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
2016-05-14肖立才
肖立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34-01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双差生"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任其成为所谓的"双差生";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浅陋的看法。
1.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們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所谓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简言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学习与革命》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无论什么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理解。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很强的鼓励性评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产生成功欲望,进而人人争取成功。
我首先对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观察并总结每个人的心理以及个性特征,真正做到把好每一个人的"脉搏"。我曾对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我决不放弃你们。"通过认真的分析之后,在教学上我采取了以实作技能训练为主,兼顾理论学习的策略。尽量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每次课有任务,每次课有总结,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每一个点滴进步与提高。渐渐的在一次次技能训练当中,在每完成一件"作品"或一项任务时,都能从他们脸上看到自信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悦。
2.创设民主、探究、奋进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接受各种刺激,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可以达到加速学习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能收到异常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公平竞争,真诚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中,我常不失时机地采取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做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我在讲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这一节内容时,采用了分组-实际操作-讨论-讲述(学生主讲)-总结的方式。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提出了学习的任务,将每项任务落实到每个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际操作并讨论、探究学习内容,同时在这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再由每组的学生派出代表走上讲台讲述本组学习的结果,其他组员随时准备进行补充说明,最后我在根据学生的具体讲解情况进行总结。再如,我在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对分组学生中提倡比、学、赶、帮、超,同时强调同组之间、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事实说明: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恰当的、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开展班级学生互补互助活动
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学生的成绩差异和他们各自在数学学习中的强弱项目不同的特点,开展班级的学习互补和互助活动,让他们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成绩。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班级的数学学习小组,让优生和后进生在同一个小组内组成"一帮一"形式,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课后预习、复习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帮一"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让优生对后进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带领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一起在课前预习功课,在课堂上提醒他们认真听课,而在课后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小学生融入班级学习的浓厚氛围中,共同进行数学学习。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会在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盲点,而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学习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出于懒惰心理,逃避教学难点,而是在学习小组的帮助下攻克难题。班级学生的互助学习氛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和谐向上的班级学习环境,最终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小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实施有区别的数学教学,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运用科学的因材施教方式,如,课堂实行分层教学和评价、课后进行分层的作业设计、开展班级学生互补互助活动等措施来推行班级学生的因材施教方针,最终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