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语文动态生成的课堂
2016-05-14蒋光美
摘 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交往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课堂的动态发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构建的动态互生过程。从问题设置、情景带入、读写结合、课堂翻转的四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问题设置 情境教学 课堂翻转 动态生成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学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在交往互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1]课堂的动态生成和学生的自主构建有多种途径,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
一、转换问题设置的角度
高中经典文言篇目《谏太宗十思疏》,笔者最初想从君臣关系导入、题解,一步步分析十思的具体内容。此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比较老套,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与能力的提高。首先,笔者依据新课改设置了教学目标:1.学会诵读,注意整散句诵读,通过感知文意疏通文言,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2.理清文章谏言思路。赏析魏征的谏言艺术。
其次,启发式设置问题场景,提出假设:“如果你是魏征,向太宗谏言十思,你会怎么写你的奏章呢?”让学生进入到魏征的角色,利用自己过往的经验思考总结自己会如何以一个臣子的身份来谏言,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针对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跃思维。先设置的课堂预设是:1.我会说太宗的好话让他接受我的观点;2.作为谏臣直接上书,义正严辞地摆明自己的观点告诫君王。教师引导:“这是同学们的谏言,假如这样谏言唐太宗是否会接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魏征自己是如何向太宗谏言的。”阅读文本,首先看看多数同学们单刀直入地提出谏言内容的方式,即课文第三段,然后请同学们谈谈魏征是如何谏言的。
然而教学中学生的动态生成是:我会先正面说明十思的重要性,再说如果做不到十思的危害,最后提出十思来劝谏君王。这与笔者的教学预设有一定的差别。那么在课堂中就要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顺势而问“非常好,看来你初步具有雄辩家的思维了,那么请你具体谈一谈会怎样谏言吧?”引导学生从正面思考“十思”的重要性“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再从反面思考“不居安,不思危”的恶果与危害。
二、角色表演,情景带入
美国作家雅典娜·阿塔娜的《破晓歌声》是练习课中的一篇阅读理解,其中有一段一战中期英国士兵沃特在平安夜受伤,他与战友吉姆的对话。
在江苏海门中学高一(8)班赏析这段话时,笔者先请全班同学无声阅读这段话,感知内容与作者传达的情意,30s后提问:“是否有同学想尝试着表演一下吉姆和沃特的这段对话?”只见第一排的易红润、沈顾翔同学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之后笔者又请了一位同学来担任旁白。
易红润扮演的是沃特,沈顾翔扮演的是吉姆,两个男生刚上台时有些羞涩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只见台上的沈顾翔抱着沃特,易红润半躺着,沈顾翔眉头紧锁着,想开口说又顿了顿,方才开口“坚持住”,语气急迫,“你会没事的”安慰道,同时抱着易红润的胳膊更加紧了,眼睛不舍地望着沈顾翔。此时的班级安静极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的表演,屏气凝神。此时躺在沈顾翔怀里的红润一动不动,身体蜷缩着,左手捂着胸口,右手紧紧的抓着顾翔的袖子不放。顾翔也深情地看着红润,流露出急切的眼神。这样的镜头定格了15s,红润缓慢地说道:“《平安夜》,吉姆。”他轻声说,“请开始吧。”顾翔呆呆地重复着。课堂上的时间停滞了10s,全班都沉浸在他们表演的哀痛、不舍、坚持中。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此时,笔者恰如其分地引导:“看过表演后,你认为他们哪里表现得比较到位?”学生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好,那么请大声地说”“他们的动作十分到位,顾翔紧紧地抱着红润,展现的是文字中的‘试图扶起老朋友的身子,并且他在表现关心老友之外还表现了深深的在乎和眷恋之意”“顾翔的深情很棒”“他们对话的情感把握很好,有哽咽之感”。然后要求同学们把我们刚刚讲的从哪些细节描写、内容、表达效果方面整理在试卷的空白处。
