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暴出逆子 高墙获新生

2016-05-14季承志

民主与法制 2016年9期
关键词:监区分管服刑人员

季承志

家庭暴力,会影响一个儿童一辈子的成长。崇尚“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父母打骂孩子在我国社会司空见惯。但目睹高墙电网下的一些年轻人,因为家教不当,常常发生叛逆,再因小错酿成犯罪,要在监狱度过原本花一样的青春年华,教育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和反思。

2016年元旦。坐落在古都南京风景秀丽的雨花台畔的江苏省南京监狱,开始洋溢起新年的氛围,希望广场汉白玉国旗台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全监服刑人员正端坐在活动室,收看监狱自办的电视新闻。这时,画面上正在播放南京监狱第四期“微讲堂”活动现场,主讲人王非刚满怀感激地说:“谢谢南京监狱警官一直以来的真情关爱,是你们把我从人生的绝境中挽回,你们是我的指路人,让我得以战胜自我,迎来改造路上的春天!”

为弘扬改造正气,活跃监区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改造氛围,南京监狱每月开办微讲堂活动。讲堂的主角是服刑人员,每讲由一名服刑人员讲述自己的改造经历,交流改造心得,让其他服刑人员得到启发和教育,为广大服刑人员顺利改造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看到讲堂上侃侃而谈的王非刚,熟悉他的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都由衷地为他高兴。数年前还在寻死觅活的他,可不是今天这个样,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父亲精神障碍 童年惨遭家暴

王非刚,今年28岁,出生于苏北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他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就像他家乡的山路一样曲折。父亲是替人开运输车的司机,性格乖张,脾气暴躁,常常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大发脾气,他的母亲也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自杀身亡。

失去母亲的呵护,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成为父亲的出气筒。对于王非刚来说,刚刚经历母亲离世的痛苦,更大的灾难又降临在头上。父亲常年在外跑运输,却突然因为和老板的恩怨而变得惶惶不安。他常常自言自语,显得格外敏感而又紧张。他对儿子说,运输队老板要加害他。他古怪诡异的行为让王非刚不寒而栗。

父亲不让他跟外面的人接触,把门关起来,连邻居都不知道,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有一次,王非刚生病发烧,父亲不仅不带孩子去看病,还打他。他用电线将儿子捆住不让动,他就坐在那儿看着,狠狠地对儿子说:你不是发烧吗?我勒死你得了。

看着父亲疯狂粗暴地打骂儿子,邻居赶忙上前阻拦,不料遭到拳脚相加。村上的人也对这个家庭爱莫能助,只能力所能及地给王非刚一些关心,东家给点吃的、西家给点穿的过日子。

自幼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使得王非刚从小学开始便是班上出了名的问题学生。家境的贫困,让他更加渴望拥有同龄孩子体面的文具、衣物、食物等,没有来路,就把手伸向同学,哪个人不愿意,就动手抢。老师教育了几次,希望家长配合管教,但父亲一旦知道王非刚在学校的行为,就把儿子往死里打。这样又激发王非刚的逆反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时间长了,就成了同学躲避、老师头疼、父亲暴打、社会不管的对象。上初中后更是变本加厉,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逍遥快活。初三不到,王非刚便被老师委婉地劝退。

辍学后的王非刚更加无拘无束,很快便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打成一片。半年后,未满18岁的王非刚便因敲诈勒索被第一次关进了看守所。

激愤自残双目 心理咨询介入

2007年10月,刚满20周岁的王非刚因为伙同他人实施抢劫,再次被关进看守所。呆过几次看守所的王非刚,有了应付警官的经验,知道自己犯的事不大,关几个月就可以走了,所以心里没有多少压力。

就在王非刚算好日子准备离开看守所回家时,一天,来了几名警察,把他直接带到了审问室。他笑嘻嘻地对民警说:什么时候送我回家?民警笑了笑说:这次可能你出不去了,你讲讲三个月前打架的事吧。见王非刚还是摸不着头脑,民警随即出示了一张纸,告诉他,他的一名同案犯为了立功减刑,将几个月前他与别人打架一事检举揭发出来。那次打架王非刚用匕首朝对方大腿捅了一刀,随后迅速逃离。直到办案民警过来提审时,王非刚才惊恐得知,他的那一刀刚好捅在对方的大腿动脉上,那人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早已死亡。从抢劫到杀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将王非刚彻底击垮,他恨同案犯出卖了他,更恨自己当初“有眼无珠”结识这样的哥们儿。想想自己的命运生死未卜,严重的压力使王非刚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了障碍,反复出现幻觉,白天干活无精打采,晚上睡觉噩梦连连,绝望之下王非刚拿起二极管扎进了自己的双眼……

2009年1月12日,因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王非刚被押送到南京监狱服刑。虽然这里良好的改造环境让他惊讶不已,但每当想起自己漫长的刑期和近乎失明的双眼,想起自己的犯罪给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王非刚就无法静下心来投入到正常的改造中去,真正尝到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滋味,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雪上加霜的是,刚入监的王非刚完全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与其他服刑人员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感到心灰意冷,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与民警格格不入,吵着闹着要求进行病犯鉴定,三番五次提出更换护理人员,借口眼睛不好整日卧床不起。

