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力资本提升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2016-05-14单芳

智富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力资本SWOT分析高等教育

单芳

【摘 要】本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本文区域智力资本的构成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创新资本。并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区域智力资本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根据河南省高等骄傲与的特点,提出以提升区域智力资本为目的的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智力资本;高等教育;SWOT分析

一、区域智力资本的构成

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源,体现了智力资本对区域未来价值的创造。从上世纪80年代智力资本研究进入我们的视野,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对智力资本构成有多种的见解,出现了有关智力资本构成的多种分类,其中二要素代表者Roos认为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三要素代表者Stewant Thomas A认为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Sveiby认为智力资本分为能力资本、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Edivinsson 认为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四要素代表者Annie Brooking认为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Skandia公司设计的模型认为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过程资本和创新资本。上述几种分类,从不同角度对智力资本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本文根据上述智力资本的研究,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将本文构建的区域智力资本分为四要素: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资本。区域层次的人力资本代表与人有关的因素,为实现一定的任务和目标,人们接受教育并获取竞争能力;区域层次的关系资本指区域内部和外部的连接,并被组织利用来达到各项协作的能力;区域层次的结构资本指无形资产在宏观经济水平的体现,这些包涵科学技术基础、信息交流平台、软硬件系统、制度环境等;区域的创新资本是指区域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反映未来区域的智力财富。

二、区域智力资本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智力资本的核心是创造智慧资源,智力资本的产生有75%以上都是靠教育来完成的,而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生产部门,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当前,人才培养依然作为高校的最基本职能,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智力资本形成奠定人力资本的因素。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本业科学研究以前只局限于理论的科研传授学生,发展学科理论发展,而如今的科研更注重地是将知识进行产出,转化为科学成果,应用到生产,形成企业的产品,为社会经济效益而服务。因此,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教学方法、内容的不断改革,为学生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通过科研方面的优势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多样的服务。因此,高等教育为区域智力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河南省智力资本SWOT分析

根据本文对智力资本划分,下面笔者运用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智力资本的区域竞争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而探求河南省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新思路。

(一)优势分析

河南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截止到2014年,河南人口数为10662万人,常住人口9436万人;近些年高考报名人数一直位于全国首位,这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生源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等教育规模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的重要指标,截止到2014年,河南省有普通高等院校129所,其中本科52所,专科77所;高等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江苏(162)、山东(143)、广东(142),在校生人数达到276.5万人。基本形成了成了较为完备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级层级结构的高等教育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本是发展河南经济的宝贵资源。截至2014年,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有5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有53个;28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有271个,两院士有20人,长江学者3人。全省普通高校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59个一级省重点学科,97个二级省重点学科。依托高校建设国家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4年,河南省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400亿元。全年专利申请数达到21666项,比上年18905项增加19.7%;专利授权数3345项,比上年2032项增长64.6%;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达到705项;研究与试验发展课题36449项,高校承担了21650项,占到60%。河南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科技创新发展飞快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与璀璨的历史文化都吸引着多外省优秀学子到河南求學,吸引着许多优秀的人才来到河南成就自己的事业。

(二)劣势分析

虽然河南省拥有者人口数量和高等院校规模上的优势,但劣势也非常明显:(1)人才吸引力不足。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效率低、现代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等,河南省经济总量虽一直高居全国第5,但人均GDP却一直徘徊在21、22位左右,位居全国靠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在全国平均线以下,河南人均工资水平依然全国垫底。这些都不利于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建设吸引人才。(2)高层次人才缺乏。2014年,河南省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数为13万人,普通专任教师数为9.51万人;河南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为63.86%,低于全国66.5%的平均水平;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5.02%,远低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41.5%。因此,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问题也亟待解决。(3)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河南省除郑州大学是全国百所211之外,其他无一所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数量也偏少,全省仅有1个一级重点学科,4个二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都是理工科,人文学科的建设非常薄弱,严重不均衡。

区域结构资本是人力资本发挥的平台,河南省虽地处中原,但经济并不发达。随着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需要引进大量的国际性企业入驻,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在原本优势的交通上,构建四面发达的交通网络,以航空港为契机,形成以航空物流为主导的发展格局,组建完善的立体运输网络体系;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下,以改善现有条件、提供信息、创造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河南省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型,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而在河南省高等教育中,比重最大的工学类别占到35%,与经济结构中工业产业所比重有所差异。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86%,可高等教育中农学类别仅占1.93%,高等教育培养的农业方面的人才完全不能满足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第三产业中,经济划分较为细致,教育划分比较粗犷,导致教育中沒有专门的对应专业培养人才与经济中的类别相匹配,而教育中培养的专业人才又不能完全胜任经济部门中的需求。

