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基石
2016-05-14陈蕗
陈蕗
摘 要: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界是由书籍装帧者以及文人、学者、艺术家组成的设计群;他们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参照外来文化,寻求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在时代的承续。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典雅、朴实、大方的艺术特质,建构了中国风格之经典,形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整体特质。民国时期,中外文化艺术历史的融合和积淀、时代审美的趋同以及艺术思潮在时间点的合拍,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条件的同时到场,形成中外文化在“通理”下的交流和融合。
关键词:基石;书籍设计;装帧思想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051-02
The Cornerstone of Chinese Modern Book Desig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Book Design
CHEN Lu(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Jinan 250300,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ook design is bounded by the book binding and group of writers, scholars and artists of design; They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foreign culture, to seek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thought in the bear of The Tim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art of book design elegant, simple, generous qualities, construct the Chinese style of the classic, 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ook overall qual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and art history and accumulation, times of aesthetic convergence and tune art trend in time, most importantly, these conditions pres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 under the "general manager".
Key words :cornerstone; books design; binding thought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民国时期书籍装帧思想的基点和核心
新文化运动以倡导“新思想”为核心,其焦点是对传统文化持“厚古”还是“弃古”的选择。基于新文化运动主力群夯实的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新思想的观念,形成新文化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这样,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思想体系在发轫期,得益于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光芒;同时,作为“民族魂”的鲁迅,对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在发轫期起着导向性作用并奠定其发展之路。
在古与今、中与西的文化对流中,在当时复杂的语境里,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家“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他们装帧思想的基点。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家在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发轫期就能明确其思想和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基于他们从传统文化里走来,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深感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时代和未来的积极意义;加之他们有着博学深思的素质修养、对外来文化海纳百川的胸襟、强烈的大众意识以及艺术实践的探索精神等,使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在民国时期得以发端并走向繁荣。立足于民族文化,熔故铸新;对外来文化,阐释兼容,重构经典,形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体系在总体上的特征,而“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则是其主要的思想特征。工艺美术家、装帧家陈之佛先生在民国初期就说到:“只有继承‘旧的,才能创造‘新的。”①229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开创者、引领者和装帧大家的鲁迅,在民国初期就一再强调“民族性”装帧思想。而这种“民族性”思想则是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装帧经典的根基。鲁迅的《呐喊》突出汉字设计,简洁、大气,蕴含着一种潜在的能量动力,体现出汉字的营造之美和审美上的刚健之美。张道一在《鲁迅与书籍装帧》中说到:“呐喊上三个口字很有画意”,其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感知到又说不出”的一种“意境”。叶浅予的《塔里的女人》,“塔”是具体形又是抽象形,加之图案化的“云”,在这“似也不似”中形成一种深邃的意境之美,同时蕴含着象征的意义;闻一多的《冯小青》以冷色为主色调,用桃红暗流其中,营造出深沉的意境,与主人公多舛的人生内容相合。同样,司徒乔以写意的手法设计的《饥饿》、丰子恺的《我们的七月》、黄苗子的《小说半月刊》等,都在单纯中营造出一种深远之美以及对生活美的感悟;卞之琳的《三叶草》给人一种清新之美,鲁迅的《彷徨》“大太阳”的苍凉之美、闻一多的《猛虎集》的刚健之美等。另有陈之佛的《发掘》、章西厓的《论诗短札》采用传统图案形式,鲁迅的《心的探险》运用汉画像形式,张光宇的《万象》注重汉字设计,鲁迅的《引玉集》古籍版式上“乌丝栏”的运用,等等。
二、中外文化“通理”下的对流
民国时期中国文化迎来世界艺术潮流的对流和契合。民国时期,中外文化艺术历史的融合和积淀、时代审美的趋同以及艺术思潮在时间点的合拍,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条件的同时到场,形成中外文化在“通理”下的交流和融合。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许多艺术运动都以探索新形式为其基本目标。”②世界艺术潮流从写实趋向抽象,在艺术上追求意境,在形式上追求简洁、抽象和图案化。“确实,西方抽象派画家很注意研究中国的古代哲学,尤其是老庄的学说、道教的观念和禅宗的理论。”③其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与中国哲学美学存在一种“同质化”,或者说是一种共振,或者说是存在“通理”关系。这样,中国艺术家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就不会感觉怪诞并易于接受,也就没有感到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离经叛道、古怪不雅”以及在感知艺术精神上的困惑。
