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6-05-14潘少娥
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师角色,更新知识,而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努力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方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的进步,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59-01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起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其进行的深刻的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致社会都有以致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①因此,传统的教师角色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适应现代信息救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定义
(一)从师生关系看教师角色转变。
由于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较强的求知欲和表达交流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够挖掘,尊重和鼓励这些学生们的同时,也应该放下师道尊严,自觉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一起去探索真理,与学生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从教师行为看教师角色转变。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存在着片面的教学观,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应与时俱进,实力全面发展的教学观,重结论更重过程,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以教定学”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特色,是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学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型和身心发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规范的过程。
3、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合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每一位老师都将在这场改革中掂量自己的分量,找准自己的位置。相应的,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由居高临下的角色转变为向平等中融合。师生只有在平等融合的气氛下,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关系。为保持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平等的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课堂气氛中进行的,愉悦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的学习境界。
(2)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万能之力,他为我们打开了认识自我和理解世界的大门。高明的教师善于制造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从课程运作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做课程的开发者。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教什么”和”为什么教”。随着三级管理课程政策的确立,教师在获得课程开发权利上的同时,也应该要承担课程的开发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广泛的,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2、由执行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标准言:“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从执行者到开发者的过程既是一个实践,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做到由执行者到开发者的转变,教师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更新教育理念,贯彻新的教育思想。
(2)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3)实现教师角色的定位,主动成为学习伙伴。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一般来说,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有两种途径:一是自发的转变,即教师的自我更新,也就是教师感受到自身角色与外在变化的差距,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行为。二是有组织的转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资培训,而师资培训又有校本培训和非校本培训。
(一)教师的自我更新。
(1)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
独立的自我教育意识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教师不断的进行角色的认知和角色的学习。具有自我教育意识的教师是专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终身学习者,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积极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能帮助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以及需要克服的弱点。
(2)终身专业的学习。20世纪后半叶社会发展特别是新技术技术革命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许多的要求,“终身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教育的范畴大大拓展,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和无形的教育迅速发展。
(3)反思教学实践。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间过程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的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学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他是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校本培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本培训要针对学校的实际解决学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一个全面的诊断,确切的了解教师的实际。
注释:
①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
参考文献:
[1]学会生存,中译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董才纯,中国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6).
[3]程纯,丁卫泽,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02,(05).
[4]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49).
[5]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
作者简介:潘少娥(1991.09-),女,学生,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学科语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