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最上档次的“包”是“金鱼袋”

2016-05-14倪方六

读书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五品朝服官场

倪方六

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最高指示”和自己要上奏的话。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

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 紫荷也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宋书·礼志五》 记载:“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

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据 《新唐书·舆服志》:“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皆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用金子装饰并盛放金质鱼符的鱼袋,称为“金鱼”或“金鱼袋”,这是当时最高档次的包,唐韩愈 《示儿》 诗称:“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唐朝低级官员出使国外时,常会借高级官员的紫金鱼袋抬高身份,谓之“借紫”。

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选自《北京晚报》2016年2月18日)

猜你喜欢

五品朝服官场
论北齐朝服制度的汉化与革新
论《山药粥》中的“自我”
——基于主人公“五品” 流汗表现的分析
穿反了朝服的官
故宫博物院藏《玄烨朝服像》的再探讨
从《山药粥》看日本封建时代底层人物的人生境遇
从《山药粥》看日本封建时代底层人物的人生境遇
西夏朝服的冠饰研究
清“康熙通宝”钱五品解析
道德仁义礼:“蜀学”核心价值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