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与方法
2016-05-14王慧
王慧
摘要:在小班化的背景下,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问题,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使提问成为促进师生、生生课堂交流互动,活跃和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效益;小班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5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21
美国教授Gall(1984)曾提出有时候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课堂效率的高低,大多可从教师提问的性质和方法核查而知,所以有效的提问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的节奏,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在小班化的背景下随着班级人数的减少,学生在课堂上被提问的概率就会增大,因此所提问题的效果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效益。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对于小班化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一、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提问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提问只是教师的事情,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教师整堂课沉浸在自我世界里,只管自己讲课,不提问题;(3)问题的思考空间不大,只停留于问题表面,缺乏深度,提问重结果的多,重思维过程的少;(4)问题目标指向不明,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主题;(5)问题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很难或无法回答;(6)问题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问题没有层次性;(7)问题表达过于言简意赅或拖沓,学生不理解题意无法回答;(8)只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9)提问的节奏把握不当,不能灵活应变,不能针对学生的回答追问下去,缺乏有效生成;(10)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二、小班化背景下实施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 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1)分层设计问题,注意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小班化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样的一节课一个学生在50个人的课堂和30个人的课堂上受到教师提问的概率几乎会增加一倍,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被提问的对象。教师可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回答出相应问题,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1】燃烧的定义的讲解
教师可以先提问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学过的哪些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其次再提问几个态度认真但学习不拔尖的学生:现象分别是什么?同时可以要求几名学生上黑板书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接着提问基础较好的学生:燃烧的定义是什么?追问:是不是所有有发光发热现象发生的就是燃烧?让学生举出反例证明。
这个教学过程中至少有10名学生参与,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班级的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小班化的特色得到充分体现。总之,课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不但可以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2)调整预设问题,注重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丰富多变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都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将有形的预设寓于无形的动态教学实施中。
【案例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①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②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③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④打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⑤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五个问题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成功的话,学生能很快得出和书本一样的结论。但如果实验失败,比如水倒吸的体积不足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和课本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就会产生矛盾,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原来预设的问题。为什么实验现象和课本上的描述不一样呢?
由于学生的能力上的差距,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集4-6个人的智慧为一体,组间交流后再班级交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产生异常的原因。总之,课堂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实验的意外等都是课堂生成的重要来源,教师应及时分析、引导,相应调整或改变教学预设,解放学生的思想,创新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获得成功。
(3)鼓励学生提问,提升个人素养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在教授完新课后会问学生“都听懂了吗?”当学生回答“都听懂了。”教师会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的观点却是“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他们认为: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消除问题,只意味着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前进了一步,教学任务并没有结束,应更向前一步,思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结束,不应是“句号”,而应是更多的“问号”。
【案例3】石灰石中主要成分的探究实验
本人选取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物质:贝壳﹑蛋壳﹑钙片﹑胃药﹑大理石﹑石灰石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它们的主要成分。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之前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出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此时本人进行演示实验:取出两个蒙着标签的试剂瓶中的样品,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相同现象。学生疑惑:老师不可能拿出两瓶一样的试剂进行实验啊?此时揭开谜底:试剂分别为碳酸钠和碳酸钾。学生反思:那我们做的实验能证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的一定是碳酸钙吗?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此年龄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我们有天时(小班化班级)、地利(人均空间大)、人和(学生人数少),每个学生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都比大班的学生多,教师更加应该创造和提供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怕学生提出问题会难住自己,应激励学生勇于质疑,寻求真知。
2. 拓宽提问思维,打造有效课堂
(1)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要努力创建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的桥梁。如:在讲解“中和反应”时,以奶奶胃痛场景引入,孙子给奶奶吃了一个橘子想缓解症状,没想到奶奶更加难受,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究竟该怎样缓解奶奶的胃痛呢?
(2)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地对课本知识、实验等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交流讨论、进行反思,作出结论。初中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提高效率。小班化的班级分组时组别少,当进行组间交流时占用课堂时间相对大班就少,对于教学进度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问题提出后小组成员进行探究,组内指派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表本组探究结果,其他组进行点评,经过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必然会产生新问题,学生们可以进行再探究,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3)创新提问答问形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提问答问应形式多样:一问一答形、PK形、抢答形等。如在讲方程式配平时,教师给出一些错误的方程式,让学生进行抢答,指出错误;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倒计时程序,规定时间让学生作答;教师利用手机、相机对学生实验或做题过程进行拍摄播放,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发现问题。这些形式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胜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三、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型提问的方法不同,结合本人的教学归纳整理出以下9种有效提问的方法。
1. 设疑式提问
例如:在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时设疑提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又如学习铁生锈的原因时提出铁生锈与什么物质有关?这样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听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层递式提问
例如:在讲解溶液稀释的问题时,首先从一杯水泡奶茶和一水瓶水泡奶茶比较哪杯好喝?(答:一杯水泡的)为什么?(答:一水瓶水泡的太稀了)奶茶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哪个概念?(答:溶质)那这两份饮料中什么量相等?(答:都是一包奶茶)也就是说浓溶液和稀溶液中什么量相等?(答:溶质的质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逐层深入提问,既便于学生理解,也有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对比式提问
例如: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之后,提问学生它们的性质、制法、用途等方面有何异同点,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学生通过对比总结不但可以掌握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点,而且可以归纳出气体制取的相关注意事项。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4. 类比式提问
例如:在讲解元素与原子的关系时以蔬菜与土豆、西红柿、黄瓜关系作比较;在讲解固液气为例之间的空隙时以上体育课排队、做准备活动、自由活动作比较;在讲解极值法解题时以学生的平均年龄作比较,(学生:一大一小中间找)。通过类比式提问,学生发挥想象,很容易理解相关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5. 列举式提问
例如:提问“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微粒在不停的运动”“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和具体原理”“举例生活中有哪些金属用品”等问题,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这样处理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能力。
6. 引发争论式提问
例如:提问“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是不是一定是碳酸盐?”“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辩论,通过辩论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知识,通过生生之间的辩论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7. 扩展式提问
例如:在讲解实验室炼铁装置的选择时问学生装置的选择时,他们会根据课本中图示直接选出最后一幅图,但是却不会去思考为什么。此时教师再追问有没有其余适合的装置?(提醒:装置的选择应该注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安全角度进行考虑)。学生选择:后面两个装置都可以。此过程既让学生复习巩固了前面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条件,也了解了固体和气体反应需加热装置的选择,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伏笔式提问
例如,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前,先让学生按照要求书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分类、整理归纳。提问他们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哪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学习,自己找出结论,便于加深印象和更好的掌握。
9. 分割式提问
例如,在讲解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先提问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含义?引出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接着以氯酸钾制取氧气为例,提问学生:要求根据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出其余物质的质量。(学生逐一回答)最后一个以字母a计算过渡到未知数的计算。
然后再问学生刚才是如何解出结果的?(答:列比例式)再次练习后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这样把以前教师直接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割成一个个小点,让学生自己逐步理解运用,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有效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上的注意力,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状况,判断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节奏。作为小班化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会继续对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提问进行实践研究,同时还要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赛男.有效的提问,点“亮”高中化学课堂[J].化学教与学,2016,(1):61-63
[2] 韩江涛.巧用化学原理,创设高效化学提问[J].化学教与学,2016,(3):9-11
[3] 戴俊杰.课堂“偶问”的有效处理[J].化学教与学,2016,(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