2014年河南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40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与全国高水平的北京(5.95%)差的更远。发表科技论文58919篇,仅占全国总数的3.7%,出版科技著作2183篇,占全国总数的4.6%,这些都与制造生产能力的需求严重不符。而专利所有权转让予许可收入全年只有4604万元,技术转移效率太低。高校是创新的源泉,每年产出数量庞大的科研成果,但河南高等院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有1.7亿元,只占到河南省总支出的4.25%。鉴于经费投入过低,技术转化效率低,都会严重影响创新创效的发展。

(三)机遇分析

随着2011年中原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又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这些给河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河南省政府、省委明确指出在郑州航空港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培育临空高端服务功能和知识创新功能,构筑中原经济区一体化框架下具有明显特色和竞争力的空港产业体系。航空物流业以国际中转物流、航空快递物流、特色产品物流为重点,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展示、加工、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功能。现代服务业以大力发展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科技研发、高端商贸等产业,打造为区域服务的产业创新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这就需要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业,需要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区域经济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地位、发挥高等教育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挑战分析

根据2015/2016版QS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出炉。本次排名共有30所中国大陆高校挺进世界前200强。教育全球化使高等教育竞争加剧,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可能会面临大多数学生愿意走出国门,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对于我们本国的高等教育市场是一种空前的挑战。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与高等院校高素质人才的掠夺问题就日益凸显。由于企业的薪资都远远地高于高校的水平,很多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外流严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将日益激烈,高校之间的优生劣汰将加剧。根据2016年1月1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前100名的排名中,河南省仅有郑州大学排在第62位,其他百所高校无一入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知识型人才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创新创效,能够真正地形成一套合理的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四、提升区域智力资本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一)推进大众化教育,加强特色教育建设,提倡开放教育

1.推进大众化教育,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10的23.66%提升到2014年的34%,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正朝着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而大步迈进。在我们全面振兴河南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对人才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诚心诚意吸引人才,实实在在培养人才,不断增加我们的人力资本存量。

2.实施特色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河南的农业特色明显,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核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根据学各校专业特色,结合发展需要、地方对人才需求、行业特色、岗位特点,建设有理论和实践支撑的、优势稳定的专业群。例如: 服务于农业的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管理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他们可以构建农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林学、茶叶、烟草等专业群;服务于制造业的有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群;服务于金融、物流、旅游业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金融学、旅游管理、法学、历史学、等专业群。通过特色专业群的构建,培养高水平的教师、特色的学科、卓越的科研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3.提倡开放教育,吸引优质资源,创建品牌高校。用开放发展理念引领教育开放与国际化,拓展教育改革。把国际优秀教育资源请进来在河南汇聚,成为河南的智力资源之一,让政府加大倾斜性政策,吸引名校在河南联合办学,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兴办教育,同时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争取早日形成品牌高校而努力,为人力资本提供更坚实的储备。

(二)区域高等教育优化发展模式

1.构建适应河南省结构需求的新学科。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河南省迎来的新的契机,使得目前省内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不适应,要通过整合、优化等方式形成一批新兴学科,尤其是针对高端制造业方面以及航空业、物流业、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的短缺,以此来满足目前的迫切需求。

2.加強文科建设,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近些年,河南省高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虽都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学科分布严重不均,在国家一级、二级学科中全都是理工科,无一文科入选,这就需要在学科建设层面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加强,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都应该有倾斜。

(三)发挥关系资本作用,搭建互联网+教育的共享教育模式

1.共享教育资源模式。根据各高校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共享精品课程,开发微课堂,使得不同地学生在跨越时空的开放性特征下,将所有领域的教育资源能够便捷分享,利用网络互动,共促共建。

2.共享项目平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共享平台,将高校、企业与政府的科研信息需求定期发布,利用网络式的科研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强信息的共享性,使得高校能够围绕企业项目所需,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科研,加快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应用。

(四)加强创新教育,促进创新资本增值,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尚未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结构机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内容的删减,重要的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改革。如何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间按体系,指导体系是我们现在的一个新课题。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是我国农业重要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研究基地与研究项目,这为推进创新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河南农业大学的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农业部黄淮海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等16个国家部委科研机构,都为学生在学校期间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动力与源泉,高校承担了将近70%以上的科研任务,若能够有效的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势必能够为创新教育模式提供更好的一种趋势。根据河南农业大学的办学特点与河南省情的结合,有机地将创新实践教育应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关系,就企业而言,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高校合适的专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建立包括人才培养、科研、实习实践基地一套完整的教育培养联盟。同时对于高校也需要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专业的发展方向,改革教学内容,共同兴办联合培养计划。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也可以满足高校自主创新需求,提升省域自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智力资本SWOT分析高等教育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海西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