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临夏市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2016-05-14杨枫
摘要:城市化在加快人口流动,促进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对现有的民族关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临夏市的少数民族人口状况、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以期做好新时期我国西部自治地方中小城市的民族工作。
关键词:城市化;临夏市;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37-01
一、前言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化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过程中的民族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少数民族“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城市的过程,它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一种过程,是一个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全面变迁的过程。
二、影响城市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少数民族青壮年走出闭塞的民族地区,来到城市务工、求学。他们大多都没有城市的常住户口,形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些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员大都具有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从业范围广等特点。并且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不完善,同时民族人员的风俗习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子女教育、职业培训等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他们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一系列的问题处于城市民族关系中最敏感的位置。
(二)城市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民族意识是综合反映和认识民族生存、交往和发展及其特点的一种社会意识。一个民族成员进入城市,即使居住的时间再长,民族意识的特性仍保持完好。只不过以前这种意识表现呈现出内在性特征,但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随着民族交往的增多,尤其是民族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利益的差距拉大,促使民族意识问题日益外在化,并且日趋增强。一方面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城市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强于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即使原来素不相识,只要是同一民族就感到格外亲切,关系也会自然亲近。但另一方面,如果对这种民族意识引导不当就有可能出现只强调民族特点、民族利益,而忽视或损伤全局利益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这极其不利于城市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民族意识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民族关系得以完善和发展,也能使民族关系出现裂痕和倒退。如何正确引导城市民族人员的民族意识和全面指导城市民族人员的民族意识的发展方向,这影响着城市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
(三)城市传播功能的增强。
现代社会媒介和通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也为城市民族关系推波助澜。有时某一地区发生了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消息传播的非常快,极易造成大面积的民族纠纷和冲突。还有一些媒体报道中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冈俗习惯;文学作品中污蔑丑化少数民族人员,这些都伤害了他们的民族感情,给城市民族关系笼上了阴影。
三、构建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联动、有效的协调机制。
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民族交往关系。首先,加强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人员流出地政府可以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员进行教育与引导;人口流入地的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民族禁忌等来对少数民族流入人口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以社区为依托来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对流动人口实施社区化管理可以加强他们与城市社区的联系,这样,社区可以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服务,从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少数民族人员能尽早地在语言、生活方式、就业、心理适应等方面与社区及城市协调,从而增强他们在城市的归属感及幸福感。再次,由于原有的政策法规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权益的法律保护;建立快捷有效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建立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等。
(二)培植城市少数民族人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
所谓民族认同就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同和情感依附。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各民族的自治、平等权利。保护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些都加强了各民族的自我认同。但是,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同时也要有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但由于我们还没有自觉地形成“国族”这种观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培育。所以,我们要首先来培植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并且形成对这一文化的认同。其次,要强化各个民族都是一家人的意识。最后要强化各民族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C77只要城市少数民族人员能培育对中华民族在这些方面的认同,他们在城市的归属感、幸福感都会提升。
(三)发挥城市民族关系的主流导向功能。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具有信息传播快、传递范围广等特点,反映在民族关系上就是较强的主流导向功能。所以,为了能发挥这种导向的正功能,以增强城市中各民族的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就要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舆论氛围,注重宣传,强化机制保障,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既尊重民族之间的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遏制各种错误,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团结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共同前进。
四、总结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流动人口使临夏市的民族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各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过程中,偶尔发生因文化冲突、经济利益、宗教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小的摩擦。小范围的民族纠纷、民族冲突以及某些突发事件可能会伤害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但这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政府的加强管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纪.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47-51+62.
[2]魏丽莉.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与评价——以甘肃省临夏州为例[J].兰州学刊,2014,12:185-190.
[3]盘小梅,詹淼鑫.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民族问题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民族问题研究回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5-20.
作者简介:杨枫(1989.8-),女,甘肃临夏市,民族地区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