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6-05-14张学
张学
摘要: 在当代社会,我们日益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们进行正常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具有良好的分析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是我们在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中的保障。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60-01
1.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状
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如孔子的 《论语》 中记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就是说在同学和朋友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在 1932 年的时候,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小先生"制,这也是合作学习在我国发展的表现。我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通过对国外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借鉴,再结合我国自身的教育制度,逐渐地在一些中学和高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不能说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熟到完美无瑕疵,它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但由于它所具备的优越性,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小学课堂,还是初高中课堂,甚至是大学课堂,都可以经常看见小组合作学习的身影。
2.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搭便车"现象。由于小组合作中每个人员的素质有着好坏之分。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学生则有可能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沟通,或者是学习成绩比较差,不想去思考,他们觉得无论自己是否发表建议,对于自己的小组是没有作用的,所以,他们会主动把自己的观点靠向学习好的同学,自己要么没有观点,要么就是对自己的观点没信心,从而只能"随大流",跟着别人的观点走。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够参与课堂中去,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搭便车的现象,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失去了意义。
2.2 学生参与性不强。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分工合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每个人都应该是为了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而不是自己单独地去做自己的事,而不与别人讨论,亦或者是各说各的,互不相让,最终不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学生的这种表现是不想融入到小组中去,也就不能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了。
2.3 教师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更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度比较大,对教师的管理能力相应要求比较高,有的教师也许在讲述课本上的知识时是个能手,但是在管理学生上,尤其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就差了许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多年的应教学思考试教育造成的。目前现在很多的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给他们分几个小组,然后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然而后续的引导工作却没有做足,导致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混乱,达不到效果。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3.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管是国家的方针政策还是学校的任务,要想落实到学生那里,必然要通过教师这一环节,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笔者认为,教师的观点是比较容易影响学生的,所以只有教师科学地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数学素养,才能够带领学生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教学。高中的学生如果硬靠教师去"填"、去"灌",很多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都会感到疲惫,对数学慢慢失去信心。
3.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对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号召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进行合作分析,每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学习中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集合"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讲授过新的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集合表示出来,学生纷纷讨论起来?"这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的情况,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動,不能让他们有投机取巧的动机,不能滥竽充数,若发现有这样的学生,应马上采取措施,用正确的、委婉的语言进行提示和引导,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交流自己的思想及观点,使合作后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稳定上升。
3.3 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合作的教学对策。合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学习,也培养学生配合的方法及默契,并指导学生在合作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法,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找到正确的答案。例如,在学习"概率"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讲授过知识内容之后,给学生在黑板上布置了几道概率的习题,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解题。学生都仔细地阅读习题,认真寻找这习题的关键,他们对一道习题"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连续抛掷1000次,那么第999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争论不休时,教师要给出正确的意见,提示学生概率事件考虑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意见正确,并且统一一致,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是流于形式、不是浪费时间,创造了高效的课堂效率,教学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3.4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担当一定的角色。小组长,选择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当,负责带领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同时,小组长还应会关心组员,保证小组成员间和谐融洽的相处,能够得到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同。记录员,负责分发小组学习的材料,记录小组的讨论过程和结果;监督员,负责鼓励监督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制止成员间大声讲话或者争吵,制止小组成员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各小组成员应定期交换所担任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3.5 选择有层次性的内容。学生是具体的人,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认知风格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各方面上学生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内容时必须肯定这种差异,设计的任务必须要有层次性。所谓的层次性是指学习内容包含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难、中、易,适合个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串问题链。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有漫长的道路,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思考,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史名之.中美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6.
[2]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3]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4] 王维臣.合作学习的要素和教师作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