表演者把对亲友的不舍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融入到表演中,观看者受感染进入营造的特定氛围去思考:不论是战争的哪一方都对《平安夜》之歌怀着无比的虔诚与期待。生生互动中借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角色演绎后请观看者用语言表达出来,组织思维的碰撞发展,培养守望互助、热爱和平的高尚情操,实现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2]在接下来的高一(10)班中同样在进行情景再现的是江家璇、杨卓伟同学,他们一上台就别出心裁地说;“老师,我们需要一张凳子”。“很好,在表达之外考虑到了实际的情况,进行了道具的创造性发挥”。
三、发挥想象,读写结合
《最后的常春藤叶》又译“最后一片叶子”,小说的主人公是贝尔曼,集中写他的却只有两处,而由一片叶子体现的贝尔曼关心爱护晚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却并未正面描绘出来。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他们品鉴欧亨利如此行文的高妙。
在十分钟的课堂练笔前,先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抓住小说中的一些词语和段落,找出贝尔曼的外貌性格特点,这样补写想象的内容才会一脉相承,人物性格前后才能保持统一。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描绘了贝尔曼的哪些细节?那么这样一个唠唠叨叨,性格暴躁,不修边幅的老头是如何在一个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的夜晚,燃着灯笼,挪着梯子,拿着画笔,在精心雕琢这片最后的叶子的呢?请用文字表述,想象要合情合理,力争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学生课堂进行片段联想。请学生展示习作:樊蓉同学:老贝尔曼颤巍巍地把梯子搁在墙上,蹒跚地一步一步向上攀去,多年被颜料侵蚀的双手暴出了青筋,将松褶的皮肤撑得愈发可怖,一级、两级、三级……二十五级。此时的他就像一只臃肿的土豆,悬在半空,随着萧瑟的风左右摇曳着,此时的他就是那历经风雨摧残的树叶,摇摇欲坠。王佳磊同学:黑暗中,隐约的一抹绿色出现在了墙上。刹时,如刮开了黑夜一道口子,紧接着是更多生机的绿色,慢慢将这个黑色染出了生机。季晨婕同学:树上,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最终还是没有拗过寒风,悄无声息地飘落了,但是,另一片叶子却悄然而生,继续着他未完成的使命——做生命的守望者。
四、课堂翻转
课堂翻转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笔者以现代诗歌《回旋舞》的课堂教学为例分析课堂翻转对动态课堂生成的作用。
意象鉴赏在诗歌教学中是重点。象征派诗人王保尔·福尔在《回旋舞》中想借回旋舞来表达什么呢?晚自习时观看教师事先录入的《回旋舞》10分钟短视频。包括导入,观看回旋舞舞蹈,分析回旋舞舞步、意蕴“象征手法,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肯携起手来跳一个回旋舞,象征全世界人民要团结和睦起来”,联想学过的象征手法“海燕、白杨礼赞、礁石”等,区别“想象与比喻的区别”。发放保尔·福尔的诗作《幸福》《天空是晴朗的,这还是可爱的五月》《大的沉醉》,自由阅读鉴赏其意象和意蕴。
学生观看视频中的迷你讲座,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选择两首诗歌赏析,十五分钟后可组内交流体会心得,小组内互助解决独立学习时发现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由记录人整理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汇总交给教师。每小组将见解整理成文,选定发言人课上汇报。同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制定更加灵活高效的课堂计划。课堂教学中听取不同发言人的意见,引导其他小组发表意见,对诗歌意象“大海、水手、船、桥、杉菜、樱桃树、海、钓鱼、天空、金甲虫”等不同色彩情感的意象展开想象与联想,引发更多学生的想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通过翻转课堂,实现学生从被动的内容接受者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也由讲解和练习变为“课前的自主互助学习与课堂的交流碰撞”。
教师扮演好引导者、助产士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挖掘不同问题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置课堂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实现读写结合,共同生成动态课程。学生自主研读作者传递的观点、技法,结合经验展开联想、发展思维,获得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注释: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第24-30页,50页。
[2]林崇德,罗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72-76页,82页。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第58-64页。
(蒋光美 江苏南通 江苏海门中学 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