民国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受到西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日本文化及其所吸收的欧美文化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在美学趣味上追求唯美、精致、典雅,讲究追求东方艺术的意境,形式简约洗练,达到一种韵味和装饰感,这与中国哲学美学观上存在一定关联。这样,“新艺术运动”在“西学中渐”过程中,体现出艺术形式、艺术精神在“通理”下的“对流”现象。“鲁迅在提倡新兴木刻时,介绍西洋新法,叫做‘木刻回娘家。”①156书籍装帧家叶灵凤酷爱“新艺术运动”的英国代表人物比亚兹莱的版画艺术,其书籍装帧的风格与之极其相近,等等。
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是耕织在中国文化上的。在工艺美术领域其图案纹样主要源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同质同构”的关系。书籍装帧家钱君匋梳理日本图案纹样得知出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他在《书籍装帧》中说到:“其实日本的封面上的形象和色彩,很多是从我国敦煌石窟艺术以及其他古典艺术传过来的。”①235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崇尚欧美文化,在设计领域同样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书籍装帧家叶灵凤所说到:“日本书的装帧也是从西洋的装帧(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的装帧艺术)脱胎而来。”④在“日学中渐”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留学日本深造的艺术家来说,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上,存在着一个再认同回归的过程;同时也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对本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另,中国艺术家在留学日本学习design图案体系的同时,也接触到欧美文化以及日本所吸收的“新艺术运动”内容。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在世界文化艺术大循环的对流中,其交流融合的基点是民族传统文化,这是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共性。细析之,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在民国初期得以发轫和健康发展,其存在的特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家“坚守民族文化”为根本,而这一根本是建立在他们认识到民族文化重要性基础上的;其次是他们在接受外来文化上存在的“认同感”,这归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结果。但最为重要的是,影响中国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西方艺术思潮特别是“新艺术运动”,其艺术形式、审美意识在时代“通理”下的合拍,而这种审美意识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书籍装帧美学在新时代的展示;再次就是民国时期由文人、学者、艺术家和装帧家共组的群体,他们有着渊博的学识、海纳百川的胸襟、艺术大众化思想以及艺术实践的探索精神等博大深厚的综合修养。
结论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家从本国的“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作为切入点,“坚持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核心贯彻其中,再到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及其“通理”关系,以及书籍装帧群的综合修养和合力,使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在民国时期得以发端和发展,并建构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经典。同时,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在中国书籍设计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和蕴涵着当代启示。其一,当下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文化大语境里,多元化体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之一,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冷静和理性地加以消融,这要求当代书籍设计师要以立足于“民族文化”为根本。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方面,正如哲学家冯友兰所论断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接着说”。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家“接着说”得很精彩,有着承前启后的功绩。我们应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思想的基础上,“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为中国当代书籍设计思想的基点和核心,寻求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的弥合点,在当下“接着说”得更精彩。其二,加强“诗外功夫”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和积累发展能量;其三,在对当下艺术的多样化上,应发扬海纳百川和艺术实践探索的精神,探寻与时代的脉动点,寻求符合自己艺术特征的熔点。总之,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师应“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书籍装帧哲学美学观在当下的展开,生生不息,再创中国书籍设计艺术之辉煌。
注释:
①张道一.工艺美术论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②[法]j·j·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李玮、周水涛 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7.
③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11.
④孙艳,童翠萍 编.书衣翩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7.
参考文献:
[1]董志强.消解与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张道一.工艺美术论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孙艳,童翠萍 编.书衣翩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