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设计到建造:木建筑

2016-05-14张洁

建筑技艺 2016年8期
关键词:木结构建筑师建筑

张洁

木建筑曾是人类历史中最大量的建筑,而曾延续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木构技术更可谓“先进”。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疯狂扩张和高密度聚集,钢筋水泥建筑成为主流。其实,木建筑是最环保的可持续绿色建筑,其可预制装配的特点既能实现快速建造又能降低成本,加上胶合木等新技术的出现,又极大地扩大了木建筑的应用范围和结构表现。如今,在北欧、日本、北美等国家依旧保留着木构建造传统,并不断将之改进和发展。那么,反观木建筑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木建筑在中国的未来应该如何。本期“木建筑”专题作为每年一期的“从设计到建造”系列专题的一部分,试图从“研究探讨”和“设计实践”两个层面去探寻上述问题。

在“研究探讨”部分,主要探讨中国传统木构的溯源与传承。同尘设计主持建筑师张翼在《从木构源流到空间特征——交织于史学与建筑学视角的双重猜想》一文中探讨了中国传统木构的源流及其影响,认为“除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造园传统外,中国的抬梁式木构,那虹跨于云般铺作层之上的梁架序列,本应是建筑表现中取之不尽的宝藏——那里有中国建筑结构表现的傲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师王冠一在《贯木拱结构技术的前世今生》一文中,介绍了古老而独特的贯木拱结构技术的历史、原理和发展,探讨了贯木拱技术在国内外的现当代建筑及产品设计领域中的拓展应用。此外,还特别采访了润·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叶曼、王灏,他们一直坚持在中国乡村做“新民居”,同时吸取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精髓,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与设计理念,2015年润·建筑与左靖共同创立“乡村建造学社”,致力于传统木结构的改良创新,并试图将其在实践中重新得以应用和推广。通过了解他们的研究与实践,或许我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设计应该回归传统与日常。

在“设计实践”部分,特别选录了近几年来在国内建成的部分优秀的木建筑案例,并通过部分建筑师访谈去挖掘项目从设计到建造过程中的背后故事,更深入地探讨木建筑的现状及背后原因。例如,在对迹·建筑事务所(TAO)主持建筑师华黎的访谈中,围绕其设计“林建筑”、“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两个木结构建筑作品,探讨了木建筑从设计到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对于木材料、传统/现代木结构的认识与思考,他认为“木建筑未来虽然不是中国主流的建造方式,但建筑师还是应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去学习和运用它,尤其是对待传统木结构建造方式,如果能够有条件将其智慧地运用到当代设计中,对保护和传承传统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方面还需要建筑师持之以恒的探索。当然无论是传统榫卯做法还是现代工业做法,都应该是基于建筑本身的出发点和条件而做出的因地制宜的选择。”

这两年国家相关部门明确出台了一些鼓励木建筑的有力政策,比如“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达到30%。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推动木结构建筑在政府投资的学校、幼托、敬老院、园林景观等低层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城镇平改坡中使用”等。木建筑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类型,这或许预示着木建筑的春天来了。那么,面对国内建筑学教育在木建筑方面的缺失,以及国内建筑市场中木建筑的空缺,我们该如何探索、改进、延续和发展木建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木结构建筑师建筑
小小建筑师
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趋势浅析
木结构建筑生产基地落户武汉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4中国木结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福建漳平隆重召开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浅谈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实践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