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无聊倾向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6-05-14李玲曹华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李玲 曹华

【摘要】采用无聊倾向性量表(BPS)对5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得分在81-117之间的人数为419人,占总人数的80.6%;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在总分上,男性的无聊倾向得分显著地高于女性(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内部刺激维度外,男性的得分均高于女性,且男女在外部刺激和时间感知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在时间感知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依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明显,且存在人口学上的差异,需要区别对待,针对性进行干预。

【关键词】大学生;无聊倾向;人口学资料

无聊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但是相比其他情绪体验,如快乐、焦虑、愤怒,却并未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无聊的危害并不比一些负性情绪要少,甚至于,无聊已被形容为现代社会的瘟疫之一。宋晓燕等人的研究表明,焦虑、抑郁与无聊倾向关系密切,而且焦虑能够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无聊不仅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例如青少年犯罪问题。当前,在中国,“无聊”几乎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他们经常处于迷茫、失去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的状态。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无聊的研究还较少,在进行无聊的深入研究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不同群体的无聊状况,而对于大学生的无聊状况研究中,国内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分析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之间差异,所以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考察性别、是否独生、年级等人口学分类下大学生无聊状况差异,为接下来的更好制定干预方案来改善大学生的无聊状态的提供资料。

一、研究对象和工具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江西省两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问卷56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20份,无效问卷40份(漏答或无效作答),有效率为92.8%。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Farmer等编制的无聊倾向性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BPS)。该量表由28个项目组成,量表早期采用正确-错误计分方法,修订版本改为李克特7点计分,总分越高代表被试的无聊倾向程度越高。Vodanovich和Kass(1990)将其分为外部刺激、内部刺激、情感反应、时间感知和约束性五个维度。本研究按照高普梅等人的研究方式,对原量表进行重新翻译和回译,并对其中的有些条目进行调整,使其符合中文的方式,最后形成BPS中文版。研究也表明BPS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好的信效度,BP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0以上,BPS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80,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75~0.82之间。本研究中,该问卷的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70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激0.58~0.743之间。

二、研究结果

1、被试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7~34岁之间。其中年龄在18岁到24的占总人数的94%;男生188人,占总人数的36.2%,女生322人,占总人数的63.8%;独生子女143人,占总人数的27.5%,非独生子女377人,占总人数的72.5%;大一80人,占总人数的15.4%,大二167人,占总人数的32.1%,大三190人,占总人数的36.5%,大四83人,占总人数的16.0%。

2、大学生无聊倾向的总体状况

多伦多约克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约翰·D·伊斯特伍德和他的同事使用BPS文件进行了一项群体测试,这项测试的平均分为99分,“正常”人群大约占总人数的2/3,分数分布在81分到117分之间;其余有2.3%的人得分高于135分或低于63分。本研究中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得分在81—117分之间的人数为419人,占总人数比例为80.6%,而得分高于135分或低于63分的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7%,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平均分为99.37分,高于均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3.8%。

3、大学生无聊倾向在性别、是否独生、年级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在总分上,男性的无聊倾向得分要显著地高于女性;在具体的维度分上,除了内部刺激外,在其他四个维度上,男性的无聊倾向得分均高于女性,而且男女大学生的得分在外部刺激和时间感知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是否独生等人口学统计量上,大学生在无聊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分上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级上,只有在时间感知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事后检验(LSD)发现,大一和大三、大二和大三学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前者的无聊倾向得分均高于后者。

三、讨论

1、大学生无聊倾向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中大学生无聊倾向得分在81—117之间人数为419人,占总人数比例为80.6%,大于2/3,这就表明相比国外调查结果,本研究中大学生群体的无聊倾向状态并不是很明显,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处于正常的无聊倾向水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无聊倾向得分子在99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占到了53.8%,这也表明,相比平均水平,大学生群体依然普遍存在无聊倾向。同时从本样本中处于无聊倾向的高分和低分端的人数的总比例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的无聊倾向并不是一种极端的的情绪倾向,而是一种普遍的状况。

2、不同分类的条件下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差异

在人口学资料上,我们只比较了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在性别、是否独生、年级上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关于性别上的差异,以往的研究中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姚梦萍等人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性别差异,而许娟的调查研究就发现医学大学生在无聊倾向上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总体男性要比女性的更多的感到无聊。而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发现男性的无聊倾向要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在无聊倾向的外部刺激和时间感知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这与徐娟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我们说外部刺激是指对环境挑战和变化的需要,刘勇等人就在文章提到过,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男性更多的被认为应该是更活跃的、寻求的和冒险的,因此也更可能判断环境为无聊的,处于同样环境中其无聊体验也比女性更高,此外在能力评估上,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男性更可能认为他们的工作是缺乏挑战的,因此也会感到更无聊,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时间知觉是指对时间的主观知觉,相比女生,男生在学校更多是生活不规律,更多的把时间用于游戏和娱乐,不能很好的分配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在时间管理管理,时间的感知上要落后于女生,这也是为什么男生要比女生更多的体验到无聊的原因上。

关于年级这个变量,我们发现在时间感知这个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大一的无聊倾向得分最高,而且明显可以看出大一到大三的无聊倾向得分存在递减的趋势,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刚入校的大学生往往开始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管理好自己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他们学会了定位自己,有效的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随着年纪的增加,大学生无聊倾向得分降低。虽然在年级差异中,没有发现大四和其它年级的统计学差异,但是我们发现在时间感知维度上,其平均分反而要比大三的高。这也体现出当前,大四处于学校和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这时候的大学生往往会有些松懈,开始放纵自己,没有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大四的学生正处于刚入社会的茫然阶段,对未来的认识和规划并不明确,因此常常会感到无事可做,这时候无聊的情绪就会出现,这与田志鹏调查研究中得出中学生的无聊倾向存在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二和高中学生的无聊倾向水平高于初一或初三学生的结果)存在一致性,即二者均发现年级差异且都体现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学生更容易处于无聊状态。这也给学校教育提供一个思路,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的发展,着重关注新入学以及刚毕业的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帮助,助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论与不足

在大学生群体中无聊依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但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是完全一样的,而是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由于能力有限,本研究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就是研究的研究样本不足,而且取样不均匀。其次采用的BPS量表并不是国内最新的修订的,但是该量表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一种。同时,在人口学资料上,我们并没有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所以也希望有兴趣的研究者继续的探讨大学生的无聊倾向状况并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潘 旋, 季智明. 无聊症候群与青少年犯罪[J]. 法制与社会, 2013(18):53-58.

[2] 郑美娟. “无聊”的研究综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25(11):85-86.

[3] Farmer, R. & Sundberg N D. Boredom Proneness: The Development and Correlates of a New Sca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86,50(1):4-17.

[4] 高普梅, 杨世昌. 无聊倾向性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4,31(2):114-116.

[5] Mercer-Lynn K B, Flora D B, Fahlman S A, Eastwood J D. The Measurement of Boredom: Differences Between Existing Self-Report Scales[J]. Assessment, 2013,20(5):585-596.

[6] 姚梦萍, 贾振彪, 陈 欣, 周 静. 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行为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31(2):215-217.

[7] 许 娟. 医学生无聊倾向性的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D]. 宁夏医科大学, 2014.

[8] 刘 勇, 陈健芷, 姜 梦, 等. 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21(4):558-561.

[9] 宁 侃.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情绪的关系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10] 田志鹏, 刘 勇, 滕召军. 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及其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22(6):1062-1067.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