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美术教学新思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05-14杨建荣
杨建荣
摘要: 创新作为时代发展永远的话题,在人才的培养上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创新人才的出现,创新作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得到了教育的重视。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有着足够的重视。美术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从而创造出具有特性的美术作品,推动美术的发展。
关键词: 美术教学;新思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91-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于21世纪的人才来说,只具备知识的存储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创新性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时代的进步,建设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独特性的发掘,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依据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简要的介绍。
1.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在对创造进行定义时,要将眼光放长远些,把创造的界限放大些,不要认为创造只是世间少数人的事情,它在我们周边就经常发生。创造有小有大,只需要在他人的创造基础上增添新思想、新作用、新功能、新观念就可以称之为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掘,引导学生从小的创造开始,养成创新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發展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小创造,比如,新颜色的运用,新笔触的发现,新手法的运用等都要进行肯定与鼓励,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再者,在进行美术赏析课时,学生对美术作品做出创造性的评价时,不管学生评价的方向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对这种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更广泛的思考美术作品,赏析美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敢于创造
在进行美术教学中,学生在业余进行画画时,能保持随心所欲的创造,然而接触到正规训练时,都会显得过于拘谨,难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绘画,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制约。这时教师大可在学生的画纸上随心的勾勒线条,运用流畅、毫无规律的线条启发学生放松心神,跟随自身的感觉走,之后让学生擦掉线条进行创作。学生有了随心创造的欲望,教师只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在教学中把握住教学中的度,为学生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和创造即可。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有时会提出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这些问题,要采取引导性的教学,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鼓励学生多提出具有独特性的问题,从而在不同寻常的提问中进行创造,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只有让学生们敢于放飞思维,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提供机会,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为学生以后的大创造提供可能。因此,教师要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敢于做,不怕做错,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好奇心,激发创造欲
所谓创造,是将"创"与"造"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所谓"创"就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活动,而"造"就是将思维中的想法实践出来,建造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事物。只有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实践到现实中,才能完善地体现出创造的价值。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在孩童时期,孩子们都曾有过不切实际的想法,把星星摘下来、用手触摸火苗、用指头画画等,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想去触碰。然而等长大之后,在学生们接受到常规的教育,学生们渐渐失去了儿时"天真"的想法,变得中规中矩,逐渐失去了创造精神。教师要想打破这种现象,必须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允许多种风格的存在,引导学生寻找儿时得感觉,放飞思维,鼓励独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水粉静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绘画时不要出现水果本身的颜色,要以自身的想象为依托进行颜色的填充,刚开始学生都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之后在不断地动手尝试后,学生们跳出了常规,开始进行独特的创造,在学生画完之后,学生们的画面上呈现出了紫色、黄色、玫红、金黄等等颜色的水果,这时学生们相视而笑,相互评价对方的画画,一派祥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拓宽了思维。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宽思维宽度
创造的发生源于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并发现事物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打破了常规思维模式,提高了思维的灵敏性。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在进行范画模仿时,学生会模仿的较为相似,而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时,学生会显得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独特的一面。在每位学生不同视角的观察下,会发掘出众多独特的内容。在学生的观察中不仅要学生眼睛的观察,还需要心的参与,只有在观察中加入独特的思维运作,才能使事物变得与众不同。要培养学生与众不同地思维模式,就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画廊、画室、艺术馆等地参观,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见识,引导学生在众多的鉴赏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使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他人无法发现的新事物、新视角,促进学生思维的流转、产生自身独特的思想、观点、思路,为以后的创造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依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创新的含义,摆正创新在生活中的地位,从而鼓励学生从小的创新开始,逐渐形成创新意识;之后,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特点,形成创新意识,从而在实践中尝试创新。
参考文献:
[1] 凡鸿. 高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姚芳.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2)
[3] 曹朋.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