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6-05-14吕慧华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临床效果

吕慧华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6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气管切开;持续声门下吸引;临床效果

气管切开术为临床常用的急救方法,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1]。但气管切开术会破坏患者呼吸道正常解剖结构,致使分泌物停留于气囊上方,容易引起呼吸机的相关性肺炎(VAP)发生,VAP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而且容易增加院内感染病死率,根据有关数据显示,VAP的发生率为9%~70%,而其死亡率达到了50%~70%[2]以上,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减少气囊上的分泌物,降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临床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3]。鉴于此,笔者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4.3±2.9)岁,APACHE II评分为(24.3±3.2)分,其中高血压颅内出血15例,重型脑挫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3±3.2)岁,APACHE II评分为(23.5±2.9)分,其中高血压颅内出血13例,重型脑挫伤15例,脑梗死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经过专业且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均采用高容量低压型可冲洗的气管切开套管为导管。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如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每隔4 h对气囊压力监测一次。定期检查、更换呼吸机管路;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观察组在声门下管未端连接中心吸引装置进行恒定负压(40~50mmhg(0.0053Mpa~0.0067 MPa))持续吸引和间断冲洗 ,用0.9%氯化钠100ml+糜蛋白酶4000单位+氨溴索30mg混合液3~5ml,自声门下引流管缓慢低压注入声门下、气囊上方,保留30s~1min后,缓慢吸出至液体清为止,连接声门下引流管与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保持引流通畅。每6h间断冲洗一次,每次冲洗前后监测气囊压力1次。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 每4h行声门下的吸引与冲洗,冲洗前进行声门下滞留物的干净吸引,然后声门下进行5ml生理盐水注入,保留5min予以负压连接,将冲洗液吸出,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液体清亮为止。

1.3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1次/h,每日取其均数,观察两组护理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5]。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6],由主管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有无VAP发生,记录其发生时间、例数及机械通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呛咳、黏膜损伤、吸引管堵塞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并以(x±s)进行表示。并对P值进行检测,如果可得P小于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3结论

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但是其缺点是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口腔中的一些分泌物或者食物残渣等会存于患者的气囊上方,最终形成滞留物,而滞留物是引起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而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又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为打破这一循环,临床主要给予声门下滞留物吸引的护理,它能够显著降低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7]。

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是指持续或间断进行气囊上,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护理的操作技术[8]。做好气囊上,声门下分泌物的管理是气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研究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间断吸引和冲洗护理,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持续声门下吸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曾定芬[9]等学者通过研究也表明,持续声门下吸引能显著减少VAP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与其结论基本一致。这是由于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可以克服间断吸引导致分泌物暂时滞留的弊端,能将滞留物清除干净,防止分泌物存于气囊上方,降低气囊上方滞留物的含菌量,从而减少或避免气囊压力低时气囊上方滞留物下行感染,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机率,进而也降低了VAP的发生率[10,11]。此外,由于声门下引流管管腔较细,容易堵塞,尤其是当滞留物黏稠时。间断吸引不能将滞留物及时清除,容易造成滞留物将吸引管堵塞;而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将滞留物清除的同时间断冲洗,可以将滞留物稀释,避免发生吸引管堵塞的情况[12]。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廖素清,郑娜,刘倩,等.ICU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307-2309.

[2]林乐丹,林玲霞.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5,11(10):1458-1460.

[3]徐婷婷,李茂琴,许铁,等.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22):50-52.

[4]高永霞.不同声门下吸引法用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20-1121.

[5]邓娟,蔡瑞霞,罗春霞,等.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36):7721-7722.

[6]胡靖青,沈晓霞.持续声门下吸引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5):3-5.

[7]夏玲霞,李敏,陈琳,等.气管切开导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4(8):1165-1166.

[8]Atsushi Nambu,Katsura Ozawa,Noriko Kobayashi,et al Imaging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Roles of imaging examinations, imaging diagnosis of specific pathogens and discrimination from noninfectious diseases[J].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10:779-793.

[9]曾定芬,向明芳,刘真君,等.ICU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0-42.

[10]黄秋兰.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89-90.

[11]包娟,曾钧发,罗勇,等.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机械通气患者相关肺炎中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71-73.

[12]赖志珍,许秀娟,胡马洪,等.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36-437,440.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临床效果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
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后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