王非刚的入监表现,分管民警谭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找王非刚长谈,对他进行开导、教育,讲当前的改造政策,讲做人的基本道理,但那时的王非刚不但听不进去,甚至还顶撞分管民警。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分管民警依然对他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坚信有朝一日王非刚会浪子回头。

王非刚的糟糕表现很快引起监区领导的注意,为了让他的改造尽快步入正轨,监区副教导员特意请来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职称的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李树明,对王非刚进行心理辅导。刚开始,王非刚对此抱有抵触情绪,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但经过分管民警深入浅出的讲解,他终于明白,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帮助他人改变认知情感和态度,解决在生活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与李主任的第一次交流,王非刚至今记忆犹新。本以为李主任会先训斥他一顿,谁知,李主任非但没有训斥他,还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水,这使得王非刚感到非常意外。接着,李主任既不谈他现在的表现,也不问他的案子,而是拉家常式的和他聊起了他的家庭和人生、成功和失败的感受、过去的理想和现在的困惑。李主任更多的时候都是听王非刚诉说,随着谈话的深入,王非刚的心情感到越发轻松,像一个诉说委屈的孩子一样说了很多很多,感到全身无比轻松,情绪也开始高涨起来,有一种迫切地想知道李主任会对他讲什么的欲望。此时,李主任根据王非刚的诉说,对其性格、思维方式及人生观等方面一一作了分析,细致入微,像在王非刚的面前挂了一幅自画像,不由得令王非刚心悦诚服……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虽说心里疙瘩还未解开,但王非刚的心底仿佛又升起了一丝对生活的希望。

后来,同样是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的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杨建伟,调到王非刚所在的监区担任教导员,他从李主任手中接过接力棒,承担起对王非刚的心理辅导工作。那两年,杨教导员多次找王非刚谈话,针对二极管扎眼睛这一行为对他造成的心理影响进行疏导,教导他不要一味地怨恨同案犯,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尽快从心理漩涡中挣脱出来。通过较长时间的心理辅导,王非刚渐渐明白生活并不因一些不如意而失去其美好,仇恨虽不会让人失去勇气,却能让人轻易地失去理智,而没有理智的仇恨必将为自己酿成灾难。世上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而没有绝望的处境。王非刚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逐渐有所缓解,终于能够面对服刑这一现实。

高墙以文化人 激发新生梦想

思想转变了,在行动上自然也就不一样了。王非刚不再卧床了,开始编织新的人生梦想。可是双眼几乎失明的他,要想改造谈何容易?这新生的第一步该如何迈出呢?关键时刻,又是分管警官为他想办法。2011年监狱实行了“5+1+l”课堂化学习教育模式,就是一周5天劳动、1天学习、1天休息制度,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兴趣教育,分管民警了解到王非刚对音乐很感兴趣,平时不仅收集一些歌曲,对吉他、笛子、小提琴等乐器都很感兴趣,于是就动员他加入了监区的器乐兴趣小组。从那以后,王非刚变了,先是认真学习乐理知识,刻苦练习各类乐器,后来渐渐变得不再孤僻,爱和别人交心了,也听进了民警的开导和教育,就好像变了一个人。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王非刚的双眼几乎失明,监区没有一个岗位适合他。每当看到和自己一起来的其他服刑人员呈报减刑时,王非刚平静的心就会再起波澜。于是,王非刚开始无休无止地纠缠民警要求治疗眼睛。后来,在监狱领导、监区领导和医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5月,王非刚到省人民医院做了眼部手术。休养一段时间后,他的右眼视力部分恢复。随后,监区将王非刚安排到车间从事产量统计劳动。在这个岗位上王非刚干了一年多,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呈报了改判以后的首次减刑。这期间,在分管民警的鼓励下,王非刚还积极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取得了一次性通过两门课程的优异成绩。初次参加高自考成功后,王非刚信心百倍,又先后三次报名参考,现已通过9门课程。

王非刚说:

“回首七年的改造生涯,我的内心深深感动,为了我这么一个不起眼儿的小人物,监狱民警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改造呢?借这个机会,我对为我治疗眼睛做了大量工作的监狱领导、监区领导以及监狱医院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就我过去的鲁莽言行向他们说一声‘对不起。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今后我一定会服从管理教育,遵守监规纪律,认真学习,踏实劳动,安安心心服刑,平平稳稳改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监狱民警的关爱与挽救!”

日前,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生效,希望类似王非刚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责任编辑:呼满红

猜你喜欢

监区分管服刑人员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及时传达 迅速行动 抓实抓细抓落地 胡志勇副厅长召开分管处室负责人视频会议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大选登记
谁该分管“安全生产”?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走进艾滋病监区
“监区”体验
分管动迁动心眼鸡飞蛋打悔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