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思探用”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高铁
高铁
[摘 要]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入手,运用“读思探用”教学模式,注重整体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过程与方法;基本技能;教学模式
学习物理很重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开始系统学习物理,作为教师要重视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抓好学科基本技能。作为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包括预习、听课、整理、作业、总结。学好物理的技能有:观察、分析、理解、感悟等。上述学习过程可简述为“读思探用”四字法。
一、注重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个有机整体,它以过程与方法为枢纽。“过程”就是要求教师要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了过程,学生才能品尝到知识本身的内在滋味;“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展示知识的使用方法,通过方法,学生在运用知识中看到知识的外在功用,也体会到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所带来的成功感和乐趣。当学生通过学习既能够品尝知识本身的味道,又能够运用知识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时候,学生就会养成对知识的积极情态和正确的价值观。由于知识要牵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价值观必然演绎为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不可能凭空养成,它一定要寄生于具体知识与某方面社会领域的联系过程。于是,通过过程与方法,知识活了起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有了内在的根据。教师既要立足于过程与方法去讲解知识,又要通过过程与方法,提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整合了三维目标。教师完整地做着学科教学,并且以学科教学培养完整的人
二、注重学科基本技能
物理是小学升入初中后接触的一门新课,落实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做好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最好体现。研究的重点在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研究,让学生自觉、高效率地学习。例如:课前预习、听课、课堂笔记等,学科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经常采取小组比赛的方法调动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作业、课堂笔记,帮助激励同学们,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好,学习效果好。在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上,老师至少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根据学情,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二是关爱学困生,通过设计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三是加强课堂管理,精心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收获和进步。
三、“读思探用”四字法
(一)读——课前认真预习
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主要是阅读教材,新学期物理书发下来后,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要学会阅读,教师可先帮助学生拟出阅读提纲,使学生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
这样,既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涉及到的已学知识,如果你忘了,课前预习时补上;对于新知识中你预习后还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则记录下来,上课时就不会疑难重重了。有能力的同学预习时可适当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检验自己的预习成效。
(二)思——课上高效听讲
首先带着预习的问题、思考听课,即存疑听课,这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同时听课时要手、脑、眼、耳齐动,紧跟老师思路,认真思考,对比老师的讲解检查自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学习老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进一步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将思维的感悟及教师强调的重点和关键点,用符号进行标记,如学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关键是“竖直”二字,不是垂直向下;对“比热容”的表述时,抓住“单位质量”和“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加深对公式C=Q/[m(t-t。)]的理解。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听课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老师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因究竟。这样,不仅使自己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三)探——高度重视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大多数的物理规律、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探究过程能较好地还原得到物理规律的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学会探究,因此要做到:
1.仔细观察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是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应重视观察实验仪器、挂图、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影像,特别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要有目的地观察,深入细致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课堂上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等等。
2.动手探究
初中物理有很多实验,实验时不要缩手缩脚,只有大胆动手,同学们才能切身体会到物理的奥妙。教师帮助指导学生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促使学生手、眼、脑并用。
(1)流程图。它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例如,在总结刻度尺和温度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时,列如下的流程图:估计→选择→放置→读数→记录。(2)记录表。在物理实验的准备中,除了要收集好实验所需要的信息,还应该设计好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实验中的数据和现象。创建一个记录表可以有序地记录测量的结果。例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这一实验时,设计如表下图记录表,就可以方便地记录实验中的条件、情况和实验的数据,并从记录表中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次数\&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的
(3)画图像。有些实验需要画图像,如用画图像的方法处理物理实验信息,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实验结论,有时还能从图像上预测出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或反映出应变量随调节变量变化的总趋势。例如下图为晶体熔化图像:
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用——课后定期整理
1.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首先学会总结,物理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在学习过程中,要“常回头看看”,通过定期的整理来温故知新。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
例如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区别:
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独立完成作业
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完成。做作业的过程就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物理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首先是定时作业,独立解题,可能有时会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其次是错题记录,作业中的错题,常去翻一翻错题本,对以前作业中所犯的错误要警钟长鸣,避免在同一地点摔倒。另外,作业不能以解出正确结果为终极目标,做完后要对着题目仔细端详一番,该题要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设置了什么陷阱,有什么解题的技巧,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等等。
四、积极调整学习心态
诚然,物理比较难学,但并非学不好,可怕的是不正常的学习心态,如畏惧心理、消极心理或急功近利的心理,这都不利于学好物理。只要平时注重思考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动脑思考,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就一定能学好。理解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掌握了一种新的物理技能,就是一次成功和超越,如能始终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时常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轻松地学好初中物理。
[参 考 文 献]
[1]王建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7).
[2]刘天鹏.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