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互联网金融对比分析
2016-05-14卜政
卜政
【摘 要】互联网金融概念最先出现在美国,在美国的发展时间也最长,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未出现繁荣井喷式的发展;而在中国,互联网的概念引入时间相对较短,却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本文先简要对比中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与规模差异,并浅析造成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最后文章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传统银行业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以其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的特点在起步阶段就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高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不断加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国内和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却呈现不同趋势与规模。
一、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差别
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例为例。于2013年6月正式推出的余额宝,在其推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用户数量已达251.56万,转入资金规模66.01亿元。在2014年二季度末,用户数量突破一亿,其规模已达5741.6亿元,直逼6000亿。反观美国的货币基金市场,1999年由美国PayPal公司推出的将余额存入货币基金市场的业务,其形式相当于美国版余额宝。在2005年至2007年银行利率上升期间,该基金规模一度上升到10亿美元。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由于流动性和保本两大优势逐步丧失,最终该产品与2011年退出市场。
网络贷款的P2P模式,即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资金借与贷的匹配。国内的P2P网贷领域与2006年起步,到2012年末,国内网贷平台达200多家,投资人数超过5万人次,线上交易规模达到100多亿元,交易笔数达21万笔。美国的P2P贷款平台最典型的是Lending Club,成立于2006年。在2013年该平台的贷款规模已达20亿美元。
通过上文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无论在货币基金市场还是网络贷款方面,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虽起步时间比美国短,但无论在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上都要超过美国,甚至形成了一种井喷式的发展。下面将对造成这种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浅要的分析。
二、中外互联网金融差异分析
本文将分析如下因素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美国的传统金融体系经过长期发展演变,产品和服务趋于成熟和完善,传统金融机构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开始不断的自我信息化升级改造。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巩固和强化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和领导地位。比如,美国信用卡市场就非常成熟完善,截止到2012年底美国人均持有1.2张银行信用卡,快捷便利等多种优点和特征抑制了第三方支付形式的发展。个人贷款领域,在美国最普遍的是信用卡贷款,由于有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因此信用卡贷款可以满足个人的贷款需求。此外,银行业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信用卡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在2012年增速均超过了20%,进一步提高了传统金融的覆盖范围。
在中国,金融领域改革步伐缓慢,国内银行业虽然在互联网金融开始之初尝试网上银行业务,但由于国内银行的主要发展业务在大型企业贷款忽略个人贷款和小微贷款领域,并未重点发展网上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此外由于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国内个人贷款和小额贷款在银行业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因此,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人走上互联网贷款道路。
(二)利率市场化程度和贷款渠道多样性差别
在美国,由于较早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一方面导致银行利差处于较低水平,促进了银行业开展多种业务,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强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化的结果,银行的贷款利率和民间贷款机构的利率均由市场决定,理论上不存较大利差,所以美国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渠道的选择性是丰富多样的。因此,美国网络贷款公司只是对市场的一种补充,不可能取代和大举占据贷款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处于逐步打开的过程中。银行贷款利率和民间机构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民间高利贷的年贷款利率高达40%,急用的甚至高达180%,而银行贷款年利率一般在6%左右。如此高的利差,导致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前,一方面是中国银行系统高达100万亿的存款,另一方面是高达20万以上的小微企业和民间借贷市场对资金的渴望无法满足。造成这种原因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银行忽略小额贷款忽略小微企业贷款,另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不全面。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阿里小贷的出现,弥补了这种贷款的缺口。一方面阿里小贷的贷款年利率一般为18%,远低于民间贷款40%的利率;另一方面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优势,网络贷款可以做到风险控制,24小时全天贷款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因此,网络贷款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呈现出井喷式发展。
(三)法规的监管存在巨大差异
美国法律对于个人财产和隐私这两方面的业务,都有多重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来保护投资者,这样造就互联网涉猎金融领域门槛高,投入大,成本较高。而国内对投资的保护相对较弱,对隐私的保护页相对薄弱。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状况有助于我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在中国,这种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趋势会继续下去吗?作者认为这种高速发展趋势会趋于稳定,甚至在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原因分析如下:
(一)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深,银行的贷款利率和民间贷款利率的差额会不断降低,此时互联网贷款的利率优势就将降低。随着民间贷款规范化,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化,人们的贷款渠道将会丰富多样化,因此互联网贷款市场的需求相对会降低。
(二)金融监管的加强会限制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规模的扩大。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受到的监管相对较少,因而成为其不断扩大发展的原因之一。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加强,各种准入制度的建立,将限制互联网金融继续扩大业务范围。
(三)传统银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和改革的加强。由于目前国内银行的互联网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银行业的互联网化不断加深,不断抢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份额。例如,未来银行可以不断创新网络理财产品,增强人民投资渠道的多样化。银行业的贷款业务改革,通过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革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个人与企业贷款成本并增加效率,使得银行贷款更加惠民化。
通过上述分析,作者认为互联网的金融的出现不会取代传统金融业,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互联网金融企业将逐渐丧失优势,而传统银行业的奋起直追和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会逐步增强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 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3] 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
[4] Solomon Antony,Z.L.,Bo Xu.Determinants of Online row Service Adoption:An Experimental Stud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3(42).
[5] 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中國市场,2013,(43).
[6] 戴东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2014,(2).
[7] 李拉.略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下的机遇与挑战[J].产权导刊,2013,(11).
[8] 陆岷峰,王虹.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监管研究[J].海南金融,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