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人文精神与经济的发展关联

2016-05-14阳素云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邵阳人文精神经济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推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也在不断推动中。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作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一旦形成,对经济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本文从地方人文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以湖南邵阳人文精神与经济发展为例,指出发展地方经济,离不开地方人文精神协调推进。

【关键词】地方人文精神,文化,经济发展,关联

地方人文精神是某一地区的人基于精神层面的一种共同文化面貌,产生于特定的地方经济与文化之上。作为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和评价准则和社会的精神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反映和影响经济社会的走向。新时期的邵阳人文精神以“吃苦耐劳、敢闯敢干、重情信义”为主要内容,是地方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地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特征

地处湖南西南方的邵阳,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邵阳历史上人才辈出,魏源、谭人凤、蔡锷,袁国平、姚喆、李寿轩、袁也烈、贺绿汀、吕振羽、刘敦桢、李薰等等,为邵阳地方发展提供了厚实的人文文化和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邵阳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历史变迁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明风范,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精神。

(一)地理环境造就出地方吃苦耐劳的人文底蕴。邵阳属江南丘陵地形区,地形类型多样,大体上是“七山两田一水”。西部雪峰山脉为云贵高原的东缘,东、中部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邵阳人民却顽强生存下来且人口繁盛。为适应生存环境的邵阳人,形成了吃苦耐劳,勤劳、质朴、刚毅的性格。

(二)居民成分培育出地方敢闯敢干的人文魄力。邵阳居民的主要构成主要是先秦就居住在本地的居民和外来移民,大量的移民在明清时期由江浙和江西地区迁徙而来,不仅使得邵阳的人口数量增加,社会发展加快,而且由于各种习俗的流入、各类新思想的传播中,注入了一次次新的文化洗礼。传统文化与移民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邵阳人敢想、敢说、敢做的“宝古佬”精神。

因此,邵阳历史上不乏儒雅大家、文化巨人、军政要人,形成了开明、爽直、大气、强悍的民风。

(三)楚地久居塑造出地方重情重义的人文气质。邵阳自古来属楚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邵阳人兼具有历史上楚人发奋图强、重情信义,耿直率性的楚文化精神。在古代,邵阳以苗汉杂处为主,为站稳脚跟,为开疆辟土,不免有争夺强抢,少不了要与彪悍的少数民族打仗。长期以来的争斗,在小农经济模式的大背景的熏陶中,形成了肝胆相照,刚毅团结的浓厚的乡土情结。时至今日,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邵阳商会。

二、地方人文精神与地方经济的关联

马克思指出:“文化属上层建筑范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但也应看到,一个地方人们信念、意志和素质外化为形即是这各个地区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能激发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达到无限可能的凝聚力,爆发坚不可摧的生命力。这种力量一旦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对经济基础也有着相对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在近代,邵阳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惧强权,不畏艰险,敢于担当,敢于出头,启蒙思想家魏源、辛亥革命元勋谭人凤、民主革命先驱蔡锷,一代骁将袁国平、姚喆、李寿轩、文史学家袁也烈、贺绿汀、吕振羽、刘敦桢、李薰等前辈无不在革命战争时代中表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和不畏险恶,威武不屈的勇气。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邵阳,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交通闭塞,满目疮痍,民不聊生。1949年,全市323万人口,地方生产总值不到两亿。新中国成立后,邵阳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土改、大跃进到人民公社运动,各个时期,广大群众无不迸发出高度的热情,虽然走过坎坷,历经曲折,但经济社会仍有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邵阳人敢于实践,敢于投入,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工业企业推行承包制,民营经济率先走在全国前列。[2]而今,在国家、省政府大力支持经济,邵阳加快了推进科技融合、区域整合、市场建设和文化开放的步伐,注重发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力求实现跃升发展。

邵阳社会经济发展说明,经济是地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物质条件,地方人文精神又为经济提供适宜发展的软环境和创新的源泉,无论两者任何一方产生变动都对彼此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地方人文精神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独特人文精神的支撑下,邵阳经济事业发展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绩斐然。但是,邵阳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弘扬人文精神。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邵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民营突破,开发带动,科技领先”和“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等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农业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但邵阳经济还只是在起步阶段,面对经济发展压力,需要不断弘扬地方人文精神,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民生项目的带动,加快发展速度。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原则,在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工作中周密筹划,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充分挖掘人文内涵,引领经济前行。精神是不朽的,在一代又一代的邵阳儿女的努力下地方人文精神不断深化。吃苦耐劳的人文精神强化干事创业的意识、敢闯敢干的人文精神凝聚发展力量、重情重义的人文精神延伸持续发展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名族绵延五千年以来至今不息的自强精神,离不开长期脚踏实地,敢于拼搏,激情满怀。今天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地方经济,尤其需要这种集意志和文化力量于一体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人民出版社.2009:83.

[2]湖南经济社会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37-39.

作者简介: 阳素云, 女, 汉族,邵阳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部, 讲师。

猜你喜欢

邵阳人文精神经济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寻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经济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