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当务之急

2016-05-14史晨昱

董事会 2016年8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

史晨昱

在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的背景下,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上升并逐步显现,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在结构性改革红利尚未充分释放之前,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宏观经济存在进一步下行压力,不平衡性和脆弱性风险进一步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将最终汇集到金融体系,并通过金融风险表现出来。如何守住底线,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金融风险愈发复杂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下行,中国经济运行的波动也在加大。2016年上半年,中国GDP总量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出企稳迹象。然而,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疲软状态却在加剧。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全球投资贸易增长低迷,外需复苏缓慢导致出口乏力;另一方面,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初以来断崖式下跌,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由年初的10%下滑至2.8%。制造业投资由年初的7.5%下滑至3.3%。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过程中,对于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担忧也在持续发酵。与以往不同,金融风险的分布,既覆盖传统金融机构,也涉及新兴金融业态,面临更多跨专业、跨市场、跨监管的复杂风险。

债务违约风险。“去产能”进入攻坚阶段,一个显著特点是违约风险正在沿着产业链条,从下游往上游走。在中央出台政策推进僵尸企业信贷退出,提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银政企协调配合的同时,资产质量压力再次成为悬在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16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在银行呆坏账压力显现的同时,金融风险也正在向担保、信托、债市等金融领域传导。近期,东北特钢事件的持续发酵和川煤短融违约事件将信用债违约风险再度置于市场焦点。据wind金融终端统计,从违约金额上看,2016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违约金额已达到240亿元。其中,地方国企与央企违约金额占比接近六成。而2015年全年,债券违约的金额为100亿元。从违约数量上看,2016年自年初到7月20日,出现违约事件共有38起,而去年同期仅有7起。从行业上看,这些违约事件多发生在钢铁、煤炭、光伏、水泥、有色等行业。随着不同行业和企业经济境遇分化加剧,部分领域、产业和地区违约风险将持续加大。

房地产风险。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上海、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地王热”现象频出,且已形成向二线城市蔓延之势。国内外房地产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当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高涨的价格掩盖了房地产过度投资或投机可能形成的泡沫,暂时冲淡了人们对资产减值的担心。无论家庭、社会的财富还是银行的收益和优良资产都在令人鼓舞地增长着,尽管它们可能是虚拟的。问题是,当结构性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房地产业步入调整期甚至进入低谷阶段就在所难免。这时,所有积聚下来的问题,更进一步说是危机能量就会集中释放出来。利率上升,银根紧缩,贷款门槛抬高,开发商资金来源不足,购买力和供应量都会明显下降;由于存货增加、空置率无法遏止地迅速提高,开发商资金难以回笼,贷款偿还能力会严重不足,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条变得十分脆弱,如果再有外来力量冲击,一旦断裂,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房地产业的不景气会从该行业向各个关联行业传导、蔓延,影响到其他上下游行业正常的经营发展,形成三角债,进而引发房地产信贷风险及关联行业信贷风险的大量暴露,造成银行业严重的流动性障碍,并依次向资金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甚至向居民(资产缩水、存款无法提取)传导。

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提高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等优势,在满足更广泛群体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普惠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移动支付、众筹、网贷、P2P、民主金融等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并迅速普及。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被赋予未来金融发展主流的定位,承担着远超于其能力所及的热望,从根本上激发了民众的投资和投机的热情。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金融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现行法律、政策、监管体系不足以完全覆盖互联网风险漏洞,行业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对宏观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冲击。中国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创业领域,还是资本市场,实际上体现出一个“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除规模较大及创新较强的市场引领者外,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盲目跟风式模仿,市场主体“鱼龙混杂”。在行业超常发展的背后,互联网金融中的泡沫成分开始发酵膨胀。此外,由于无门槛、无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可谓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也为诈骗活动变相提供了平台。地下钱庄、民间借贷披上互联网外衣,“互联网+非法集资”趋势明显。部分P2P网贷平台搞资金池,大量开设线下理财公司,以传销手段发展代理人,利用高收益骗局诱导吸收公众存款。在经济上行周期和较短的时间内,这种风险难以察觉,但当经济长期徘徊于下行周期,风险在某一时点集中释放,带来系统性冲击。

汇率风险。2014年起,美国逐步退出QE3并于2015年12月加息0.25个百分点;而中国则自2014年开始进入新一轮降息降准的宽松周期。两国利差快速收窄,资本项下持续流出。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加快,中国外汇储备与经常账户之间开始出现分化。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贸易余额屡创新高,但与此同时,外汇储备却不断下降。资本账户成为驱动外储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外汇储备下降,人民币自身存在一定的贬值要求。至于贬值多少才可到位则众说纷纭。市场担心中国可能会收紧资本管制,以便为国内政策创造空间,令本已脆弱的市场情绪陷入进一步的低迷。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增强,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正在加大。

防范化解十分紧迫

在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的背景下,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上升并逐步显现,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当前中国经济L行走势,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需要特别关注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重点行业及企业“逃废债”问题。地方政府去产能过程中应该能够吸纳银行,尤其是主要债权银行参与,使信息更加透明,使银行债权得到更多有效保护。商业银行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去产能”过程中,有所作为,通过金融手段与信息优势,促进甚至主导行业资源整合,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帮助企业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等,在助推国家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自身客户结构优化,完成由“融资”向“融智”的转变,以及由资金中介向信息中介的转型升级。

改革关键阶段,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对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有着重要作用。未来,既要避免一线城市楼市过热,酝酿新的风险,也要有步骤地缓解三四线城市所面临的“去库存”压力。在此背景下,“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应当成为楼市宏观调控的主流。对呈现“过热”迹象的一线楼市,地方政府要严守政策底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严防投机行为抬头。而三四线城市则需要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去库存”配套政策,将“去库存”融入到城镇化建设、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列入本年度重点工作部分。未来应对互联网时代金融风险的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推动监管体系的完善,以有助于系统防范金融风险。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调整以及全球金融格局的转变,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货币当局应对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汇率波动加强管理,密切关注人民币贬值影响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避免资产价格的断崖式下跌和资本大量外流,加强资本流动安全预警机制。从国际范围看,应该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等亚洲金融稳定协议的构建。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金融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防范金融风险之解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