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016-05-14杨艳霞
杨艳霞
摘要: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46-02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而应让学生 "能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那么,我们教师又应该如何去做呢?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主渠道,新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十分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及时地掌握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做法,并不断地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和做法:
1.让学生勇于提问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以真诚的尊重和发自肺腑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那些数学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其次需要引导学生消除对教师、教材的崇拜和迷信,敢于对教师的讲解及书本上的内容提出质疑。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看图列式计算时,我首先出示了学生们熟悉的水果,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们在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苹果比橘子多几个?橘子比苹果少几个?把苹果装在袋子里,桌上还剩几个水果?等等。这些问题有学过的加、减法的问题,我就及时解决,复习了旧知识,而也有新知识,可尽管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他们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游戏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
例如,在教学"左右"时,教师先出示让几名同学站到教室前面,每名同学手里拿一个头饰,然后教师背对这几名同学,然后由同学提问:谁站在谁的哪边(说头饰名称)?再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完毕,教师转过头,根据同学的回答找到这名同学。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左右的欲望,进而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
2.让学生善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比如,"分数乘法"的教学,有两个知识点,即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材中安排两个环节,分别是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通过每个环节的教学,强调两种不同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紧密相连的知识结构网络。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教师可这样为学生示范提问:A.例题有什么特征?B.算式表示什么意义?C.计算时为什么要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通过迁移为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乘法进行较正确的提问做好铺垫。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较模糊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前提要认真观察并思考,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变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数学问题。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最后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如: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 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尽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问题,鼓勵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问题,使提问切实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3.让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要适时进行正面评价,给一些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对问得不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责备,讥笑,也决不允许班上其他同学取笑,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积极性,他们为了追求一次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指导提出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在问题中发展自我,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