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丁西林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2016-05-14李娜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女性知识分子人物形象

李娜

摘要:丁西林作为中国现代喜剧的开拓者之一,是一个戏剧文化素养十分深厚的作家。其剧作自诞生以来,一直有人指责其缺乏意义,其实丁西林喜剧中充盈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光芒,他用自己的幽默张扬着人的主体精神,表达自己理想化的审美趣味。他笔下塑造出来的独特女性人物形象在现代中国戏剧史上也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丁西林;幽默喜剧;人物形象;知识分子;女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33-01

丁西林解放前的剧作共有9篇。按其创作年代及题材,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6篇独幕剧:《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北京的空气》、《瞎了一只眼》、《压迫》。这些作品创作于1923年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搁笔十年之后,丁西林的后三篇剧作都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其中,《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和《妙峰山》则是两部多幕剧。

在现代中国戏剧史上,丁西林喜剧无疑是一个意义独特的存在。同时对于他的剧作,批评家们也是褒贬不一。新时期以来,随着原型批评、精神分析等西方理论方法的引入,其剧作被重新诠释,形式上的“白蛇传母题”和“欺骗模式”、思想上的人性内涵和理性精神、西方现代戏剧尤其是英国近代喜剧的重大影响等,构成丁西林喜剧的意义新向度。不过,对于丁西林喜剧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分析其剧作体现出的理性精神、唯美倾向和技巧语言架构等,而忽略了对丁西林喜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做专门的系统分析。本文试图将丁西林喜剧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做出归类与分析,从而更全面系统的加深对作者剧作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一、女性形象塑因探析

丁氏剧作中的部分女性都是新式知识分子,但由于丁西林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分述探讨。他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既受外国剧作影响,同时又兼具东方特点。作为一名早年留学英国的物理学家、剧作家,留英期间丁西林曾阅读过大量的英国戏剧作品。所以丁西林的喜剧创作受到英国近代喜剧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他自己50年代也曾反复表示自己早年的戏剧创作“外国味都很浓,似乎可以当作一种广义的翻译来看”。这固然是一种谦虚,但又不完全是一种谦虚。而这种影响自然也会体现在人物塑造上,尤其是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丁西林女性人物的塑造主要是受梅瑞狄斯和萧伯纳的影响。

(一)梅瑞狄斯在喜剧思想方面的启示

在英国戏剧中存在着一种描写女性的传统,梅瑞狄斯更是倡导喜剧应当通过男女之间的较量和冲突去表现两性间的相互吸引以及逐渐产生的某些“相似之处”。在他看来,喜剧的层次越高,女性在其中享有的地位也就越显著。因此,他认为优秀的喜剧可以而且应当“把妇女提高到可以充分发挥机智的地步”。他希望喜剧家们能在两性冲突与纠葛中表现男女间的平等与沟通。

丁西林的喜剧常以两性关系为题材,他所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已开始具备某种主动性,这些同梅瑞狄斯的上述主张显然是一脉相通的。

(二)对萧伯纳喜剧艺术观念的借鉴

实际上,梅瑞狄斯毕竟是位小说家,因此真正在戏剧创作中实现梅氏这一艺术理想的却是萧伯纳。萧伯纳在自己的喜剧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立品格的现代女性形象,她们在与男性的较量中往往棋高一筹。在他的喜剧世界中,女主角比起男主角,往往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受萧伯纳艺术观念的影响,丁西林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某种主动性的女性形象,而这一点在中国其他现代喜剧作家的作品中确乎是不多见的。《妙峰山》里的华华就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代表。华华追求的是那类誓不结婚的男性独身主义者,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在决定性的关头使用了假装晕倒的伎俩,这与萧伯纳《人与超人》中的安十分相似,由此可见丁西林对萧伯纳剧作的借鉴。

二、多类型女性形象的塑造

丁西林幽默喜剧下的女性形象既有接受过新式思想教育的高层次知识分子,也有保守落后保留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旧式女性,而这两种人物的塑造往往都会在同一剧本中对立出现,从而形成一种对比,显示出一种滑稽色彩。如《一只马蜂》中的吉老太太和余小姐,《压迫》中的房东太太和女房客。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其笔下的新式女性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摆脱了旧思想束缚的全然新派,她们有时仍会受封建旧思想的支配和影响,这都是根深蒂固的、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民族心理积淀,是不自觉也很难摆脱的,如《酒后》中的妻子亦民本想显示自己意志的自由,但却卸不下道德包袱,最终反主为客,成为了被丈夫调侃和试探的对象。

(一)新式思想的接受者

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作者着墨颇多,例如《一只马蜂》中的余小姐,《酒后》中的妻子亦民和《妙峰山》中的华华等。作者在刻画这些女性接受新式思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她们身上仍残留着未褪尽的封建思想,所以她们并不能作为彻头彻尾的新式知识女性,只能说是新思想的接受者而非代表者。

(二)封建思想的捍卫者

对于这类女性形象,丁西林着墨也不少,例如《一只马蜂》中的吉老太太、《压迫》中的房东太太、《三块钱国币》中的吴太太等都是受旧思想、旧传统影响表现出保守封建而又自以为开通、愚拙而又自以为聪明的封建女性形象。在这里需要指出的也很有趣味的一点就是丁西林笔下的封建女性形象都是已婚妇女,在其剧中的称呼也都是某某太太。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因当时的新思想接受者几乎都是年轻女性,大部分也都上过学;而封建思想的捍卫者大都是未曾上过学的年龄较大的女性,一般都已婚,固封建形象以各种太太们居多。

三、结语:

丁西林对剧作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是带有明显的审美倾向的。正如孔庆东教授所言,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标准来评判丁西林的剧作,未免是强丁西林所难,只有充分理解了丁西林在接受西方戏剧影响时的“唯美”式选择心态,才会跳出社会性、现实性的圈子,认识到“他的人物塑造一方面从类型化具体深入到性格化心理化,另一方面又从类型化抽象提炼到符号化”,“是一种想象的、实验性的人物”。

参考文献:

[1]孔庆东.丁西林剧作“欺骗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01期.

[2]孔庆东.试论丁西林剧作的唯美倾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02期.

[3]朱伟华.丁西林早期戏剧研究[J].文学评论,1993年02期.

[4]王震东.丁西林独幕喜剧结尾艺术谈[J].戏剧艺术,1982年03期.

[5]张健.重读丁西林——对于丁西林喜剧的再探讨[J].戏剧,1999年03期.

[6]邵振玲.丁西林剧作研究述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张健.论英国作家对丁西林喜剧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猜你喜欢

女性知识分子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