有的说“咱们都是哥们儿、姐妹儿,只要你听我的,没亏吃。”这样说,可能会暂时收到一些效果,但久而久之,就会使战士思想误入歧途。

道理偏激。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死钻牛角尖,只讲一面理,结果把道理讲偏了,讲歪了。如:对人们深恶痛绝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有些人在说理时不是积极地去正面引导,而是讲些“当前就是这个形势,没办法”之类的话,甚至同教育对象一起发牢骚、讲怪话,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道理薄弱。主要是指缺乏原则性,教育者的政策、理论水平较低,对于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不敢碰硬,不痛不痒,很难使被教育者触及思想实质,受到深刻教育。

道理陈旧。就是不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一个道理经常讲,内容总是老一套。甚至用一些过了时的陈言旧论来解释当前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说理者应克服的两种思想障碍

犯“常见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主要还是教育者自身的问题:一是个别教育者认为当前的教育对象,思想开放,观念更新,头脑灵活,大道理听不进去了。二是个别教育者认为时代发展了,环境改变了,有些大道理讲不清道不明,不管用了。这两种思想障碍和模糊认识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

要对职工有信心。应看到,有的职工对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对大道理持怀疑态度,只是个别现象,并非主流。渴望真理、追求真理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内在动力,我们的职工绝大多数是要求上进的,他们是渴望真理的,特别是在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感到困惑时,更需要用真理去指点迷津,滋润心田。职工思想开放,要求进步,不是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了,而是对我们教育者的要求更高了。只要我们善于发挥说理的艺术效果,并且所讲的道理客观正确、有科学性,且能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是易于被他们接受的。著名演讲家、教育家李燕杰、曲啸等,他们的教育演讲曾倾倒了亿万听众,为什么会受到亿万听众的欢迎,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原因就在于他们讲的是真理,并且充分发挥了说理的艺术效果。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仍然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中,被继承和发扬;孔繁森、李国安、徐洪刚等雷锋式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的职工,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正说明我们的职工是渴望真理、追求真善美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对职工有信心。

要对真理有信心。在当前的形势下,大道理不仅能讲清,而且能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解除思想困惑。对于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的确不是一两句道理所能解决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代替解决实际问题,但可以通过说理来解决职工不能正确对待困难的思想问题,从而稳定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热情和勇气。俗语说“邪不压正”,真理必然战胜谬误,这是客观的规律。

三、 讲究说理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说理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理者能否讲究艺术性。说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

1、寓理于情,情理结合。说理者的情感流露对职工有着直接的影响。说理时如果能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使受教育者感到和蔼可亲、可信,彼此感情就容易沟通,所讲的道理就容易被接受。相反,在说理时总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甚至急躁发怒,就会使职工产生低触情绪,影响说理效果。因此,教育者在说理时,应努力调节自己的心理,力求做到心情愉快,态度和悦。

以情感人,力量巨大,但也有局限性。“动之以情”的目的是“晓之以理”,仅仅停留在“动之以情”上,一味地“同情”,而不能充分说理,或者有意回避真理,讲偏道理、俗道理,是远远达不到说理效果的,甚至会起反作用。成功的说理应该是:理为“红花”、情为“绿叶”,以情为理服务,通过情这一纽带,在感情的交流中灌输正确的道理,激发教育对象的真挚情感,通过以情感人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讲究语言的艺术。再正确的道理,如果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也达不到教育效果。因此,讲究语言的艺术,十分重要。

要学会“模糊”。这里所说的“模糊”,不是含糊不清,而是指讲究语言表达策略――即艺术性。比如:在说服教育犯错误的同志时,对方如果有抵触情绪,说理者就不能得理不让人,以免抬起“杠”来,造成僵局,而是给对方留有面子和余地,对其错误“点到为止”。如:“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振作精神重新做好”之类的话,似乎模糊,但实际上已经阐明了是非,对方易于接受。

要学会委婉。就是语言要含蓄,在充分尊重对方、满足其心理需要的前提下,采取“迂回战术”,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实际上你优点很多,但这件事做的很不理智”,这样说就比较委婉。

要学会“啰嗦”。这里所谓的“啰嗦”,不是指絮絮叨叨,而是指要有耐心。有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个别职工感到“新时期不需要奉献精神”的错误认识,上了一堂教育课。 他没有简单地讲奉献精神的内涵、宗旨等大道理,而是耐心地把话题“拐”到人们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对方感到每个人都在帮助和被帮助之中,帮助者就是奉献,使职工一下子从中悟出了道理。

要学会幽默。在特定的说理内容和环境中,恰到好处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也能有效增强说理表达效果和对听众的吸引力,在实践中应注意学习掌握。

3、顺势说理,辩证说理及其他方法。“顺势说理”就是教育者在说理时采取诱导的方法,让对方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趋势按照教育者的意向发展,继而再顺水推舟、见缝插针、随机说理。这样明是顺应对方,实则已在“顺势”的过程中把教育者要阐述的道理灌输给了对方。对刚愎自用的人,采取这种“以柔克刚”的方法,较为有效。

“辩证说理”即指说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视时间、人物、事件、地点等客观条件的不同,灵活地选择说理的时机、环境、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说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言谈,需要发挥艺术的魅力;它不但需要有较强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思想性,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生动性和灵活性。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它作为一门艺术,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说理思想政治艺术
纸的艺术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