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与探讨

2016-05-14黄华珍徐官学

智富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探讨会计电算化衔接

黄华珍 徐官学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作为高职教育的专业组成部分之一,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学科性结构束缚,在课程内容上也出现了较多的重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高职教育办学效率的提升。尤其对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研究,能够有效实现不同层次和阶段的会计职业教育间的良好结合。文本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高职教育;衔接;实践探讨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获得飞速发展,招生数量和招生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行业配套的职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这也是进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一项重要的环节。课程衔接作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其在实践过程中国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必须予以重视。所谓课程衔接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能够达到相互分工但不重复,并且呈现出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实现课程间的相互通融。探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确保了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1】。

二、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教育分工出现混乱

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极端: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培养目标单纯的定位于以就业为核心,强调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并且完全以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师教学质量。这种类型的目标定位忽视了对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教授。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将升学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升学率则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和学习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基于此,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讲考试科目视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开设其他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主要以考试范围作为标准,严重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除此以外,部分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求过高,有些不切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脱节,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出现重复

通过将部分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其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上出现了一定的重复现象。首先,从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高職开设的一些课程在中职课程中有所涉及,并且在数量上也叫中职院校多;其次,从课程的内容界定来看,高职课程也包含了部分中职的课程内容,并且两者在知识点上的重复率较高。尤其对于基础会计的知识而言,其内容重复几乎达到百分之七十【2】。因此,不少曾在中职学校学习过的学生则反映所学的知识有所重复,导致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学生实践技能表现匮乏

其实与高职教育相比,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在实践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成熟的经验体系,并且所培养的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是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然而,高职教育由于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惯性作用的影响,其实践课程的开设以及实施质量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和目标,从而导致了实践课程出现倒挂现象,其技能培训水平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成效【3】。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课程划分上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教材内容也不尽相同。为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首先,教育部门要全面加强对高职教材的统筹,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来组织和设计教学单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国或者省级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不断提高教材开发和利用效率。其次,教师依据所编写的教材内容来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师要和教育部门积极配合,学校也要积极鼓励教师依据学生特点来设计教材内容,从从而顺利完成最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重视师资建设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对于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必须重视师资建设进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师素养的目标。首先,要强化职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要培养出具有一定层次和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积极鼓励教师要通过进修以及自学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进一步深化自身会计知识的储备。其次,学校可以推进“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主要是指,除了学校专业的教师之外,可以将企业内具有较高实践水平和能了的工作人员聘用过来,从而组建一支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对学生提供指导【4】。这样不仅完善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学习上获得双重丰收。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活动不仅仅需要注重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使高职学生能够成为集知识、素养于一身的新时期人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迎合时代发展,利用计算机等新型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播放名师讲堂,带领学生在图声并茂的学习氛围中来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5】。通过视频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促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积极开发电子教材,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师评价机制

现有的教师评价机制单一,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而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开发和提高教学工作规定,设立教师和课堂教师教学管理规则。通过建立商业文件以及动态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利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通过改变原来的教师评价体系,一方面提倡采用一些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即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和小时的选修课程的学生人数【6】。另一方免对教师的技术水平作为评价标准,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进而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成效备受重视。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做到在高职教育中的衔接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重视师资建设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期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松林,杨秀平. 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的研究——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6:17-21.

[2]王洋. 探索系统化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 科技展望,2014,13:60.

[3]何万能. 湖南省中高职衔接会计电算化专业调研及思考[J]. 职业时空,2014,12:89-91.

[4]王翠菊. 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与探讨[J]. 科技视界,2015,07:50.

[5]张弘,王胜利,齐只森. 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3+2”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 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7:16-19.

[6]赵桦.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实践探讨会计电算化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实践探讨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